1899年底,26岁的梁启超受康有为指派,去檀香山开展保皇会的一些工作。檀香山属于东西方交汇之地,要跟洋人沟通交流,没有翻译不行,翻译水平低了也不行。梁启超不懂英文,这就成了开展工作的一个很大障碍。何蕙珍小姐,就是此时与梁启超结识的,成为梁生命中一个“发乎情而止乎礼”的红粉佳人。
    何蕙珍是华侨商人的子女,芳龄二十,精通英文,口语尤佳,那些本地男子都比不上她。而且何小姐有学问有见识,喜欢畅谈国事,多有见地,其16岁就为学校教师,巾帼不让须眉。那天晚上,何蕙珍父亲宴请梁启超,请他演讲,何蕙珍翻译。席间作 ...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他曾被西方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被美国《人物》杂志叹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他是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他还是深圳国际形象大使——郎朗。
    日前,郎朗在他位于深圳的大本营“郎朗音乐世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聊到钢琴,他表情坚定,“我现在每天至少还要练琴2小时。希望琴童们在这里抒发情感,展开想象力,让人生变得更丰富。”
    
    用音乐让全世界了解深圳
    2011年12月31日,郎朗受聘成为深圳国际形象大使。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郎朗以形象大使的身份,做了很多有意义 ...

康熙年间的一天,大臣们来上早朝。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坤宁宫去吃神肉。肉端上来不久。光禄寺卿桂贞叩头道:“万岁,臣生了疥疮,身上奇痒难耐,怕是不能久坐。”康熙也患过疥疮,就宣来给自己治病的太医佟世维为桂贞诊治。没想到,快要吃完神肉时,桂贞用手抓住喉咙,惨叫着扑向身旁的大臣富杰,一边咬他一边骂道:“你竟敢毒害我!”大臣们慌忙拉开两人,桂贞翻滚几下,就僵直不动了。
    康熙急命九门提督董襄过去查看,董襄查看完尸体说:“万岁,桂贞是被毒杀的。什么毒,一时还查不出来。”这时,董襄发现从桂贞身上掉下来的一 ...

爱因斯坦的名言:
    没有牺牲,也就决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是幸运。
    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交际卷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人生卷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通向人类真正的伟大境界的通道只一条苦难的道路。
    实笃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只有 ...

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外宾问他怎么有“毛泽东”和“毛润之”两个名字。毛泽东幽默地笑道:“我还有第三个名字,你们不知道。”
    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最初这是他的乳名,当时叫石头、石三,或石三伢子,长大后,他改成同样富于象征意义的“石山”。
    1951年2月的一天,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归来向毛泽东述职。谈话间,毛泽东问道:“德怀呀,你的字是石穿吧?”彭德怀点头:“石穿。”毛泽东笑道:“我有个乳名你可知道?”彭德怀摇头。“我的乳名曰:‘石三伢子’。”彭德怀疑惑地问:“我只知道毛泽 ...

东汉末年的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永康)人。他出身于富豪家族,但祖辈无人出仕为官。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长大。时值东汉末年,政权不稳,民不聊生,董卓之乱时,鲁肃卖掉土地,散尽钱财,结交贤达,深为乡民拥戴。
    周瑜听说鲁肃豪爽仗义,便慕名找到鲁肃,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避战乱,鲁肃先依袁术,后附周瑜,在周瑜的引荐下,成为孙吴政权之臣。鲁肃认为汉室已经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被除掉,所以一直力劝孙权经营江南,鼎足江东。孙权很欣赏鲁肃的见识,称他“大略帝王之 ...

1921年,他生于布拉格北郊一个叫克拉德诺的小城。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
    那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妈妈在厨房里忙着烘烤蛋糕,忽然发现3岁的他不见了。家人全都慌了神,找遍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他的踪影。正当准备报警时,邻居牵着他的小手回来了。原来,趁妈妈不注意,他溜到门口玩,正好看到有人赶着一群羊走过,好奇的他忍不住跟在羊群后面走了很久。等到牧羊人发现了这个小小的跟屁虫,想要送他回家时,他比划了半天,怎么也说不清自己住在哪儿,幸好遇到邻居,才把他带了回来。
    8岁时,父亲拿回一本 ...

1816年的一天,法国巴黎纳克医院走出一个身材修长的医生,他叫勒内克(1781—1826年),此刻正皱着眉头在想着心事。
    刚才,有位贵族小姐来求医,病人指着胸口诉说着病情。勒内克怀疑她是心脏病,建议让他把耳朵直接靠在小姐的胸脯上,听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小姐红着脸说:“这怎么成呢?”
    小姐走后,勒内克一直想着发明一种器械,能把病人的心跳声呼吸声直接引到耳朵里来,让医生在病人身边就能听清这种声音。
    这一天,勒内克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在一个公园里散步。忽然,他看见两个孩子在玩翘翘板。一个蹲在翘翘板的一端 ...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的大臣,他小的时候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
    一天,6岁的孙叔敖走出家门玩耍,不知不觉来到后山的草丛中,突然,他听到草丛深处传来“沙沙”的声响。是什么?孙叔敖好奇地走过去,想拨开草丛探个究竟,猛然间,一条大花蛇竟然有两个头,听说凡是看过两头蛇的人都会死掉,孙叔敖惊恐地向后退去。但他转念一想,反正自己也活不成了,不如在临死前把这条两头蛇杀掉,免得它再去伤害别人。
    于是孙叔敖捡起一块石头,毫不犹豫地向两头蛇扔了过去,两头蛇灵活地一闪,“啪”的一声,石头砸在了地上。
    这时,孙叔敖沉住 ...

做为一名大文学家犯这样的错误,有人便会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而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史犯错误嘛!本来,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犯一点错误也是很正常的。然而,一个人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一个被虚伪粉饰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这种精神的。
    认识事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越是对事物质疑得多,就越能够将它认识得更清楚、更透彻。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思维。诚然,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要不得,但在一 ...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21 20:1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