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爷 发表于 2016-10-14 05:57:51

名人轶事——王维诗乐双绝

王维的先祖原本山西祁县。到他父亲时,举家迁至永济县,这样,王维就成了河东人。他的高祖、曾祖和父亲都曾做过州官;弟弟王缙还担任过唐代宗时的宰相。
    王维博学多才,不仅在诗文上造诣很深,对音乐、绘画也很精通,他的琵琶也弹得非常好。在京城长安,王维经常结交一些名门贵族和有名的艺人。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也爱好诗文和音乐,所以十分敬佩他的才华。
    这天,王维对岐王说:“我准备参加进士应考,能否考取第一名?”
    岐王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读书人张九皋名字很响,还托熟人走门路想考取第一名。”
    王维很不服气地说:“他托的人如果不是主考官就不怕,他的诗文我读过,我的文章可以同他的相比。”
    岐王说:“他是托当朝公主的门路,公主还给主考官写了一封信要取他为第一。”
    王维有些焦急地问:“那可怎么办?”
    岐王对他说:“公主在朝廷的势力很大,不可硬争。这样要同她作对,不会有好结果。我帮你想个办法,一定能成功。公主喜欢才子,你回去准备几首从前的诗文,再谱一首琵琶曲,三日后来见我。”
    三日后,王维来见岐王。岐王说:“今天公主府要举行歌舞,请了许多宫廷名人,你要想进宫见公主必须先打扮一下。”
    王维同意了,并说:“一切听从岐王的安排。”
    于是岐王将王维打扮成一个演奏琵琶的伶人,随后带他到公主府参加宴会。宴会上,王维站在一队伶人的最前面,他五官清秀,年轻英俊,很引人注目。满座宾客酒兴正浓,公主望着王维说:“还是让伶人弹奏一首曲子吧!”
    其实公主早就注意了眉清目秀的王维,便对身边的岐王说:“前面的年轻人会奏什么乐曲?”
    岐王回答说:“是我带来的知音人,擅长演奏琵琶。”
    公主对王维说:“前面的年轻人先为客人奏上一曲琵琶曲吧!”
    王维坐在了椅子上,调好弦音。取下拨子,开始弹奏了新编的新曲,顿时琵琶声盘旋在整个宴会厅。低沉时像淙淙的流水,高昂时如疾风暴雨。一曲演奏完,满屋的人都赞不绝口,公主更是惊喜万端。这时,公主高兴地问岐王:“这位年轻的艺人叫什么名字?”
    岐王告诉她说:“他叫王维,他不仅精通音乐,还擅长绘画,诗文写得更是天下无双。”
    公主忙问:“有诗文吧?快些拿出来看看。”
    王维先献上了一首《竹林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公主读罢连声赞叹:“真是难得的好诗,上等的佳作!”
    这时王维献上了他的得意之作《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公主听后大吃一惊:“我一直以为这首诗是古人的佳作,真没想到是出自一位有才华的少年之手。”
    岐王乘机对公主说:“如果今年长安应试,他定能考取第一名进士,这样的英才被公主发现,那真是国家的喜事。”
    公主点头说:“他应该参加今年的应考。”
    岐王又说:“但是他发誓,如果不能考取第一名就不参加今年的应试,听说公主向主考官推荐张九皋为第一名。”
    公主解释说:“这是别人的推荐,我对张九皋又不很了解,不过如果王少年能参加进士考试,我可以向主考官推荐他。为此,公主专门将考官们召到自己的府上,并向他们介绍王维的才华,让王维又献上一首诗: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考官们对王维和他的诗有了很深的印象,在进士考试时,王维果真考取了第一名。
    不久,他又得到当时著名宰相张九龄等人的爱护和提拔,出任右拾遗及监察御史等官职。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次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
    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为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不管他答应不答应,硬委之以伪职。无奈之中,王维当了安禄山的给事中。
    安禄山捕获了皇宫中的梨园弟子数百人,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安禄山在凝碧池设宴,命梨园弟子奏乐,许多乐工相对流泪,有一位叫雷海清的乐工禁不住弃琴于地,向玄宗奔逃着的西南方下拜,并大哭起来。安禄山命人把雷海青拉下去,雷海青大骂安禄山,并将乐器向安掷去。安禄山大怒,将他乱刀分尸,死得极惨。王维知道此事后,既悲且愧,当即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至德二年(757)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有人提出王维凝碧宫诗可证其忠于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死罪,唐肃宗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可谓不幸中之大幸。这时,王维已57岁,接近暮年了,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贤殿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上元元年(760)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后世称他为王右丞。
    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仅流传下来的就有400多首,呈现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其中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又称《阳关三叠》,一显友人奉使出塞,惜别殷殷劝酒的情景,抒发了恋恋不舍的情谊和深长悠远的祝愿,深受世人喜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由于这首诗在唐代就广为流传,当时有人曾把它谱成歌曲,在送别的宴席上演唱,不过,怎样对这首诗进行“三叠”,从古至今,却迷倒了历代许多文人墨客。
    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认为,应该叠在第三句,即唱到“劝君更进一杯酒”时再重复一遍这一句;后有宋代文人苏东坡。他觉得,应该叠在后三句,即把这首诗的后三句每句唱一遍。
    如今,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国音乐词典》则解释说:在最后一句三叠,即把“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重复唱三次。
    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浥轻尘;
    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
    劝君更进,劝君更进一杯酒,一杯酒;
    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
    渭城,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客,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劝君更进,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迄今为止,人们对“三叠”的看法仍旧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令人难分仲伯。究竟以难的说法为准,恐怕仍为一谜。
    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极不顺利,竟至险遭杀头之祸。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描绘自然景物的极高艺术成就,创作了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山水田园诗歌,从而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轶事——王维诗乐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