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断案

    一
    唐朝时,发生过一起有名的“黄金案”。
    在江南的甘露寺,前几任住持,还有几个掌管寺内财物的僧人,到官府状告现任住持损公肥私,将寺里库存的三百两黄金私吞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寺内有三百两黄金代代相传,而现任住持上任不久,却说账上的三百两黄金未见实物。
    官府经过审理,判新任住持私吞寺内财产,押在府衙听候发落。
    当时在江浙当巡察使的李德裕,得知此事后,觉得此案有蹊跷,他叫来寺里的僧人们,想问个清楚。
    僧人们都说,前几任住持任意挥霍寺内财产,僧人们早已愤愤不平。可是,这三百两黄金的存放地点,寺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里面孰是孰非,僧人们就不清楚了。
    李德裕又叫人把新任住持押来,亲自审问。
    新任住持上堂后他大喊冤枉:“我上任后,查看寺内财产清单时,见账上写着三百两黄金,是历代住持代代相传的。待我查验库内实物时,却不见黄金的踪影。我问前任住持,谁知他竟栽赃于我,说我私吞寺内财产。大人,我着实冤枉,请大人明察。”李德裕感到案情复杂。
    二
    他通过多次察访后得知,原来,这寺内哪里存着什么“三百两黄金”,这都是历任住持凭空交接的一笔糊涂账。住持换了一代又一代,手脚都不干净。几个掌管寺内财产的僧人,和前几任住持同流合污,乐得越糊涂越好。他们个个捞得盆盈钵满。就这样,一笔三百两黄金的“财产”,一直传到了新任住持手上。
    可是,几个告状的僧人一口咬定:三百两黄金实属亲眼所见,亲手所传,且有账目记载,白纸黑字,岂能有假。
    公堂之上双方各执一词,都说自己有理,李德裕深思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破案的好办法。
    三
    第二天,李德裕叫差役抬了一筐黄泥来。然后,又传令左右带原告僧人上堂。
    几个原告僧人早有密约在先,自以为必定胜诉无疑,于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这时,李德裕不紧不慢地说:“各位都说,三百两黄金乃寺内所藏,代代相传。那么,你们都是亲眼见过这三百两黄金的了?”几个原告僧人连连点头,忙不迭地说道:“这三百两黄金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手所传。”
    “好。”李德裕随即吩咐左右,“来人,将筐内黄泥,每人一份,分给原告众人。”
    差役上来,把一筐黄泥分成数块,交给几个原告僧人。然后,李德裕又把几个原告僧人带到府衙的一排房子前,对他们说:“现在,你们各自分头进一间房子,把你们见到的那三百两黄金照样子捏出来。”
    一听这话,几个原告僧人都慌了,没办法,只得分头去捏。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德裕吩咐差役,把众僧人捏出的樣子,都摆到堂前。只见众僧人捏出的样子,什么形状的都有,一人一个样。
    李德裕一拍惊堂木喝道:“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几个原告僧人一见露了马脚,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李德裕趁机把他们贪赃枉法之事一一列出。几个原告僧人只好认罪。
    李德裕又叫来新任住持,对他说:“你的冤屈,本官已为你查明。你且回去,好好掌管寺内财物,且不可学前任住持。”
    新任住持点头称是。他回到甘露寺后,细心料理寺内事物,甘露寺又逐渐兴盛起来。
上一个                 下一个
                    收藏收藏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8 23:40 , Processed in 0.5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