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4-9-19 22:36:19

名人轶事——南隐论道(一)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只是以茶相待,却不说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直到杯满,还是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名人幽默精选
    尝出来了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福利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
    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让我尝尝这汤。”他命令道。
    “可是,将军……”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士兵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尼米兹轶事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攻占关岛时战斗异常激烈。战役结束后,有些士兵神经系统由于战时过度紧张而崩溃崴,因此在关岛的战地医院里住着很多精神失常的人。
    一天,一个精神失常的士兵趁医生不注意的时候溜了出去,由于天热,他只穿了一条短裤。由于当时关岛上还有很多失散未尚抓获的日军败兵,所以一个人出去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医院马上发动医生去找那个溜出去的病号。
    医生们找啊找啊,发现在一个街角有个穿短裤的人正在跑步,便一拥而上。跑步者吃了一惊,马上说,“我是尼米兹将军”。医生们哈哈大笑,“抓的就是你,你就是罗斯福总统也得回精神病房去!”。正说着,一辆挂着蓝色五星将旗的吉普车开了过来,车上的人马上把那穿短裤锻炼者接上了车,原来他正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五星上将。
    不反对
    一天晚上,美国总统林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上床休息。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原来是个惯于钻营的人告诉他,有位关税主管刚刚去世,这人问林肯是否能让他来取代。林肯回答说:“如果殡仪馆没意见,我当然不反对。”
    丘吉尔的演员梦
    在丘吉尔晚年,美国一家电影制片厂拟拍一部反映他的传记片,并重金聘请影星弗洛顿扮演主角。丘吉尔得知弗洛顿将因扮演自己而获巨额酬金时十分气愤:“首先,弗洛顿这家伙太胖了;其次,他也太老了。既然演我能拿这么多钱,还不如让我自己来演!”
    后经家人极力劝阻,年近九旬的丘吉尔才悻悻地放弃了演员梦。
    吉田茂妙答女记者
    “日本前总理吉田茂晚年丧妻,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个女记者提问——听说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请问想不想女人?”吉田茂面对这不礼貌的问题,不动声色地回答——“以前有许多想法,但一看到你,就再也不想了。”
    乾隆微服
    有一天,乾隆微服出巡,走进一家酒楼饮酒,大学士纪晓岚随侍在侧。酒过三巡,忽然听到迎亲的乐队声从楼下经过,乾隆一时诗兴大发,就吟道:
    楼下锣鼓响叮咚
    新娘羞坐花轿中
    今日洞房花烛夜
    乾隆吟到第三句,第四句恐怕作得太俗,有失皇帝身分,于是对纪晓岚说:你来结尾,作的好朕有赏,作不好罚你今天作东道。纪晓岚不愧为才子,立刻接道:玉簪剔破海堂红。
    乾隆听了赞不绝口,两人痛饮而归。
    杜鲁门视夫人为“老板。”
    白宫的工作人员叫杜鲁门总统“老板”,而杜鲁门却叫自己的夫人为“老板”。杜鲁门的办公桌前放一石块“推卸责任者,到此止步”的牌子。其实,那并不是终点站,杜鲁门每晚都要带好多问题向他的“老板”请教。而总统夫人也会在幕后向杜鲁门施加影响。杜鲁门对此并不反感,因为夫人常常说得在理。杜鲁门自豪地说:“她是唯一能骂我而不受惩罚的人。”
    摇头
    一次,与丘吉尔共事的一个议员在议会上演说,看到丘吉尔在摇头表示不同意他的观点,便说:“我想提请尊敬的议员们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丘吉尔对答:“我也想提请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困难的谦虚
    有一次基辛格应邀讲演。经介绍后,听众起立,鼓掌不断。最后掌声终于停了下来,听众坐了下来。“我要感谢你们停止鼓掌,”基辛格说:“要我长时间表示谦虚是很困难的事。”
    忠言逆耳
    戴高乐的人事政策往往难于了解。他曾解释过这件事,他说:
    “基本上我只喜欢敢反驳我的人,可是我于这些人很难相处。”
    保密
    罗斯福在任美国第32届总统之前,曾当过美海军部长。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前来拜访,谈及海军在某海岛建立基地的事。“我只要你告诉我,”总统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不便公开,但好友的提问又如何拒绝呢?
    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好友问:“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能!”他的朋友急切地回答。“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长相
    林肯的长相比较难看,他对此颇有自知之明。一次,一位议员当众指责他是个两面派。林肯答道:“要是我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您认为我会戴这副面孔吗?”
    换只手表
    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有一个年轻的秘书,一天早晨,这位秘书来迟了,他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着,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表出了毛病。
    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表,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
    开介绍信
    1979年夏,法国革命家康斯坦丁·沃尔涅拜访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沃尔涅为了获准周游美国各地,请求总统开一张介绍信,华盛顿想:“不开吧,让沃尔涅碰个钉子;开吧,又叫我为难。”于是他在纸上写道:“康·沃尔涅不需要乔·华盛顿的介绍信。”
    杰斐逊的谦虚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化干戈为玉帛
    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同本顿决斗过。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近20年。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的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20年的保管期,已使产权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于弹的特别照管——一直随身携带——我可以放弃这一年。”
    只答一题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一1865年)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
    “答一道难题吧。”林肯很有把握地说。
    “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
    “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
    捎衣进城
    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担任律师期间,有一天他步行到城里去。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来时,他喊住驾驶员,说:“能不能行个方便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
    “有什么不能呢?”驾驶员回答说,“可我怎么让你重新拿到大衣呢?”
    “哦,这很简单,我打算裹在大衣里头。”
    翻来覆去
    林肯当律师时,一次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出庭。
    原告律师在法庭上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陈述了两个多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烦了。
    好不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替被告辩护。他走上讲台,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两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水。
    再脱外衣。这样反反复复了五六次,逗得法庭上的听众笑得前俯后仰。
    林肯一言不发,在笑声过后才开始他的辩护演说。
    很爱面子的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很爱面子,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要成为人们的注意中心。
    “我父亲不喜欢参加婚礼和葬礼,”他的儿子有一次说道,“因为在婚礼和葬礼上他既不能作新娘,又不能作死者。”
    机智的回敬
    在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是攻击肯尼迪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问题抛到一边。
    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
    可是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肯尼迪。哈里·杜鲁门在一次全国性演讲中向肯尼迪挑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极其成熟的人。”这位前总统说。肯尼迪用逻辑和机智回敬了他的挑战。他说:“如果年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美国将放弃对44岁以下所有人的信任。这种排斥可能阻止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华盛顿指挥独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麦迪逊成为起草宪法的先驱、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
    滑稽的回信
    肯尼迪常常幽默地给一些专栏作家写东西,这些东西使这些作家们既受宠若惊,又感到滑稽有趣。一天肯尼迪收到专栏作家伦纳德·莱昂斯的一封信,信中说目前那些总统署名的照片每张价格如下:乔治·华盛顿175美元;富兰克林·罗斯福75美元;格兰特55美元;约翰·肯尼迪65美元。肯尼迪回信道:
    亲爱的伦纳德:
    承蒙来信告知肯尼迪亲自署名照片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价格现在已如此之高,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为了防止市场进一步萧条,请恕我不在这封信上署名。
    让人左右不是
    美国第36位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08——1973年),26岁时被任命为全国青年总署德克萨斯州分署署长。他在任期期间对手下人十分严格,喜欢讲他们的不是。
    一次,他走过一个同事的座位,看到他的办公桌子上堆满了文件,就故意提高嗓门说:“我希望你的思想不要像这张桌子这样乱七八糟。”这样,同办公室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这位同事费了好大的劲,才在约翰逊第二次巡视办公室前把文件整理好了,并清理了桌面。约翰逊又来到办公室时,一看原来乱槽槽的桌面变得空空荡荡,于是说:“我希望你的头脑不要像这张桌子这样空荡荡的。”
    如何成为英雄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美国总统肯尼迪:“您是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的?”肯尼迪想了一会儿,说:“这可由不得我,是日本人炸沉了我的船。”
    如果……
    温斯顿·丘吉尔是世界著名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一次,他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如果我是您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咖啡里放进毒药。”丘吉尔听了,笑着说:“如果我是您丈夫,我一定会把这杯咖啡喝下去。”
    你擦谁的靴
    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非常吃惊的赞扬道:“啊,总统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当代人讲当代话
    亨利·克莱(1777——1852年)曾任美国国务卿。他的一大特长是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的演讲,使他赢得了议院大多数人的赞赏,但也引起了那些年事已高、说话沉闷的老演说家的嫉恨。其中一位先生竭力贬低克莱的演讲才能,对他说:“你的演讲没有生命力,只能针对当代人,取得眼前效果,而我们的演讲则着眼于子孙后代。”
    克莱说:“那么,你决心要等到下一代的听众来到后的那一天才开始演讲吗?”
    给皇帝剃胡子
    178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1741——1790年)去法国旅行时,比仆从先到达贝塞尔镇。小客店的主人是一位爱唠叨的妇女:她问他是不是皇帝的随员。
    “不是。”他回答说。
    不久,这位主妇走过约瑟夫二世的房门口时,看到他正在刮胡子,她又问他是不是受皇帝雇用的。
    “是的。”约瑟夫二世答道,“有时我给他剃胡子。”
    开放皇家公园
    约瑟夫二世拟将维也纳的皇家公园对公众开放。听到这一消息,有位贵族惊恐不安地叫道:“如果连普通百姓也允许自由进出皇家公园,我,还有我的同等的人,到哪儿去散步呢?”皇帝说:“照你这样说来,我只得到托钵僧的地窟(专门埋葬帝王的地方)里去散步喽。”
    外交家的辞令
    考尼茨·里特伯格(1711一1794年)是奥地利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对东欧的外交起过支配作用。女皇玛丽虹·特里萨对他极为信赖,但却不满意他的品行。一次她指责考尼茨·里特伯格竟然骑马带着情人在维也纳大街上招摇过市。“夫人,我来这里是商讨您的大事的,不是我的小事。”
    警告堂兄
    路易十五世《1710——1774年》国王的堂兄孔泰·德·沙罗莱是个恶贯满盈的怪人,他喜欢看他的车夫撞倒路上的修士,于是就命令车夫去撞任何一个可能撞到的修士。他还喜欢看人从高处下跌的姿势,有一次竟命令车夫开枪击落了一个正在屋顶上铺瓦片的人。路易十五世原谅了这位堂兄,但对他说:“你必须清楚,我同样也会原谅任何向你开枪的人。”
    在艺术家的工作室
    法国第三共和国第八位总统阿尔芒·法利埃(1841——1913年)有一天访问了大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的工作室,看到屋子里到处都堆满了未完成的作品部件——头、手、脚、躯干,总统风趣的说:“天哪,这些人走路太不注意了。”
    “消除这个差别。”
    1976年,拿破仑(1969——1821年)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的总司令。在整顿这支从装备到纪律都一塌糊涂的部队时,身材矮小的拿破仑望着个子很高的奥热罗将军说:“将军先生,你不会看不出,你的个子高出我一头,但如果你不听指挥的话,我马上消除这个差别。”部队中激烈的争吵立刻平息了下来。
    李鸿章出访闹笑话
    李鸿章在法国访问时,一位法国官员敬他一支雪茄,但没告诉他怎样吸,李鸿章看外国人放在嘴上一点就着,他也照着做,就是点不着。原来吸雪茄前,必须将烟头切去才能点着。李鸿章认为对方是故意使他难堪和损伤大清国威。后来,那位法国官员到李鸿章住处回访。李鸿章令手下敬烟,李鸿章接过水烟袋便咕噜咕噜吸起来,那位法国官员也学着用嘴去吸,不想用力过大,吸进一口烟水,苦辣难忍,但拘于礼节,又不好往外吐,只好咽下。李鸿章看了非常得意。
    在俄国访问时,李鸿章参加了俄国皇帝的加冕典礼,礼仪结束之后,俄国女皇出于礼貌,向他伸出手来,李鸿章不知这是女皇要他吻她的手,认为是女皇向他索要礼品,便急忙将慈禧送给他的一枚钻石戒指脱下来,放在女皇手里,女皇将戒指戴上之后,再次将手伸出来,因为吻手礼还没进行。李鸿章则认为女皇太贪心,给了一次还来要,而此时,他又无礼物可送,情景十分尴尬。
    孙中山巧对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回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传给求见者。孙中山一看,纸上写道:“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一行字叫门官呈上。张之洞见纸上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他不由暗自惊讶来者的气度和才学,急令门官大开中门,把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儒生迎接进府。
    “李鸿章大杂烩。”
    清末,李鸿章搞洋务,备宴请洋人,吃了几个小时,洋人不肯下席。总管对李鸿章附耳低言:“中堂大人,菜吃完了,怎么办?”李鸿章略一思索,说道:“把撤下去的残菜用大盆装着端上来,要加热。”总管满面含笑而去。不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残菜端上来了。洋人纷纷下箸,都说好吃。一洋商问道:“中堂大人,你们中国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把好吃的放在最后!这好吃的菜叫什么名字?”洋人说的是蹩脚汉语,李鸿章虽然听懂了,但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只好答非所问:“好吃多吃!”谁知这一下歪打正着,汉语的“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
    此后洋人吃中餐,每宴必点此菜,不过再不是残菜混合,而是各种原材料的精心组合罢了。因为此菜肇自李鸿章,所以称之为“李鸿章大杂烩”。
    信口开河
    民国时期,科学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深受师生的爱戴。
    一天,在联欢会的节目单上,有“校长训话”。竺可桢一看,感到在联欢会上来个“训话”,实在不妙。于是,他在讲话时说:“同学们,‘训’字从言从川,是信口开河也。”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反对到底
    富尔顿第一次公开展示他发明的蒸汽船时,没有人相信这东西动得起来。两岸群众不断鼓嘈说:“动不了,动不了,绝对动不了!”没想到船一下子发动了,夹著蒸汽和鸣鸣声向前驶去。群众张口结舌看了好一会后,改口说:“停不了,停不了,绝对停不了!”
    “你并不妨碍我。”
    一天一位熟人到门捷列夫家串门,他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我使你感到厌烦了吗?”客人最后问道。“不,没有……你说到哪儿去了。”门捷列夫回答说,“请讲吧,继续讲吧,你并不妨碍我,我在想自己的事……”
    借力
    爱迪生在住所搞了不少实用发明。有个朋友来看他,推门时十分费力,推了好几下才进去。客人向爱迪生抱怨:“你这门也太紧了,竟使我出了一身汗。”“谢谢,你有力的推门已经给我屋顶上的水箱压进了几十升水。”爱迪生高兴地说。
    失败也是成就
    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一个商人讽刺他是个毫无成就的人。爱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经有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实验的结果
    美国政治家查尔斯·爱迪生(1890——1969年)在竞选州长时,不想利用父亲(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声誉来抬高自己。在作自我介绍时这样解释说:“我不想让人认为我是在利用爱迪生的名望。我宁愿让你们知道,我只不过是我的父亲早期实验的结果之一。”
    问夫人
    法拉第是近代磁学的奠基人,但是在电灯、电动机、电话发明之前,不少人还怀疑电的用处。一位贵妇人在法拉第讲演后挖苦说:“教授,你讲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诙谐地说:“夫人,你能预言刚生下的孩子有什么用吗?”
    有问必答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一次宴会上恰好和一位美貌的女士坐在一起,女士以戏谑的口吻说:“达尔文先生,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你的断言之列吗?”达尔文彬彬有礼地答道:“当然喽!不过,你不是一般的猴子变的,你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自嘲
    富兰克林想做一个实验:用电流电死一只火鸡。不料接通电源后,电流竟通过了他自己的身躯,将他击昏过去。醒来后,富兰克林说:“好家伙,我本想弄死一只火鸡,结果却差点电死一个傻瓜。”
    最大的发现
    英国化学家戴维曾是大科学家法拉第的先生,他支持法拉第的发现,并提供了帮助。当然他自己也取得了科学上三大重要成就——电解法分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确定氯是元素、发明安全灯。但当人们称颂他的发现时,他却说:
    “不!不!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哥伦布的妙喻
    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后,人们为他举行了宴会。有一些参加宴会的贵族认为他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拿出一个鸡蛋说:
    “诸位,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
    那些贵族们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求教哥伦布。哥伦布拿起鸡蛋往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贵族们很不服气,说这样我们也会立。
    哥伦布笑着说:“问题是你们这些聪明人谁也没有在我之前想起这样做。”
    高雅的宫殿何人去
    伊萨克·巴罗(1630—1677年)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数学教授,对几何学颇有建树。他还是位名教士,著有大量久负盛名的布道文。他为人谦和可亲,然而却与当时的国王查理二世的宠臣罗切斯特伯爵结下了难解之仇,只要遇到一起,终免不了舌战。
    据说,罗切斯特曾将巴罗教士讥为“一座发霉的神学院”。某日,巴罗为国王作祈祷后与罗切斯特狭路相逢。罗切斯特向巴罗深深地鞠了一躬后,语带讥讽地说:“博士,请您帮我系上鞋带。”
    巴罗答道:“我请您躺到地上去,爵爷。”
    “博士,我请您到地狱的中心去。”
    “爵爷,我请您站在我对面。”
    “博士,我请您到地狱的最深层去。”
    “不敢,爵爷,这样高雅的宫殿应留给您这样有身分的人啊!”说完,巴罗耸耸肩走开了。
    开皇家学会的玩笑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1716—1775年)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茨茅斯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勋爵的伤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因青蛙受审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谢切诺夫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于1863年发表了关于《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论文,同时又出版《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物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沙俄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谢切诺夫逮捕。审讯时,法官问:“被告,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人。”
    伊凡·谢切诺夫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
    没有不正常的跳动
    一天晚上,年轻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年)终于下决心走出实验室,与未婚妻西玛会面去了。
    他们很难得相见,相会没多久,巴甫洛夫就对未婚妻说:“快把你的手给我!”西玛以为他要吻自己的手,高兴地伸过去。
    巴甫洛夫抓住未婚妻的手,用手指压着她的脉搏,过了好一阵,才说:“没有不正常的跳动,放心吧,你的心脏的确很好。”
    不是洗澡堂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虽已获得博士学位,但无开课“资格”,因为她需要另写论文后,教授才会讨论是否授予她讲师资格。
    当时,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十分欣赏爱米的才能,他到处奔走,要求批准她为哥廷根大学的第一名女讲师,但在教授会上还是出现了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让她当讲师,以后她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另一位教授说:“当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发现自己拜倒在女人脚下读书,会作何感想呢?”
    希尔伯特站起来,坚定地批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
    功的秘诀
    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整天缠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个公式给他:Ax+y+z。爱因斯坦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问。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
    感觉相同
    一天,爱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了。在他身边的人忙扶起他,说:“爱因斯坦先生,根据相对论的原理,你并没摔倒,对吗?只是地球在那时忽然倾斜一下?”
    爱因斯坦说:“先生,我同意你的说法,可这两种理论对我来说,感觉都是相同的。”
    理论的成败与国籍
    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
    干吗要这么些人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闻讯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深奥的医术
    荷兰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赫尔曼·约尔哈夫于1723年离开人世。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案头上有一本加封的书。这本书看上去非常精致,封皮上写着:“唯一深奥的秘诀在于医术。”
    大家如获至宝。很快,这本书原封不动地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这天,前来参加拍卖的人很多,大家事前对此书早有风闻,所以此书拍卖一开始叫价很高,人们争先恐后,拍卖价一抬再抬,而约尔哈夫的其他著作则被冷落一旁。最后,此书仍原封不动地以2万元金币被一个富商买走。
    买主兴致勃勃地将书带回家,急不可耐地将书启封,迅速地又将书翻了一遍,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原来这本共有100页的书,居然99页全是空白纸,只是在书的第一页留下了这位科学家的手迹:“注意保持头冷脚暖。这样,最知名的大夫也会变成穷光蛋。”
    终生只能单身
    德国杰出的自然学家亚历山大·洪堡德在喀山拜访俄国非欧几何学的创建者罗巴切夫斯基时,他问数学家:“为什么您只研究数学呢?据说您对矿物学造诣很深,您对植物学也很精通。”
    “是的,我很喜欢植物学,”罗巴切夫斯基回答说,“将来等我结了婚,我一定搞一个温室……”
    “那您就赶快结婚吧。”
    “可是恰恰与愿望相反,植物学和矿物学的业余爱好使我终生只能是单身汉了。”
    “相对论”妙解
    有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唔,这就是相对论!”
    时间与永恒
    有一次,一个美国女记者走访爱因斯坦,问道:“依您看,时间和永恒有什么区别呢?”
    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间给您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你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大纸篓
    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我看,一张书桌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他说。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宴会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参加一个美国家庭举办的宴会。女主人想要展示她的博学,便引领科学家来到窗前指着遥远的星星并且说道:
    “这是维那斯,我认出她来了。因为它总是像美丽的女人一样闪耀着光彩。”
    “我很遗憾,”伟大的科学家回答道:“但是你所指的那个行星是宙斯。”
    “啊,亲爱的教授先生,你真是不一般呀。从那么遥远的距离你都能分辨出星星的性别来……!”
    意识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问:“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成了著名人物呢?”
    爱因斯坦听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瞧,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的,而我却能意识到。”
    记电话号码
    爱因斯坦的一位女朋友,给他打电话。末了要求爱因斯坦把她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以便以后通电话。
    “我的电话号码很长,挺难记。”
    “说吧,我听着。”爱因斯坦并没有拿起笔。
    “24361。”
    “这有什么难记的?”爱因斯坦说,“两打与十九的平方,我记住了。”
    万能的复信
    弗兰西斯·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来访和来信,使他应该不暇,无法工作。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设计印制了一种“万能的复信”,信上说:
    “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赴宴作讲演;参加会议;赠送像片;充当证人;担任主席;为您治病;为您的事业效劳;充当编辑;接受采访;阅读您的文稿;写一本书;发表广播讲话;作一次报告;接受名誉地位;在电视中露面……”
    对方的来信提出什么要求,他就在相应的地方作记号答复。很快,他就从难于应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了。
    来不及考虑
    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
    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呢!”
    一句话演讲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可是他们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有一次在某个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者便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为难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者转向小莱特。于是小莱特便站起来说道:“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鼓掌。
    4的3倍是多少
    有一个人想对物理学家阿姆拜勒做出不礼貌的事情,于是他不无讥讽地问他:
    “你也能偶然地知道4的3倍是多少么?”
    “如果我们加上您,先生,那时候将是120!”科学家平静地回答。
    电报
    一位女贵族请求无线电科学家波波夫为她解释一下电话电缆是怎样穿过大西洋工作的。
    波波夫平静地详尽地向她介绍了一切。那女贵族感激的说:
    “我曾经有幸和许多科学家交谈过,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讲述得像你一样清楚有趣。你讲的真是太好了。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始终疑惑不解,请你告诉我,为什么那些电报从美国来到了欧洲还是干燥的呢……”
    专业语言
    1963年2月的一天,白宫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为表彰著名的美国航空学家冯·卡门在火箭、航天等技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
    当时的冯·卡门已有82岁,并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踉跄了一下,差一点摔倒在地上。给他颁奖的肯尼迪总统忙跑过去扶住了他。
    冯·卡门对肯尼迪总统说:“谢谢总统先生,物体下跌时并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时才需要……”
    学习的动力
    被称为“几何学之父”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前275年)对他的学生们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然而,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动摇时,他也会用辛辣的讽刺来鞭挞他们。
    一天,欧几里德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几何第一定理,讲着讲着,他发现一个学生在底下坐不住,一会儿和旁边的学生说说话,一会儿又在桌下做小动作。欧几里德有意停顿了一下,用目光示意这位学生注意听讲,没想到这位学生却突然站了起来,问道:“请问先生,学习几何究竟有什么实际好处?”
    欧几里德听罢,沉默了一会,转身吩咐一旁的佣人:“拿一点儿钱来给这位先生,看来,没有钱他是不肯学习的。”
    究竟谁是议员
    富兰克林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曾积极地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为争取黑人解放发表演说,为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斗争。他在指责一项有钱人才能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的法律的时候说:“要想当上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么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以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天气预报
    一位女士问气象学家爱德华·布鲁斯:
    “天气预报确实都是真实正确的么?”
    气象学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夫人。只是日期不总是正确的。”
    绅士是什么东西
    富兰克林的仆人是个黑人,他问富兰克林:“主人,绅士是什么东西?”
    富兰克林回答说:“这是一种生物,是一个能吃、能喝、会睡觉可是什么也不做的有生命的东西。”
    过了一会,仆人跑到富兰克林身边说:“主人,我现在知道绅士是个什么东西了。人们在工作,马在干活,牛也在劳动,唯有猪只知道吃、睡什么都不干。毫无疑问,猪便是绅士了。”
    留声机和助听器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种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最为得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时,他说:“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他接着又说:“一个人如果必须大声喊叫,就绝对不会说谎。”
    用得着吗
    爱迪生对于穿着很不介意。有一天,这位科学家在纽约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
    “爱迪生先生,”那位朋友说道,“看您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得不像样了,您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答道。
    几年以后,爱迪生在纽约街上又碰见了那个朋友,这位大发明家还是穿着那件破大衣。
    “哎呀呀,爱迪生,”那位朋友惊叫起来,“您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您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用得着吗?”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悄悄地收了“参观费。”
    爱迪生有幢避暑的别墅,他为此而感到非常自豪,喜欢陪同来访者到这里参观,向他们介绍室内各种各样的节省劳力的设备。其中有一个地方,来访者必须经过一个绕杆才能走过去,而转动绕杆要费很大力气。
    一位客人问爱迪生,为什么周围都是些新的发明,而这里却摆了个这么笨重的绕杆。
    爱迪生回答说:“喔,你瞧,每个把绕杆转过来的人都往我屋顶上的水箱里抽入了8加仑的水。”
    关于上帝
    爱迪生不仅在科学领域里发明了大量东西,还善于机智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古怪的问题。
    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否应该给一座正在修建的大教堂装个避雷针。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因为上帝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嘛!”
    记者又问他是怎样想象上帝的,爱迪生说:“先生,没有质量,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无法想象的!”
    碑文的奥秘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数学家刁藩都,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其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诉人们,他终年是84岁。
    刁藩都的墓碑是这样的:
    刁藩都长眠于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会告诉你刁藩都的寿命。诸神赐予他的生命的1A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A12,他长出了胡须,其后刁藩都结了婚,不过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1A7,再过5年,他获得了头生子,然而他的爱子竟然早逝,只活了刁藩都寿命的一半,丧子以后,他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又度过了4年,终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实验的价值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发电机的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法拉第(1791—1867年),对知识有着执著的追求,为了一项科学研究,他常常百折不挠,这使得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迷惑不解。
    有一次,他的一个熟人、税务官格拉道斯通,看到法拉第在做一个在他看来毫无实用价值的实验,便问道:“花这么大的力气,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回答说:“好吧,不久你就可以收税了。”
    最大的乐事
    英国天文学家约翰·杰尔舍利临终的时候,神父坐在他的床头,喃喃不休地对他大谈其天国之乐。
    “对我来说,人生最大的赏心乐事,”杰尔舍利打断了神父的话,“莫过于能看到月球的背面了。”
    叫虫
    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勃·达尔文(1809—1882年)在一位隐居乡间的故友家作客。友人的两个孩子蓄意趁机逗弄一下这位显赫的科学家。他们捕捉了一只蝴蝶、一只蚱蜢、一只甲虫、一条蜈蚣,取下蜈蚣的躯体,撕下蝴蝶的翅翼,拔下蚱蜢的大腿,摘下甲虫的脑袋,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粘合成一只奇形怪状、肢体异样的小昆虫。然后他们把它放在匣子里,带到达尔文的跟前。
    “我们在地里捉到了这个昆虫。达尔文先生,您能否告诉我们:它属于哪一种类型?”
    达尔文看了一下,随后又向孩子们瞟了一眼,微笑地说:孩子们,你们留意了没有:
    在捕捉的时候,它们会不会叫?
    “会叫的。”他们回答,彼此用臂膀打着暗语。
    “既是这样,”达尔文说,“那是一个‘叫’虫。”
    “时间调节器。”
    当英国热力学专家开耳芬老年时,常抱怨时间过得太快:“一分一秒是太短促了,我们需要长一些的时间量度。”
    他无法调节时间,只能加快工作、整天忙碌。他计划中的工作够搞“两个世纪”,而他的难题是这无法在“一辈子”中完成。他永远在那里工作,马不停蹄——直到他养的名叫“钩嘴博士”的那只鹦鹉,用它尖利的叫声对他嚷道:“开耳芬爵士!开耳芬爵士!闭嘴!闭嘴!”
    炉火与肝火
    英国物理学家依撒克·牛顿(1642—1727年)有一次写信给他的朋友洛克,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的著作。在收到洛克的极为不满的信后,牛顿复信说:“我记得我给你写过信,但不记得信里对你的书说了些什么。请你把信抄给我,我将尽可能加以解释。”他抱歉地解释说,“当时,我由于经常坐在炉火旁,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肝火。”
    得到了金子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年)有一次举行讲座时指出,从太阳光谱上看到的黑线证明太阳上有金子存在。
    一位前来听讲座的银行家讥笑基尔霍夫说:“如果不能从太阳上得到它,那这样的金子有何用处!”
    后来基尔霍夫因光谱分析方面的发现荣获了金质奖章,他把奖章给那位银行家看,并说:“你瞧,我终于从太阳上得到了金子。”
    手指温度计
    德国化学家罗伯特·本生(1811—1899年),由于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长期接触酸、碱和各种化学药品,双手长满了老茧。
    有一次,在解释他发明的本生酒精灯的结构和性能时,他竟把手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若无其事地对人们介绍说:
    “我手指放的这个地方,大约是华氏300度。”
    注意观察
    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舍莱恩不但有着高超的医术,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样受人称颂。
    在一次实习课上,他给大学生们讲述:“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第一,不苛求清洁;第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些老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往往亲口尝一尝病人尿液的味道。”
    说完,舍莱恩给同学们进行了示范——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做完这个动作,舍莱恩问学生们:“谁来试一遍?”
    一名勤奋的学生照样尝了尝尿液的味道。
    舍莱恩摇摇头对他说:“同学,您的确不是洁癖,这很好,但是,你没有观察力。您并没有发现,刚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却是无名指。”
    爱因斯坦的司机以假乱真
    有段时间,爱因斯坦经常乘车到各大学作关于相对论的报告。一位司机说:“爱因斯坦博士,我听你的讲演已经有30多遍了,能不能让我去讲它一回呢?”爱因斯坦说:“好极了,下一次要去的学校没有人认识我,你戴上我的帽子,然后作讲演。”这位司机很聪明,讲得很好。但当他结束讲演时,有一位教授向他请教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位司机灵机一动,马上就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让我的司机到这儿来回答你的问题。”
    富兰克林的收获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在合众国创建时,曾留下了许多功绩,故有“美国人之父”之称。
    有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低了些,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告诉富兰克林:“很痛吧!可是,这就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了!”
    从此,富兰克林牢牢记着这句话,并把“谦虚”列入一生的生活方针之中。
    “林语堂名落孙山。”
    林语堂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蜚声海外。他的《吾国吾民》译成西班牙文后,他在南美的知名度也提得很高。当时,巴西有一位贵妇人,内心钦慕林语堂,恰好有人赠给名马一匹,于是给这匹马取名为林语堂。后来,这匹马参加马赛,巴西各报,都以大幅标题登出“林语堂参加竞赛”。比赛结束,这匹马没有得名次,当日晚报的标题就成了“林语堂名落孙山”,而夺标的马倒没有消息。
    消息传到美国,有人将此事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微微一笑,说:“并不幽默。”
    郭沫若妙解人名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老舍的催稿信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自述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老舍“瞎凑”成妙曲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冼星海,
    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旬。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蒋子龙解怪谜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钱钟书的鸡蛋论
    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意在报刊露面。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钱先生执意谢绝,他回电话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萧伯纳:我也一样
    有一次,一位上流社会的人士请萧伯纳到他家去做客。请柬写得十分傲气,上云:“星期六下午4——6点我将在家,你来吧!”
    萧伯纳看过后,即请人送去了一张纸条,上写:“我也一样。萧伯纳!”
    写诗的诀窍
    有人向保加利亚大诗人特拉亚诺夫求教:“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
    他说:“你看到过雌鹫鸟没有?它们每次生三个蛋,先丢掉一只,另两只出世后,又只给其中一只喂食,精心抚养,学学他们的方法,好诗就出来了。”
    一步之差
    一次,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正在发表演讲,一个矮胖的人走到讲台上来,指责诗人的演讲有极大的偏见,最后嚷道:“我应当提醒你,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马雅可夫斯基看看那人同自己的距离,跨前一步,用赞同的口气说:“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再次敬赠
    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猛然看到了他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一位朋友的亲笔题赠:“乔治·萧伯纳敬赠”的字样。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此书又寄回给那位朋友。
    与上帝决斗
    大仲马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他母亲在父亲断气以后走出了房间,看到四岁的大仲马拖着一条很重的枪在往台阶上爬。
    “你要到哪儿去呀,我的孩子?”“到天堂去!”
    “哎呀,到天堂去干吗?”“跟上帝决斗!他把我爸爸弄死了。”
    诚实的人
    著名人物形象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杰出的英国作家阿尔图·柯南道尔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他给12个以诚实和生活作风严谨著称的银行家和实业家发去了内容相同的电报:
    “一切都暴露了,马上出逃!”。
    在24小时之内所有这些诚实的人都离开了英国。
    克里斯蒂:爱其所爱
    著名的英国侦探小说家克里斯蒂的第二个丈夫是一位考古学者。
    有人问她为什么找了一位考古学家。
    她说:“对于女人来说,考古学家是最好的丈夫。因为妻子越老,他就越爱。”
    上吊
    有一次,一个又高又瘦的客人去拜访小说家赫维斯,看他胖乎乎的模样,便说:“如果我像您这么胖的话,我一定没有生活的勇气,非上吊不可!”赫维斯笑着回答:
    “我如果接受您的建议上吊的话,一定会用您当绳子的。”
    让路
    有一次,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跳舞
    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喜欢跳舞。在一次舞会上,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跳舞!”普希金灵机一动,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
    文学家与小偷
    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一生潦倒贫困。一天,他写作到深夜,一小偷光顾。巴尔扎克看到小偷到处乱翻,便对小偷说:“我白天都翻不到钱,你夜里难道难翻到钱吗?”
    心爱的小狗
    一次,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收到一位小姑娘的来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小狗,不知尊意如何?萧伯纳不便拒绝这令人哭笑不得的好意,便回信道:亲爱的孩子,我十分赞同你的主意,但你最好和你的小狗商量一下。
    闹饥荒的原因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
    奉还一生
    医生为年青时的英国作家萨维奇治病。作家长期潦倒,健康状况极坏,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条命。医生最后把一张医疗账单送给他,告诉他:我救了你一条命,你应当有所报答。萨维奇送给医生一本书,恭敬地说:“我把命还给你。”这本书名是:《萨维奇的一生》。
    不入官场
    鲍勃·霍普在美国家喻户晓,因为他极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批评时弊,尤其是政府的错误。新一任总统上台后,决定请他出任要职。他讥笑着说:“假如我也去当官,谁还来批评当官的呢?”
    不知去何处
    关羽:忠勇仁义,贯日参天
    【人物简介】
    关羽(160—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时河东郡解县常平里人(今山西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中国三国时期的最著名的人物,军事家、著名将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孔子一起,并称为“文武圣人”,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事件】
    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公元161年生,河东解良人,在《三国演义》里提到他因本地有豪强地主倚势凌人,关羽杀之后逃难江湖。于184年黄巾起义时逃至涿郡(河北涿县)遇到刘备在召集人马,便跟张飞一起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23岁。
    《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是身长九尺(汉尺一尺是现在的23.4公分),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关羽所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82斤。刘关张三人是三国中乃至历史上有名的异姓兄弟,关羽终日随同刘备,八方征战,不畏艰险。
    关羽是三国时代中武力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侧重刻画他神威勇武的一面,初对付黄巾军时先斩程远志,后在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这都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单挑战斗。
    公元200年刘备偷袭徐州,杀死徐州刺使车胄,关羽驻守下邳,这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公赚城杀车胄”。同年曹操东征,击败刘备,关羽被俘,曹操待他礼遇十分周到,拜他为偏将军。公元201年,袁绍进军黎阳,派颜良在白马攻打刘延,曹操派关羽张辽迎击颜良,关羽于万众之中斩杀颜良,取下他的首级回到阵中,袁绍诸将无一人敢阻拦。
    关羽的成名战,是“温酒斩华雄”,名声大振。不久之后,“三英战吕布”,闻名于诸侯,小说里斩颜良诛文丑的不过是给关羽的勇武锦上添花而已,但历史上关羽在斩颜良后被封为汉寿亭侯,不就便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去了。
    投奔刘备的路途中,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更是豪气冲天!日后又有单刀赴会,被改编成戏剧,代代传唱。有对联称赞关羽: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寒心。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命其攻打曹仁守卫的樊城(湖北襄樊)。在他攻打樊城时中曹仁军毒箭,每逢阴雨天骨头便疼痛。关羽接受医生的建议刮骨疗毒,并在动手术时举杯畅饮,谈笑自若。华佗赞叹关羽为“神将军”,关羽称赞华佗为“神医”。
    曹操派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援助曹仁,结果在樊城北十里罾口川处,被关羽水淹七军(罾口,网者也,“鱼”入“罾口”岂能久乎?此乃一戏剧性解释),于禁投降,庞德被关羽斩杀,自此关羽威震华夏。
    曹操曾因欲避关羽锋芒而从许昌迁都(樊城乃魏都城许昌最后屏障),后因司马懿、蒋济力阻并建言鼓动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在此之前孙权曾派使者到关羽处,希望娶关羽之女为子媳,而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言,侮辱来使,惹孙权大怒。
    同时,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屯兵公安,由于平时关羽对他们轻视而造成忌恨,不尽力供应军需,在听闻关羽“还当治之”之言后勾结孙权,袭取关羽后路,曹操派大将徐晃增援曹仁,关羽攻打樊城失利,引军退回时江陵已被孙权夺取,关羽军溃散,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斩于临沮,享年58岁,蜀汉后追谥关羽壮缪侯。
    纵观关羽一生,无愧于戎马生涯,历经百战,而最后却输在他的弱点“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鲁迅曾评《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惟于关羽,特多好语”。宋、元时期关羽被尊为“真君”、“武安王”。至明、清时期被尊为“大帝”,四处立庙。关羽有三子一女,一义子关平,关平原是汝南关定庄上关定次子;次子关兴,字安国,受诸葛亮器重,北伐时任龙骧将军;关羽三子关索,诸葛亮平定南蛮时曾用其做先锋,水浒传里杨雄名号“病关索”,就是指他。另有一女关凤,孙权为其子求婚未果。
    关于关羽的武力是无可非议的,他温酒斩华雄,仅一合斩颜良,战不二合斩文丑,五关六将等无名下将则必说了。他能在老年勇战庞德也可以看出他过人的武力,但虎牢关前他与张飞二人合战吕布却不能胜,可见吕布之勇武要略胜一筹。但是吕布的忠义,实在不敢恭维,曾经被称之为“三姓家奴”。这一点,实在不能与关羽相比。
    关羽生命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麦城败亡,使他“志扶汉祚”的一腔宏愿付诸东流,“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评价】
    关羽的忠、义、勇、武等种种品格操守,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倡导。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皇帝们都不约而同的为关羽追谥各种封号。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称。甚至直到今日,商贾景仰其忠信之心,大多与以奉祀,并尊称“关圣帝君”。在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很多人,包括警察,甚至是黑社会,均遵从拜关公的风俗。
    祖冲之:创新历法,算圆周率
    【人物简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事件】
    宋孝武帝期间,出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的祖上于西晋末年,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到江南。他家是科学世家,世代掌管国家的历法。祖冲之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读了不少书。他特别喜爱天文学、数学和机械制造,并且常常显示出不凡的才华。到了青年时期,他已经享有博学的名声,受到宋孝武帝的重视,被朝廷聘到学术机关从事研究工作。
    在数学上,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准确推进到小数点后七位,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的科学家。直到十五、十六世纪,外国数学家才打破这个记录。
    中国当时是以农业立国,有着重视和研究天文历法的传统。祖冲之关心国计民生,极为注重天文历法的研究。当时朝廷采用的是《元嘉历》,它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订的。祖冲之对这本《元嘉历》作了深入研究和推算后,发现《元嘉历》仍然不够精密。经过长期的实际观测和仔细的验算,并吸取了历代各家历本的成就,他终于重新制订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
    祖冲之经过长期观察,证实存在岁差,并计算出冬至点每四十五年要回向移动一度,测算出一个太阳年是365.24281481日,与近代科学测得的日数,只相差五十秒,误差只有六十万分之一。
    公元462年,年方三十三岁的祖冲之把《大明历》送给朝廷,要求颁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历法的官员对它进行讨论。随即,爆发了一场革新派和保守派的尖锐斗争。
    在这场论战中,祖冲之那精辟透彻、理实交融的分析,折服了许多大臣。
    于是宋孝武帝决定在更元时改用新历。可是,还没多久,武帝就死了。直到祖冲之死去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以推行。
    【历史评价】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
    王羲之: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人物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事件】
    王羲之是晋朝鼎鼎有名的书法大家。他尤其擅长楷书、行书,被后代尊之为“楷圣”。他的书法开启了我国书法史上的一页新的篇章,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羲之7岁就跟着叔叔王廙学习书法。又先后学习钟繇和卫夫人的楷体,收获非常大。也正是这一时期的苦练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楷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也是当时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时常在书法理论方面对这个心爱的儿子进行指导,使王羲之获益匪浅。不幸的是,王羲之10岁时,父亲王旷不幸病故,家里无以为计。三年后,他只好去投奔京城的伯父王导。王导见他聪明好学,非常喜爱。发现他酷爱书法,便送给他一批有代表性的拓本让他练习,使他能够博采众长,书法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
    王羲之23岁出任临川(今江西临川县西)太守时,常常忙里偷闲到郊外新城山看书练字。他练字达到入迷的程度,很快将屋后小池塘里的水染成了黑色,成为“墨池”。据说,现在新城山还有墨池的遗迹呢!
    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还是一个为官清正、体恤民情的人。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王羲之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一天,他想体察一下民情,便微服出访,来到一个茶馆。这时,他看见一个破衣烂衫的老太太,抱着一捆竹扇在街对面叫卖,便付了茶钱,走过去询问。老太太告诉他,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服役去了,二儿子给人家扛活,老头子病在床上。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只好编几把扇子卖。可自己这扇子,大户人家看不上,小户人家又没闲钱买,连日来竟一把也没卖出去。
    王羲之听了,心里难过,见老太太可怜,便有心帮她。便问:“你一把扇子卖多少钱?”老太太以为他要买,忙说:“不多,才5个钱。”王羲之也不答话,径自走到茶馆,借了笔墨,便在扇子上都题了字。老太太本来见他不买就有些不快,心想,这人真是,不买还问价钱干什么?又见他回来在自己的扇子上一通乱写,更加生气。刚要喝骂,忽听王羲之说:“好了,写完了,这下谁再问,你就说这字是王羲之写的,每把卖100钱!”说罢,转身走了。王羲之借笔墨时,早有一批人围了上来,见他字写得漂亮,早有人低声称赞,现在听他说自己是王羲之,便纷纷掏钱买扇。每把100钱,一会儿便被抢购一空,老太太乐颠颠地回家去了。回家和老头儿一说,老头儿却将她骂了一通:“蠢婆娘,王羲之题了字的扇子,你还卖,还不拿家来藏着!”老太太一听,也后悔不迭。但已经卖了,也只得作罢。
    再说王羲之回到府中,并没有因为帮老太太卖了几把扇子而感到高兴。他想,百姓贫困,这与百姓苛捐杂税、摇役负担沉重有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上奏皇上,减免百姓负担。想到此,他立刻铺开纸墨,表奏一张。皇上接到他的奏章,首先就被他的书法所吸引,细读一遍,见表奏言简意赅,阐述国泰民安之道,字字千斤。便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
    这一年的三月三,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好友谢安邀王羲之和其他几位志趣相投者共41位在兰亭聚会。兰亭四面环山,环境清幽,溪水长流,野花遍地,是个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的好去处。众人饮酒作乐,诗兴大发,共作诗37首,请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正是酒酣身热之际,也不推辞,挥笔一气呵成。众人一看那字真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纷纷称赞不已。这便是书法作品中非常有名的《兰亭序》。《兰亭序》作品成就之高,古今罕有,连王羲之自己也承认,这样的作品他这一生中也仅此一幅。
    虽然王羲之只写过一幅成就如此之高的《兰亭序》,但这并不说明王羲之只有这一幅好作品。王羲之的字天上人间罕有,笔力雄浑,入木三分。说到“入木三分”的传说,还有一个典故。
    有一回,王羲之到他的一个门生家做客。看到新茶几非常漂亮,而且几面平滑,便心血来潮,拿起毛笔在茶几面上用楷书和草书各写了4个字。门生一见,视若珍宝。可是当他出门送客时,他父亲见新茶几上被人写上字,一气之下就将宁给刷了,刷不掉的便用刀子往下刮。门生回来一看,不由得痛惜连声,又见茶几上坑坑洼洼的地方,最深的竟有三分之多,不禁由衷赞道:“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他老父一听这字是王羲之写的,后悔得直跺脚。
    王羲之为人狂放不羁,关于他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传说王羲之20岁时,太尉郄鉴要为他的漂亮女儿选女婿。王导让儿子、侄子几位王室家族的年青公子做好准备,等待郄鉴家人来选。这些公子们早就闻知太尉郄鉴的女儿貌若天仙,知书达礼,便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换上新衣服,有的规规矩矩坐在床边等来人相看。只有王羲之像没事人一般,衣服也不换,扣于也不扣,卧在东边的床上,一边吃饼,一边用手指在床上练字。
    郄府的家人回到府中,将那几个公子大夸一通,说他们个个仪表堂堂,明白事理。唯独说到王羲之,将他作为笑料,把他的滑稽样子对主人说了。不料郄鉴竟说:“就是这个在东床上卧着吃饼的人,可以做我的女婿!”家人迷惑不解,郄鉴高兴之余便对他说道:“那吃饼之人,依老夫推算,定是王羲之。此人非常有才,日后定成大器,老夫早已闻之。况且以今日之事论之,此人定不是那虚伪做作之人。小女许他,老夫也就放心了!”家人这才理解主人选好透过表面看本质,眼光深远,实在高人一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招东床”的来历。
    【历史评价】
    王羲之早年学卫夫人,草书学张芝,真书学钟繇,并博采秦篆、汉隶及六朝碑版之长。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的书风,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书法特点是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无一偏之弊。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贾思勰:《齐民要术》,农技总结
    【人物简介】
    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籍贯、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6世纪前半叶。农学、食品科学、农业经济学。他是山东益都人,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后来回到家乡,经营过农牧业,大约在公元533年和544年之间,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事件】
    北魏末年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也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农书。“齐民”是使人民丰衣足食,“要术”是重要的方法。“齐民要术”说的是谋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
    贾思勰能写这样一部书跟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地互相学习。少数民族学到了汉族的农业生产经验;汉族也学到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农业有了畜牧业的配合,从耕种到收获,有更多的畜力可以利用,肥料的来源也大大增加了;畜牧业有了农业的配合,牧畜的饲料增加了,牧畜的用途更广泛了。
    贾思勰读过许多书,知识渊博。北魏的高阳郡在今天河北省高阳县东边,是当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贾思勰在那儿做太守的时候,一方面努力读书,学习前人总结的生产经验;一方面不辞辛苦地深入民间,向农民、老牧民学习生产知识。有时候,他自己也种此地,养些鸡鸭牛羊。他还把民间关于气候、季节、耕种、畜牧的谚语歌谣收集起来,仔细地加以分析,把合理的内容记下来。贾思勰从书本中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写好《齐民要术》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齐民要术》这部书,既记载了前人的生产知识,又总结了当时的生产经验,还讲了贾思勰自己的亲身体会。他对许多具体事例从理论上作了说明。
    北魏时期,并州(今山西省北部至东南部)不产大蒜,农民想种大蒜,就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买来上等蒜种,可是种下去以后,收获的却是蒜瓣很小、味道也不辣的小蒜头。贾思勰认为,这是因为地势、土壤、气候不同的缘故。因此,种什么庄稼,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适应当地条件的作物,才能用力少、收成多。
    贾思勰主张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要注意实际的效果,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式。他以养鸡为例,养鸡的人总是喜欢生蛋多的鸡,那就要选秋天或冬天孵出的鸡种,不要选春天或夏天孵出的鸡种。秋冬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小,毛色浅,脚也细短,外表不好看,可是生蛋多,又会孵小鸡;春夏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大,脚长得粗壮有力。外表健美,却爱到处逛荡,不爱生蛋。要想多收鸡蛋,应当从实际效果来选择鸡种。
    贾思勰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搞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要细心观察,积累经验,不能光凭自己的好恶。他自己养了一群羊,为了让羊多吃草,多长膘,就往羊圈里放了许多草料,谁知道没多久,羊却一头一头地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他想来想去也找不出原因。后来他跑了100多里路,找到了一个有经验的老羊倌,才弄清羊死的原因。老羊倌告诉他,羊是最爱干净的,把大量草料放在羊圈里,许多羊都踩在上面吃。羊边吃边踩,还在草料上拉屎撒尿。这样脏的草料,爱干净的羊怎么肯吃呢!羊吃不饱,就慢慢地饿死了。贾思勰没有摸清羊爱干净的习性,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他把这样的经验也写进了《齐民要术》。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注意实事求是。他对古书记载的,或听人说的一些谷类和瓜果,凡是出产在外国,自己没有亲眼见到的,只在书上记个名字,不写种植方法。不知道的东西决不随便说。
    【历史评价】
    《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11万多字。内容十分广泛,从农作物耕种讲起,一直讲到怎样做醋和酱。凡是有关增加生产和改善生活的事情,几乎都讲到了。这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科学著作,不仅是贾思勰个人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在世界农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玄奘:西天取经,东土开花
    【人物简介】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不仅是我国佛教学界负有崇高声望的大德,而且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翻译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事件】
    《西游记》问世以来,“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那些神奇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只是唐僧确有其人,那就是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也有人叫他唐三藏。他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哥哥也在洛阳净土寺当和尚。玄奘时常到净土寺玩耍,13岁那年,受剃度做了和尚。从此以后,他就和哥哥常在一起,诵读佛经。他很聪明,而且废寝忘食地研究经典。他15岁的时候,不但能背诵《涅架经》,而且还能讲解。隋末唐初,他到四川研究佛经。那时候,许多精通佛典的高僧都集中在四川成都一带。玄奘和他的哥哥到了成都空慧寺,向大法师们请教,学问大有长进。
    玄奘为了继续深造,毅然离开哥哥,只身一人沿长江东下,到达荆州,在天皇寺和僧众研究半年经典,然后又北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访问各地著名的高僧,钻研各家的学说。玄奘仍不满足,他学得越深,疑问越多。他发现国内佛经不但译本缺乏,已有的译本译文也有很多差错。为了了解经典的真义,寻求佛教的究竟,他决心到佛教“圣地。”
    “求法”。于是玄类又回到长安,向外国人学习天竺语文,筹集旅费,作出国的准备。
    当时中国的西部地区还在突厥的控制下,凡是出国的人,必须政府批准,发给过所(护照)才能起身。玄奘虽然提出申请,但尚未批准。但是他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公元627年8月,他跟随一些商人由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的道路。走到甘肃南部,快到玉门关(唐朝边境的最后一道关卡)的时候,玄奘骑的马死了,跟随他的两个小和尚也跑了,后来官府的差役又追了上来,玄奘躲在客店里,不知如何是好,瓜州的州官李昌拿着追捕文走了进来,问道:“师父就是玄奘吧?”玄奘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李昌说:“师父如说实话,弟子可以给您想个办法。”玄奘见李昌态度诚恳,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李昌赞叹道:“师父决心取经,研究佛法,真了不起,我一定尽力帮助。”说完便撕碎了追捕文书说:“师父赶快走吧,天黑就出不了关了。”玄奘又惊又喜,赶紧离开客店,奔向玉门关。
    玄奘在瓜州,结识了西域的石檠陀,并请他当向导,又得到瓜州老人送给他的一匹瘦马。这匹马虽然瘦,但是它曾经往返伊吾走过10余次,认识道路。
    他从瓜州出发,走了50多里,绕过玉门关。一天中午,来到第一座烽火台。他正在马旁喝水,突然飞来一箭。过了一会儿,又是一箭。玄奘急忙朝着烽火台大喊:“我是长安来的和尚,要到西天取经,请你们不要射箭。”守卫烽火台的官兵弄清了玄奘的来历,都很敬佩,送他过了烽火台。到了第四座烽火台,烽官还留他住了一夜,给他准备了干粮和清水,并且嘱咐说:“第五烽烽官很坏,万一被他发现,性命难保,请师父绕道走吧!”
    过了烽火台以后,他又奔向野马泉,开始进入莫贺延碛。这时向导已经跑掉,在这800里的沙漠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玄奘只有伴着自己的影子前进。走了两天,他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找不着野马泉,心里十分焦急,身体也很疲倦。他拿起皮囊准备饮水,一时心谎失手,把一皮囊水倾倒在沙漠里。他懊悔极了,于是调转马头往回走。走了一段路他忽然想:“我自己宣誓,若不到达印度,决不往东走一步,现在我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又继续向西前进。他在沙漠中走了5天4夜,一滴水未曾入口。头两天只觉得口干舌燥,后来全身焦躁,嘴唇出血、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同时,马也不能走了,最后人和马倒在沙漠里,昏了过去。这一天的半夜,他被一阵凉风吹醒,渐渐有了精神,马也站了起来了。玄奘勉强走了几里路,发现前面绿油油一片草地。到了那里,还发现清澈的泉水。玄奘非常高兴。休息一天,装满了水,又继续走两天路,才离开沙漠,到达伊吾国境。
    玄奘在伊吾国住了十余天,后来又到高昌。高昌王本是汉人,也是一个佛教徒。王妃大臣也前来礼拜,并请玄奘讲经。高昌王很尊敬玄奘,苦苦请求他留下来说法,答应给优厚的酬劳。玄奘说:“我远游是为求佛,现在被大王阻留,大王只留住我的身体,却留不住我的精神。”高昌王还是不让他走,他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到了第四天,高昌王深受感动,答应送他西行,并且送给他衣物、干粮、挑夫和30匹马,还给沿途各国写信,请他们保护这位远行的高僧。
    此后,玄奘又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年,公元628年夏天才到天竺。在这里,他看到许多高大的鸵鸟;看到150尺高的石像和1000多尺长的石刻卧佛像;还看到成群的巨象往来运输。他几次横渡恒河,遍访佛教史上的古迹。他访问了伽耶城,那里有一棵5丈多高的菩提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在这棵树下苦修,他到了佛经中所说的西天灵山,参见了释迦牟尼说法的地址。这些实地的考察,使玄奘对佛经的理解更深入了。
    后来,他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印度全国最大的寺院,也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常年有僧徒1万多人。主持这个寺院的,是戒贤法师,已经100多岁了,是当时印度首屈一指的大学者。玄奘到寺院的那天,1000多和尚捧着香、鲜花迎接来自中国的客人。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早已不讲学了,但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特地收玄奘为弟子,重开讲坛,用15个月的时间,给玄奘讲了最难懂的《瑜珈经》。玄奘在寺里5年,把寺内所藏各类经论都读了一遍,并随时向戒贤法师及寺内高僧质疑问难,通晓了经论真义,但他仍不满足,辞别了戒贤法师又到南印度去游学。
    在以后的6年里,玄奘走遍了全印度大小100余国,后来又回到那烂陀寺。戒贤法师令玄奘担任讲座,为全寺僧众宣讲《大乘论》。当时有一个波罗门,写了十余条理论,挂在那烂陀寺门口,并且狂妄地宣称:“如果有人驳倒我一条,我甘愿把头割下来认错。”很长时间没有人敢出来驳斥他。玄奘请戒贤法师等作证人,和那个波罗门辩论。辩论到最后,那个波罗门不得不低头认输,请求照约办理。玄奘说:“和尚不杀人,你跟着我当佣人吧。”
    玄奘在印度宣扬大乘论对印度各地影响巨大。戒日王和国王鸠摩罗,都很仰慕玄奘。他们特派使者聘请玄奘,并以两国国王的名义通知全国,在曲女城召开全印佛教大会,聆听唐僧玄奘的学说。公元642年,大会正式开始。参加大会的有当时印度的18个国家的国王,精通大小乘的高僧3000余人,那烂陀寺的僧众2000余人以及波罗门等外道2000余人。这是全印度文化名人的大聚会,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盛会。
    玄奘任大会主讲,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大乘论》,同时他又写了一本《破恶见论》,悬挂在会场内外,向与会者公布自己的观点。但是,公布以后,从早到晚,没有人敢站出来辩论。这次大会开了18天,大家恭听玄奘的议论,始终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意见。散会那天,各国国王拿出许多金钱送给玄类。玄类分文不要,全送给贫苦百姓。从此以后,印度佛教界公认玄奘是佛学的最高权威,名扬印度全境。
    戒日王一再诚恳地挽留玄奘留在印度。还有一个国王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来,愿意为他建起100所寺院。但是,玄奘在印度留学15年中,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祖国,他决心回国。临走的那天,戒日王以及当地的印度朋友,挥泪送了他几十里路。
    公元645年初,玄奘带着650多部佛教书籍,经由西域,回到中国的都城长安。玄奘当年出国是违犯禁令偷偷出去的,现在,唐太宗知道他的全部情况,很佩服玄奘的顽强精神,特地派宰相房玄龄等去迎接他。长安市民在朱雀大街开了欢迎大会。长安城里人山人海,路两旁摆着香案和鲜花,锣鼓音乐,此起彼伏。长安的僧尼数万人,排着队,把玄奘带来的经卷佛经安置到弘福寺。
    玄奘到洛阳朝见唐太宗,介绍了他旅途所见所闻的西域天竺各国风土人情。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他劝玄奘还俗,帮助他治理国政。玄奘谢绝了。
    不久,玄奘开始了翻译佛经的工作。他每天五更起床,三更才睡。19年间,共译出74部佛经,1335卷,1300多万字。他的译文流畅优美,忠于原意。有些专用名词,例如“印度”,就是他翻译的时候确下下来的。
    长期艰苦的翻译工作耗尽了玄奘的精力,公元664年2月,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杰出的翻译家在长安郊外的玉华寺去世了。
    玄奘生前还和参加翻译佛经的辩机和尚共同编写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包括今天我国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情况、名胜古迹和城市风光等,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经被译成许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历史评价】
    玄奘是一个舍身求法的人。在艰难的条件下,他一个人完成了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壮举。玄奘又是一个了不起的留学生。他在印度广泛学习,获得了印度僧人和国王的尊敬。玄奘又是一个爱国者,他最终取得真经,回到了东土大唐。玄奘还是一个佛门巨子,他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开创了佛门宗派法相唯识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轶事——南隐论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