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在线阅读,屈子传电子书

第24章千古绝唱万世宗师
    却说楚太子横质于秦,跟秦昭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臣陆旺一见如故,彼此经常来往,便成莫逆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陆旺身高九尺,亭亭玉立,粉面朱唇,其美胜过城北徐公①和弥子瑕②,不知曾博得多少美名人轶事女的青睐。其妻朱丹,有倾城之貌,倾国之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美人,男人们见了,无不垂涎欲滴。这样一对夫妻,谁不钦羡,谁不眼热,谁不赞美。然而,他们夫妻的关系并不和睦,生活并不幸福,原因是这位徒有美丽外表的陆旺大夫不仅缺乏阳刚之气,而且阳萎不举,难成房事,如花似玉的朱丹,终年活守寡,守活寡,痛似慢火煎鱼。都怪陆旺皮细心粗,全不知妻子之所需,以及自己所欠下妻子的浸润债,三日两头将楚太子邀进府来饮酒行乐。论美貌,熊横不及陆旺的十分之一,但他毕竟具备着男子汉的气度和魅力,对朱丹来说,犹似狗面前的一只猫,猫面前的一只鼠,一见面便心急眼红,一心欲猎获之。酒席之上纯系斗智之举,陆旺远不是熊横的敌手,每每被灌得酩酊大醉,酣睡若死猪。每当这种时候,都有几分酒兴的熊横与朱丹,岂有不眉来眼去,以目传情之理!彼此心照不宣,如此反复,便心心相印了。一天,熊横趁陆旺携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外出之机,以邀陆旺肴山游猎为名,来到他的私邸,只见朱丹独自在院中闷坐。朱丹见了这位肩宽腰圆、浑身是力的楚太子,闷气顿消,主动与之搭讪,以会说话的秋波告诉他,家中无人,千万莫失良机。熊横应邀随朱丹内庭小憩,遂成苟且之事——久旱逢甘霖,干柴遇烈火,胶漆之合,快到三十岁的人了,朱丹第一次尝到了这雨滴露沾之美,享受到了做女人的幸福。
    ①战国时齐之美男子。
    ②春秋时卫灵公夫人南子的情名人轶事夫。
    干这种事,只有开头,没有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情深似海,志坚如磐,色胆包天,毫无顾忌。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半年以后,陆旺从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那里获悉了熊横与朱丹的隐私,本想立即将熊横杀死,但又怕引起秦、楚两国的纠纷,便隐忍以行,好在他自己也并无性欲。不料熊横与朱丹竟不顾脸皮,几乎明目张胆起来,闹得咸阳满城风雨,弄得陆旺不好做人,于是发誓除掉这对伤风败俗的淫邪骚货。
    一天夜里,陆旺名为外出公干,实则隐于庭中。酉时过后,隐见熊横潜入陆宅,径至朱丹内寝。陆旺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眼冒怒火,估计二人正当颠鸾倒凤之际,提剑闯了进去,大喝一声:“奸贼看剑!”岂知熊横早有提防,陆旺剑未出手,他便操起鸳鸯枕边的带毒匕首向陆旺投去,击中要害,当即毙命。
    熊横深知陆旺乃秦王重臣,如何杀得!关门与朱丹抱头痛哭一场之后,只身逃秦返楚。次年,秦以此为口实,联合了齐、韩、魏诸国攻楚,在沘水旁的垂沙大败楚军,取重丘而去,楚将唐昧战死。
    在这段汉北流浪过程中,屈原虽生活得艰难困苦、孤独寂寞、痛楚郁闷,但却是充实丰盈的。首先,他的足迹遍及城乡、山林、沼泽的每一处地方,整日跟人民群众浸泡在一起,跟他们建立起了血肉的联系,对他们的艰难与贫困了解得更丰富更深刻了,与他们的感情更深厚更真挚了,他们的品德、节操和气质深深地感染着屈原,使屈原不断地在丰富着自己,改造着自己。应该说,没有这一切,便没有屈原自身的完善与辉煌,没有这诸多流传千古、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其次,所到之处,他从未间断过挖掘整理楚之文化艺术的工作,他像一个勘探者,又像一个开采者,由于他的辛勤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荆楚乃至整个华夏的文化艺术才有后世的丰厚与昌盛,这也是他本人诗篇的肥沃土壤和丰富营养。
    由于怀王曾一度有过作为,屈原也因此信赖过他,忠贞于他,二人曾有过君圣臣贤的默契合作,并在内政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和变法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而尽管怀王疏远了他,罢黜其左徒之职,不准他参与朝政,迫使他流浪于汉北荒僻之野,屈原对怀王尽管也有某种程度的怨愤与恨铁不成钢,不是为个人,而是为荆楚,为天下,但却依然一往情深,相信他不会执迷不悟,必将迷途知返,迟早有一天,怀王必召其进京,重执国政。至于怀王那些昏庸之举,对他的不公正处置,屈原并不过多地怨恨,倒是对郑袖、靳尚、子椒一伙为代表的旧贵族恨之入骨,正是他们包围了怀王,佞言谗语不绝于口,蒙骗得怀王有眼视而不明,有耳听而不聪,乃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楚才有今日之悲惨结局。来汉北后,屈原创新《九歌》之外,还写了《抽思》和《思美人》两首诗,以文学的形式将自己的遭遇、见解、愿望写进诗里,相信它们必被传到郢都,希望怀王读了能有所感触,翻然悔悟,拨正船头,扬帆远航。然而诗传出去一两年了,却不见有什么动静,看不出怀王有丝毫悔改之意,于是屈原决定倾一腔心血再写一篇。这一篇跟前两篇比,要充实内容,扩大篇幅,加大力度,增加厚重,丰富意蕴,要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山崩地裂的伟力,高山悬瀑的激情,烈焰腾腾的忠贞,唤醒怀王,重振雄风,再造辉煌,楚还是大有希望的,天下亦是大有希望的。
    为了构思这首长诗,屈原整日四处飘荡,他居无定室,行无定踪,食无定时,像天上的云,原野的风,水中的浮萍。他来自大自然,要从大自然获得启迪,又要回归大自然。一个人,只有融于洁净的蓝天般的纯真无邪,不杂以任何世俗的矫揉造作,才能够心地无私,襟怀坦白,激情奔放,气吞山河,魄囊寰宇,屈原正是以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来构思和创作他的这首长诗的。
    屈原借用一个具有“离忧”意义的楚国当时的曲名《离骚》作为自己这首长诗的标题。由执掌内政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大权的左徒降为闲职三闾大夫,继而不准他参与朝政,被迫无奈,来到这荒凉的边塞之地,屈原能无离忧吗?国势倾危,谗佞当道,怀王不悟,屈原虽离而能不忧吗?屈原之所以借用这曲、义相谐的曲名有两个目的:一是避忌讳。因他不便明说“忧楚王”或“忧楚国”。楚人隆巫祀,好歌唱,借曲作词,正好封谗人之口。二是达衷情。屈原远离郢都,来到汉北,无由面君,正好借了歌及歌词的流传,“冀幸君之一悟”。
    休看屈原整日游魂似的走南串北,蓬草般的随风飞转,无所事事似的悠然自得,岂不知这正是他最困惑、最痛苦的时期,他正在泥泞坎坷的旅途上艰难跋涉,好比一个母亲,正是在这看似悠闲的时期受孕,怀胎十月;好比一个设计师,他正在构思宏伟的大厦,绘制复杂细致的蓝图;好比一个天官,他正在煞费苦心地思索怎样赐福人间。正是在这一优哉游哉的过程中,屈原不仅搭好这首长诗的框架,而且连许多细节也都历历在目——胎儿在母腹中健康地成长着,只待一朝分娩。
    屈原要在这首《离骚》中指出,天道是正直无私的,有美好行为的圣王贤君,才能享有他们的国土,他要览察有德之君才加以辅佐。在屈原看来,“美政”是皇天观察民德的客观标准,是“圣哲”的茂行在政治上的体现。他要称道尧舜,抨击桀纣。他为自己的美政设计了一个重要内容,这便是“举贤授能”。要“举贤授能”,就得反对世卿世禄,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位的垄断,选拔真正的贤才来实现政治改革。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得到公孙鞅,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得到名将乐毅,可见“举贤授能”是何等的重要。当时的楚国,朝廷贵族专权,屈原还要举更多活生生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诸如虞舜,历山耕夫,尧力排众议,以二女妻之,将天下禅让之,天下大治,尧、舜遂成千古圣君;伊尹,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相,与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于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吕望市井鼓刀之屠,周文王举以为相,视之若父;宁戚商贾,击牛角而歌,闻于齐桓公,因得重用,遂成膀臂也……屈原欲以“举贤授能”的主张,对昏聩的“任人为亲”的楚国统治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开一剂苦口利病的良药,借以缓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主贵族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尖锐对立的矛盾,安定社会政治。
    在长诗《离骚》中,屈原为自己的美政设计的另一个内容是提倡推行法治,以法治国。他的这一政治主张,是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不合理制度的否定。屈原清楚地意识到,楚国之所以幽昧浑浊,人民多灾多难,就是“背法度而心治”的结果,因而他任左徒以来抓的第一件内政上的大事,便是“造为宪令”,变法改革,这也是他跟以靳尚为代表的旧贵族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尖锐矛盾的焦点。在诗中屈原将坚决主张,誓死捍卫,决不使变法改革中途夭折,要使《宪令》充分发挥其决定国家前途及民族命运的光辉作用。
    在长诗《离骚》中,屈原将进一步阐明并着力强调自己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坚持真理的观点。他始终念念不忘楚国的兴亡,他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自己的吉凶祸福,而是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生活。在屈原的心目中,楚王是楚国的代表,存君兴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对楚怀王寄托着极大的希望,盼望着怀王能够骖龙驾凤乘骐骥,紧步古圣、先哲之后尘,将楚引至兵强马壮、民富国强的道路上。由于怀王信任过他,支持过他,他始终对怀王没有失去信心,明明是怀王不察其耿耿忠心,但却仍忍不住要劝谏,并指天誓日地表白,我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但他不想做个愚忠者,他要指责怀王昏聩糊涂,不体察别人的心情,但却轻信谗言,变化无定。为了体现自己对祖国赤诚的爱,他欲设计一个悲怆苍凉而又情衷意挚的场面:正当他离开祖国远走高飞的时候,金灿灿的朝阳从东方升起,照得茫茫寰宇一片光明,正当这时,他忽然看见了自己的故乡,于是仆夫悲伤,马也怀念,他们俱皆踯躅退缩不前。高驰九天的幻游,在俯瞰故乡的一霎那间便寸步难行,祖国的形象顿时比九天更高地矗立在人们面前。屈原要将这为当时一切善良的人们所崇敬所挚爱的概念——祖国,赋予更崇高更缠名人轶事绵的抒情色调。
    祖国与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屈原欲让人们读《离骚》不敢忘生民之意,《离骚》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和对人民的同情、关怀联系在一起的。他一面慷慨悲歌“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一面痛哭流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要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首先就必须使人民摆脱“多艰”的生活。屈原欲在《离骚》中向世人和后人宣告: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热爱祖国,都是他的基本精神。
    屈原欲在《离骚》中充分体现自己对真理信仰的坚定不移。当有理想的人堕落为恶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对于理想的不懈怠的执看追求。即使一时失意,也在等时机,并效法彭咸的行为规范:出则兼济,隐则独修,他要饮兰餐菊,纫蕙戴芷,佩玉凿琼,见妒蛾眉,孑立鸷鸟,决不同流合污。为了祖国的富强,他宁肯枯槁憔悴,忍受着怀王及世人的不理解。为了追求真理,即使献出生命,他也义无反顾。
    在《离骚》这首长诗中,屈原要充分展现自己忠于现实的艺术良心。他要透过奇幻华彩的浪漫主义的衣披,体现自己对现实的感受,传达自己对现实的否定与忧伤;同时也要暴露现实的黑暗与丑恶。他要用众多喻示象征的形象,诸如将要“败绩”的“皇舆”,幽暗险隘的道路,信谗易怒的“荃”,糊涂摇摆的“灵修”,满屋子的恶草,造谣嫉妒的妇人,化为茅草的荃蕙,芜秽的众芳等等,不仅兆示祖国的危机,也将那些祸国殃民的群小揭露得淋漓尽致。总之,屈原将以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鞭挞庸君佞臣们的阶级偏见和反动本质。
    屈原写诗,素来注重艺术性。在他看来,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无艺术性,便无强有力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因而每写一首诗,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也像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一样,下笔前便考虑得纲举目张,成竹在胸,不似有些人那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哪里算哪里,全无计划,更无腹稿,瞎忙了一气,竟是废品。
    屈原要让比兴、象征作为《离骚》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比兴在《诗经》里已开其端,但大多作为特定的修辞手段使用。在《离骚》中,屈原则欲将这种手法扩展到诗篇的整个艺术构思上,借以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外,他欲幻化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好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①结成了婚约,后因受到众女的嫉妒与谗毁而终被遗弃。女伴责备她太固执,但她仍坚持自己爱美的本性。她想争取回到丈夫的身边,但天阍不纳;又想物色一个同心同德的女子接替自己,但却终未选中。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接受了灵氛的劝告,出门远游以寻求“两美必合”的命运。正当一切就绪踏上旅程的时候,望见自己的故乡又不忍离去。于是她按照彭咸的神示仍回到祖国的土地上。这是屈原借用男女关系为喻所展示的一条爱情线索,它跟屈原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出诗篇的写实与虚拟的两重世界相互转化、相互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融、迷名人轶事离恍惝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加绰约的风姿与芳菲的情韵。
    ①朱熹《楚辞集注》称“灵修”“盖妇悦其夫称”。
    在《离骚》中,屈原欲发挥大胆的想象,并大量引用神话传说材料和历史人物故事来托讽现实,连草木禽名人轶事兽都将使其获得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要使人间和天上、过去和现在,人情和物态,诸多方面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充满奇情幻思、光怪陆离的形象体系,以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离骚》的语言要富有音乐性,诗中隔句用一个“兮”字,以增强朗读效果。全诗大致两句一韵,使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为了咏叹抒情方便,尽量多用些“之”、“品”、“鱼”、“模”之类的洪音字。为了成功地形容事物的状态,便于表情达意,屈原欲在《离骚》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双声字如“零落”、“陆离”、“歔欷”、“犹豫”、“容与”等;叠韵字如“贪婪”、“逍遥”、“相羊”、“偃蹇”等。
    屈原要让《离骚》富于文采,他设计了叩天阍、相下女、远游自适、女媭劝责、重华陈辞、灵氛问卜、祈求神示等一系列有趣的情节,或壮丽的场面铺陈,或新颖的主客问答,力求生动形象,别致多变。他要广泛自如恰切地运用对偶,诸如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当句对、隔句对、三字联绵对等多种形态穿插使用,尽可能增强长诗抒情状物的表现力。
    《离骚》要在诗歌形体上有重大的突破,使其既不像《诗经》那样以四字作为基本句式,也不像楚地传统民歌那样将“兮”字嵌入每句中间,而是欲将“兮”字置于单句末尾,形成容量较大的文句和错落中有规整的节奏,便于驰骋情思和保持一定的声律,力求自名人轶事由灵活,富于弹性,奔放洒脱。
    在《离骚》中,屈原有意识地将方言口语入诗。“兮”字是民间歌谣中经常出现的口语;此外,像“冯”、“羌”、“诼”“侘傺”、“泪”、“搴”、“邅”等等,都是楚国特有的词汇,是具有特殊词义的楚之民间方言口语;还有大量后世所谓文言虚词,当时都是人民的口语,如“乎”、“也”、“者”、“焉”、“矣”、“哉”、“以”、“而”、“其”、“于”、“虽”、“苟”、“夫”、“惟”等,虽是俚语俗词,但却为民众所喜爱,所习惯,屈原也就对其颇有感情,将其用于诗中,以使句子活泼有力,异彩纷呈。
    一切想好,一切拟就,一切囊于腹中,一切呈于面前,闪烁,跳跃,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相辉映,达到了这种程度,按说便可挥笔成诗了。然而,屈原的创作有别于他人,他的创作一般说来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走出家门,奔向原野,投于大自然的怀抱,让思绪像脱缰的骏马,驰骋奔腾,踏千山,跨万水,放荡不羁,无拘无束;让想象展开双翅,翱游天穹,穿云破雾,鸟瞰气象万千的锦绣山河;让灵魂出窍,冲破时空的束缚与限制,古往今来无所不思,天上人间无所不游,阴世阳间无所不往,漫漫历史,茫茫寰宇,浓缩笔端,任其描绘。第二步才是置几展帛,席地而坐,将所想到的一切,经过头脑的过滤筛选,记录下来,这便是辉煌的诗篇。因第一步进行得十分充分,这第二步每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在这“一挥”的过程中,无论时间多久,屈原一般是不饮,不食,不会客,不做其他任何事情。
    夏末秋初一日,黎明时分,一轮磨盘似的红日涌出大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升腾,滚动,轰然有声,光芒普照大地,连荒凉的汉北平原亦铺锦镀绣,景色分外迷人。卯时过后,晴空一碧如洗,云彩丝不见,令人清心惬意。在始终烟腾雾漫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汉平原,在这阴雨连绵的季节里,难得逢上这样一个天晴气朗的日子,因而屈原要出门漫游,开始他那长诗《离骚》第一步的创作。
    出家门,过溪桥,穿竹林,眼前是万里平畴,广袤无际,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河纵横,河网密布,林莽、荆榛、芦苇、荒野、农田相间相杂,斑驳陆离,颇似一个秃疮头。汉水西北而来,蜿蜒东南,汇注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头上是金灿灿的太阳,身边是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清风,屈原许久不曾这般赏心悦意,有似朗朗晴空,灿灿金秋,莽莽原野,滔滔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河,他披荆榛,踏荒草,越过一片开阔的稻田,奔向汉水大堤。大堤巍峨高耸,曲折而前,有似游龙。堤坡上林木苍翠,绿草如茵。攀上坝顶,举目眺望,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水茫茫荡荡,汹涌而前,奔腾而去。经过早饭后这段并不算遥远的跋涉,屈原颇有些气喘吁吁,力不从心了。他真不敢相信,这才几天工夫,自己的身体竟然虚弱到这般地步,这是苦苦熬煎的结果呀!寻一个树墩坐下小憩,目睹滚滚激流,他的心潮逐浪高……
    屈原系古帝颛顼之后,其先父名唤伯庸。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吉日,正所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人合一,三才美德集于一身,因而父亲给他取名“平”,字“原”。“平”者,像天一样公平无私,“原”则似地一样均调万物。这是上天赐予的秉赋与资质,谁也无法与之比拟,强求更属徒劳。屈原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十分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和才干的增长与锻炼。为了说明问题,不妨以物作比:他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花环,佩戴于周身。他整日匆匆忙忙,就像赶路似的,惟恐如电的光阴抛弃自己,飞逝而过。春天里,他到山上去攀折木兰;冬天里,去收揽水边的青藻。尽管如此,时光还是匆匆而过,草木迅速凋零,恐怕自身也会转瞬衰老,因此要利用眼下的盛时扬弃秽政。怀王啊,您为何不肯改变这些陈旧的法度?快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我愿作个马前卒,在前边为您开路!
    想当年,楚之先君德行完美,公正无私,所以群贤聚会在他们周围,既有菅蕙,也有申椒与菌桂。唐尧虞舜是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夏桀殷纣是何等的狂妄邪恶,行不由径只落得国破家亡。还有些人结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营私,苟安其乐,这些人的前途也难免黑暗而险阻。屈原力主变法改革,联齐抗秦,并非害怕自身招灾惹祸,而是担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忆往昔,自己匆忙地奔走效力,是为了怀王能够步古圣先哲之后尘,令楚迅速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然而怀王不仅不肯鉴察我胸中的愚诚,反而听信谗言,怒我疏我。屈原早就知道,忠言直谏必招祸患,然而为了祖国和人民,他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屡屡忠言诤谏。他信誓旦旦地请九天做证,自己的所做所为,全都是为了国君,别无他意。他不禁在暗暗地质问怀王,你既然与我早有成约,却为何中途反悔,改变了主张?我与你的分离并不难堪,只叹息你的为人反复无常,没有主张。
    屈原的思潮若汉水之波,滚滚滔滔,奔腾东去,突然一阵南风送来了异臭,迫使着他爬起身来,逆风循臭而寻。原来不远处是一片臭椿林,南风一起,可不就异臭难闻。这臭椿令屈原遐思冥想,难以收缰。同是“椿”树,却香臭迥异,倘不是嗅闻或品尝,只用目视,从枝干和叶形上,真是难以分辨。相传当初椿树只有香者,绝无臭者,后因环境的突然恶劣,一部分经不住考验者,由香变臭。既变之后,种名人轶事子绵绵不绝,繁衍至今。由这些变臭的椿树,屈原想到了自己所培养的人才。他曾官为三闾大夫,以教育为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将振兴楚国,统一天下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优秀人才身上,不料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多么像眼前这些变臭的椿树呀!这就不能不激起他汹涌澎湃的诗情——
    我已经种下了九顷春兰,又栽种了百亩秋蕙,分垄栽培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和芳芷套种其间。我希望它们都枝叶繁茂,等待着收割的那一天。即使它们全都枯萎凋落又有何妨,令人痛心的是它们相继芜秽变质。大家都拼命争着向上爬,利欲薰心而又贪得无厌。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勾心斗角,相互嫉妒。他们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一切全都违背我的心愿。我只觉得年岁渐大,迅速趋老,担心不能留下德高望重的名声。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移,形消骨瘦又有什么关系!我用木根编结菅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又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绳搓成既长且好的绳索。我向古圣先贤学习,非世俗之人所能做到。和今世的人无法苟合,古代的彭咸是我效法的榜样。
    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中有一条大船正在逆流而上,十几名纤夫鱼贯而前,他们一个个面色苍白,骨瘦如柴,身上破衣烂衫,脚上草鞋不全,身子弯得像弓,拉着纤绳在陡峭曲折的堤岸艰难地前进,饥饿和劳累折磨得他们连喊一声号子的力气也没有了。目睹此情此景,屈原热泪盈眶,他那饱含激情的诗作应运而生——
    我哀怜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挥洒热泪,叹息不已。我素来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却早晨被人诟骂,晚上又丢官被撤职。他们攻击我佩戴蕙草,指责我采集菅兰。这是我的爱好与追求,哪怕是为此九死而无悔!怨只怨怀王昏聩糊涂,始终不肯体察别人的心情。你身边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这并不奇怪,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不守规矩任意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闹,违背标准追求邪曲,竞相苟合取悦。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孤独地忍受着今世的穷困。纵使溘然死去,魂魄离散,也决不肯媚俗取巧,苟且偷安。雄鹰不与燕雀同群,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感情,宁可忍受斥责与咒骂,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是古之圣哲做人的风范。
    既然理想不能实现,屈原索性回来加强自身的修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真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趁着迷途未远,赶紧调转车头走回原路。我打马在遍是兰草的水边行走,奔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将我的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剪裁成上衣,再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我要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我要把佩剑增得长而又长。虽然芳洁与污垢混杂一处,但纯洁的品质不会被污损而变得腐朽。我佩戴着五彩缤纷华丽的服饰,散发着一阵阵浓郁的清香。人各有所爱好,我独好修饰打扮,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改变!……
    屈原正在专心致志地作诗,不知何时已经巧云满天了。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谚,但今年的巧云似乎来得要早些,举目仰望,漫天皆是。屈原愣怔怔地望着,从东南边飘过一朵来,淡妆,颀颈,修身,丰胸,细腰,肥臀,素裹,这多么像他的姐姐女媭啊!触景生情,他不禁想起了女媭的劝诫——
    姐姐对我的遭遇十分关切,她曾一再向我告诫:“鲧太刚直,不顾性命,结果被杀死在羽渊。你为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如今蒿艾芕葹堆山成岭,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你无法到众人中挨家挨户去解释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身?世上的人都是海蜇过河随大流,你为何总是茕独孑然而不听我的劝告?”
    女媭似的巧云飘然逝去了,屈原真不知该如何对待姐姐的这番劝诫。他是以先圣的行为来节制自己的性情的,这难道还会有什么错误?为了寻求真理,弄清是非曲直,屈原索性自己也化作一朵巧云向南飘去,渡过沅、湘二水,去向虞舜把道理讲清——
    夏启偷得了《九辩》与《九歌》①,寻名人轶事欢作乐,放纵忘情。他不考虑将来的危难,因此武观②得以酿成内乱。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又特别喜欢射杀大狐狸。淫乱之徒本来不会有好下场,寒浞③杀羿把他的妻子霸占。寒浇④自恃力大无比,纵欲而不肯节制自己,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夏桀的行为总是违背常理,最终遭殃也就在所难免。殷纣把忠良剁成肉酱,殷朝天下岂能不亡!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周文王讲究理法十分谨慎。他们都能够举贤授能,循墨绳而不偏颇。上天对一切人都是公正无私的,见有德的人就给以扶持。古代的圣王贤君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瞻前顾后,我省察得人生的路径十分详明,不曾有过不义的人而可以信用,不曾有过不善的事而可以服膺。我虽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但却毫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志向。不曾问凿孔的方圆而只求正枘,古代的贤人正因此而遭殃。
    ①启是禹的儿子;《九辩》、《九歌》,乐章名,相传是启从上帝处窃取。
    ②武观:夏启的第五个儿子。
    ③寒浞为羿之相,因贪婪羿之妻,勾结羿之家臣逢蒙将羿射死。
    ④寒浇:寒浞之子。
    陈词已毕,屈原泣声不绝,烦恼悲伤,他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拿着柔软的蕙草揩抹眼泪。
    屈原不见容于君,不受知于世,他不再做巧云,他要驾玉虬,乘风车,遨游太空,上下求索,求志同道合的贤人,求知遇之圣君,求天帝之所在,求能够理解自己政治理想的意中人。这个求索的过程便是长诗《离骚》的组成部分——
    早晨,我在苍梧山告别了虞舜,傍晚便来到昆仑山上。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暮色已经苍茫。吾令羲和①停鞭慢行,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②旁。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的马在咸池③里饮水,把缰绳拴在扶桑树上。折下若木④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叫前面的望舒⑤作为先驱,让后边的飞廉⑥紧紧跟上。鸾凤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未安排停当。吾令凤鸟日以继夜地飞腾,旋风率云霓前来迎接。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斑驳陆离上下飘浮荡漾。我令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背倚天门将我呆望。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幽兰久久徜徉。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嫉贤妒能,抹煞别人的长处,大约天堂也是这样。
    ①羲和:日御者。
    ②崦嵫山:日落之山。
    ③咸池:日浴处。
    ④若木:神话中的树名。
    ⑤望舒:月御者。
    ⑥飞廉:风神。
    既然卫士奉命不肯打开天门,上索失败,屈原只好返回下界,继续求索,去寻找那绝代佳丽(能够理解自己政治理想的贤人)——
    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登上阆风山。拴好马,四处眺望,不禁泪水纵横,可叹偌大的高丘上竟然没有一个美名人轶事女。我飘忽来青帝宫一游,折下玉树的枝条增添佩饰。趁琼枝上花朵尚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名人轶事女寻找。我命丰隆①驾起云车,去寻找宓妃居住的地方。我解下佩带系好给她的信,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很快地知道事情乖戾难成。晚上,宓妃回到穷石②住宿,清晨,她到洧盘去把秀发洗濯。宓妃仗恃着貌美骄傲自大,整日寻名人轶事欢作乐放荡不羁。她虽漂亮但却不守礼法,我只好放弃她把另外的美名人轶事女寻觅。遥望巍峨的瑶台,有娀③氏之美名人轶事女简狄住在那里。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鸩鸟告诉我说,那个女子不好。雄斑鸠倒是能言善语,我又嫌它过分轻佻诡秘。我心里犹豫,狐疑不定,想自己去,又觉得不妥。玄鸟的凤凰已受托把聘礼送去,我怕高辛氏④早已捷足先得。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身,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趁少康⑤尚未婚配,有虞国的两位阿名人轶事娇倒是让人钦羡,只可惜媒人无能,笨嘴拙舌,恐怕能说合的希望很少。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好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闺中美名人轶事女既然难以接近,怀王又始终不肯觉悟,满怀忠贞激情无处倾诉,难道我能永远这样忍耐下去?……
    ①丰隆:云神。
    ②羿之国土,暗指宓妃与羿有爱情关系。
    ③上古国名。
    ④有娀国有二美名人轶事女,长者简狄嫁帝喾,生商代祖先契。
    ⑤夏侯相之子。寒浞使浇杀夏侯相,少康逃奔有虞,虞因妻以二女。
    不忍耐下去又怎么样呢?在这“楚才晋用”的列国形势下,办法是有的,那就是接受好友景柏的劝告,学孔丘,学吴起,学苏秦,学张仪,学商鞅,离开楚国,寻找知遇之君,实现自己大一统的政治抱负。原先他誓死不肯接受这一忠告,还将有救命之恩的景柏的好心规劝痛斥一顿,几乎与之决裂。几经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之后,他开始动摇,犹豫不决,请灵氛为之占卜——
    我找来了灵茅与竹片,请灵氛来为我占卜:“听说两美必相合,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天下如此辽阔广大,难道只有这里才有娇女?”灵氛答道:“劝你远走高飞莫迟疑,谁寻求美人会将你放弃?世间何处无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恋故地?世道黑暗令人目光迷乱,谁又能了解我们的底细?人民的好恶本来并不相同,只有这帮小人更加怪异。人人都把艾草①挂满腰间,偏说馥郁的幽兰不可佩带。连草木的好坏都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用粪土塞满自己的香袋,反说别人佩带的申椒没有香气。”
    ①艾草:屈原心目中的恶草。
    屈原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吉卦,心中却依然犹豫狐疑。正当这时,他听说巫咸今晚就要降临,便带着花椒和精米去迎接——
    听说巫咸要降临人间,天上诸神遮天蔽日而来,九疑山上的众神也纷纷前来迎迓。他们金光闪闪显示灵圣,巫咸应我之求,又告诉了我许多佳话:“应该努力上天下地,去寻求志同道和的相知。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又何必一定要用媒人介绍?傅说筑墙于傅岩,武丁毫不犹豫地用他为相。吕望鼓刀于市,遇到周文王而被重用。宁戚击牛角而歌,齐桓公闻听后任其为大夫。趁现在年尚未老,何不一展才华,大有所为!……”
    听了巫咸的这番劝告,对照楚国的形势,屈原往观四荒的决心,离开楚国的意志,才最后定了下来——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却有人硬要掩盖它的光辉?这帮小人实在是不讲信义,出于嫉妒,一心要把它摧毁。时世纷乱,变化无常,我怎么能够在这里久留。兰芷失掉了芬芳,荃蕙化为茅莠。为什么从前的芳草,如今全都变成了荒蒿野艾?难道还有别的什么理由,这是不好修洁造成的祸害。我原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华而不实,徒有其表。兰草抛弃美质追随世俗,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花椒专横谄媚而又傲慢,茱萸①想进香袋充当香包。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芬芳!世俗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气本来是随波逐流,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看到椒、兰变成这样,又何况是揭车与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离!只有我的佩饰最可宝贵,保持它的美德直到如今。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到今天依然散发出芳馨。保持着冲和的态度以自欢娱,我姑且飘流四方寻找美名人轶事女。趁着这环佩还很有馨香,我四处去寻访呀,上天下地。
    ①屈原心目中的恶草。
    决心已定,意志既坚,于是屈原择吉日而启程——
    折来琼树的嫩枝做我的路菜,磨来美玉的细屑做我的干粮。用飞龙为马给我驾车,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彼此不同心无法合作,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我把行程转向昆仑山下,路途遥远继续周游观察。云霞虹霓弥漫遮住阳光,车上玉铃丁当响声昏杂。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傍晚到达。凤凰展翅承托着旌旗,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带,只得沿着赤水迂回缓行。指挥蛟龙在渡口架桥,命令西皇①为我摆渡。路途遥远且艰难,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奔向西海是我的目的地。我聚集成千辆的车,把玉轮对齐,并驾齐驱。驾车的八龙蜿蜒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飘摆。定下心来缓行慢进,但却难以控制高飞的思绪。奏着《九歌》,跳着《韶》舞,且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太阳东升照得一片光明,忽然看见生我长我的故乡。我的仆夫悲伤,马也怀念,蝟缩回头,不肯奔向前方。
    ①西皇:指神话中的西方之神。
    屈原只顾作诗,全不知天空业已乌云密布,闪电耀眼,雷声发聩,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屈原在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中为他的长诗收了尾——
    算了吧?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这故土故居!既然无法实现理想的政治,我将追随效法彭咸来安排自己……

举报

第25章悲离郢都情系怀王
    公元前300年,秦复攻楚,大破楚军,杀楚军民二万余人,将军景缺阵亡。这一系列惨痛的教训再一次教育了怀王,使他认识到亲秦的危害,联齐的必要,决定使太子横为质于齐,以达到联合齐与其他山东四国共抗强秦的目的。“联齐抗秦”,派谁为使?自然除屈原莫属,于是怀王将屈原从汉北召回,领太子再使于齐。
    怀王第三次欲联齐抗秦,这自然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然而为时已晚,经过几年的准备,秦已将大批军队布置在楚的西、北两面边境上,加之群小的捣乱,秦于公元前299年,一面派兵攻占了楚之八城,对楚进行军事威胁,一面进行政治上的讹诈。秦昭王修书一封,派使臣送于楚廷。来信中说:“昔者寡人与大王订立盟约,彼此亲若手足。不料大王太子杀寡人重臣,逃回楚国。按理大王应命太子来秦谢罪,凭你我兄弟之谊,自不会与之计较。然而大王非但没有如此,反而派太子去齐为质,岂不令人着恼!本欲重兵严惩,姑念彼此之间乃兄弟加亲家也,为两国人民和儿女计,还是化干戈为玉帛为好,故遣使致书,邀大王来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约会,共商恢复两国友好关系之大事……”
    读了秦昭王的来信,怀王整日愁眉苦脸,心事重重,不知该如何答复秦之来使。欲应邀赴会,恐见诈被欺,秦仗恃着自己国富兵强,全不讲信义,不久前张仪欺楚的国耻,他记忆犹新,永远也不会忘记。欲拒邀不赴,又恐惹恼秦昭王,将破坏秦楚兄弟之盟的罪名加到自己的头上,兴师“严惩”。
    做个弱国之君,真是难呀,哪里赶上当个平民百姓……
    子兰娶了秦王室的女子为妻,郑袖母子与靳尚相互利用,狼狈为奸,卖身靠秦,一心欲借秦之强力夺取王位。此时太子横正质于齐,倘怀王赴会不归,正称了他们的心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太子和国王这两顶桂冠同时夺到手,戴到自己的头上。借秦人之手杀死怀王,是他们的罪恶阴谋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素以孩子之居的子兰,突然长大成名人轶事人,变得异常活跃,野心勃勃,整日拖着条瘸腿出入宫内外,来往于文臣武将之家,扇阴风,点鬼火,极力怂恿唆使怀王赴会。子兰之举令郑袖欣慰,看小时候,子兰傻里傻气,亭亭玉立的男子汉了,依然脱不了孩子皮,曾使她叹息过,失望过;不料一朝成熟,看那心计、谋略、谈吐、能力、不愧是自己的骨血,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不过这里的“老子”,郑袖并非指的怀王,而是她自己。做贼心虚,他们深怕昭睢、屈原等人反对,严密封锁消息,不准传至宫廷以外。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雪里岂能埋死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消息还是迅速传扬开去。屈原获悉,很是惊讶。他知道,为了讨好强秦,获得秦的贿赂,群小什么卖国勾当都干得出来,故而心中焦急万分,他不能眼看着怀王往那狼穴虎口里钻,获得消息的第二天一早,便不顾“不得参与朝政”的戒律,闯进宫去。一进宫门,只见车马随从乱糟糟的,原来怀王今天就要启程赴武关。仪仗业已排列好,乐队正在嘀嘀嗒嗒地吹奏。子兰、靳尚等人跟随怀王走进内廷,屈原紧跟几步,从人群里挤到怀王面前,不等怀王开口问他,便躬身施礼道:“臣有话启奏大王,求吾王斟酌三思。秦之狠毒,胜似虎狼,秦之狡诈,有如狐獾,楚屡屡受骗上当,连吃败仗,国土被践踏,人民被蹂名人轶事躏,士卒遭杀戮,不共戴天之仇敌,岂可与之为伍同群!武关会约,分明是诈术骗局,欲要大王割地送城,大王不允,虎狼之秦岂能罢休,故此行凶多吉少,无异于自投罗网,大王万万去不得,行不得!……”
    令尹昭睢也赞成屈原的意见,帮助规劝怀王说:“三闾大夫所言极是,大王还是不去武关为上策。火速派兵于边境设防,可保楚之安全。”
    怀王听屈原言之有理,一时又犹豫起来。靳尚恐怀王变卦,冲着屈原白了一眼,谦恭有礼地对怀王说:“屈大夫之言,甚是不妥!楚连吃败仗,丢失山河,关键不在秦之凶狠狡诈,而在秦强楚弱。楚不自量力,偏要与秦为难,以卵击石,岂有不败之理!如今秦不恃强凌弱,主动求和,大仁大义,史所未有,大王切莫错失这天赐良机。以臣看来,楚只有顺从强秦,才是永保太平、免遭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上策。”
    子兰听了靳尚的一席话,显得异常兴奋,他不禁双手一合,啪然有声地赞道:“上官大夫讲得好,讲得好!楚与秦,山河毗连,儿女相亲,血缘相通,世上还有比这更亲密的关系吗?秦王约父王会于武关,是为了两国和好,父王切莫听信别有用心之人的盅惑,误国而害民啊!……”
    屈原是子兰的恩师,子兰是屈原之得意高足,如今屈原之衷心劝告竟成了别有用心的盅惑之言,由此不难看出,世上的这个关系,那个关系,全都靠不住,全都是假的,只有利害关系,才是真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郑袖变得更乖巧了,从前台隐于幕后。总结数年来的勾心斗角的经验,似乎这样更策略,更有利。
    怀王虽然觉得屈原讲的很有道理,但数年来跟秦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战屡战屡败,失国土,亡良将,丧士卒,那颗本来就不太壮的胆,早已为秦之强大军事实力所吓破,所震慑,不去赴会,恐招秦兵之来,故而斟酌再三,也还是听信了子兰和靳尚的话,登上马车,欲去武关碰碰运气。
    屈原见怀王不听劝阻,急得一步抢到车前,两眼汪着热泪说:“秦于西边侵占我大片国土,东边陈师威胁齐之边境,千方百计地欲灭我荆楚。面对虎狼之敌,大王不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反而欲取悦其心,换取和平,这好比绵羊欲求猛虎慈悲,实属痴心妄想!行此路者,自蹈陷阱魔窟也。大王不纳臣谏,只恐怕去时容易回来难矣!……”
    怀王坐于车上默不吭声,子兰恶狠狠地说:“今者大王远行,一会秦王,二会亲家,故选此吉日良辰登程,三闾大夫偏以这不吉不利之言来拦阻,居心何在?”
    听听,子兰称屈原为“三闾大夫”,而不称“恩师”或“吾师”,完全摆出一副国王公子的架式。
    子兰说完,目无尊长——父王和他的老师,急命驭手挥鞭启程。
    屈原两手紧紧抓住车轼说:“大王啊,武关乃虎口之地,臣宁愿死于车轮之下,也决不放大王前去!……”
    子兰冷嘲热讽地回敬屈原道:“尊敬的屈平先生,说话做事,切莫忘记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你已不再是左右荆楚形势的左徒,而是被罢官削职的罪臣,本当严惩,然父王宽宏大量,未治尔罪,仍委以三闾大夫之职,不得参与朝政。如今尔却屡违圣意,名不正言不顺地干预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贪欲使人膨胀,改变了各种人际关系,将人变成了禽名人轶事兽畜生。
    子兰不等怀王说话,命令两个侍从硬把屈原推倒在地,催着怀王出发了。
    屈原身材高大,毫无防备,既倒之后,摔跌的程度可想而知。他艰难地爬起身来,跌跌撞掸地挤出人群,奔到宫门外去追赶怀王,可是怀王的车驾已经驰出城外,扬尘而去了。
    屈原心里明白,怀王武关赴会,既无强大的军事做后盾,又无忠勇的大臣相随,此一去恐怕就是永别。他站在大街上,呆呆地望着西门外那滚滚的尘烟,久久不肯离去,泪水模糊了视线,心里有说不出的痛楚……
    事情的发展果不出屈原之所料,秦昭王并不在武关,只有一名将军于武关设伏,将怀王绑架到了咸阳。秦昭王骄傲地坐于章台之上接受怀王的拜见,他连屁股也未欠一欠。怀王本来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见昭王像对藩臣一样接见他,心中怒火冲天,但却不敢发作。
    秦昭王囚禁了楚怀王,要挟他割地,楚怀王不应,被囚于秦而不得归返。
    公元前298年,秦要挟怀王不可得地,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等十五城而去。公元前297年,楚怀王设法逃出虎口,秦觉察,拦阻于楚道。怀王恐,从小路逃至赵,赵畏秦,不敢留。怀王欲投魏,中途秦兵追至,怀王无奈,只好随秦使重新回到了秦国,继续被囚,于是患病。
    次年,怀王卒于秦,归葬于楚。
    却说当怀王软禁于秦时,楚之朝中诸臣商议,欲另立新君,以摆脱秦之要挟。一天深夜,南后又将靳尚召于朝云馆内密谋。眼下怀王囚于秦,太子质于齐,让子兰继承王位顺理成章,亦是千载难逢之机。次日早朝,靳尚便向公卿大夫提出了这一主张。这时,朝里的许多人都跟南后、靳尚一个鼻孔出气,或为他们的走卒爪牙,因而无不举双手赞同。许多主持正义的文臣武将,虽一个个义愤填膺,但俱都慑于他们的权势,低首默言不语,不加可否。在这眼看就要表决的千钧一发之际,令尹昭睢挺身而出说:“上官大夫之见实属荒唐,断不可行。熊横系怀王与公卿大夫议定之太子,只有太子才是王位之合法继承者,无端废太子而立子兰公子为王,于情不合,于理不公,一来天下人不服,二来齐必发兵为太子争天下,到那时,楚之内忧外患则无可收拾矣!”
    靳尚一伙虽然一肚子不高兴,可是昭睢的话句句在理,他是令尹,怀王不在,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且兵权在握,是诸侯皆闻的天下名将,因而也就不敢名目张胆地让子兰篡权夺位,只好按昭睢的意见办。为了郑重其事,昭睢亲自赴齐接回太子横,继承了王位,是为顷襄王。
    楚廷之上,是昭睢力排众议,坚决主张立太子横为王,郑袖、靳尚、子兰等人却将这笔帐记到了屈原的头上。在他们看来,令尹昭睢,不过是一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自怀王不准屈原参与朝政以来,屈原的意见多是通过昭睢在朝廷之上申述,或者面君进谏。屈原在幕后策划,昭睢登台表演。昭睢那篇有理有据的、坚决反对子兰继承王位的言辞,完全是在屈原的操纵下表演的双簧,因为昭睢决没有这样的思想与见地,因此,他们对屈原恨之入骨,决心伺机清除之。
    顷襄王执位,郑袖、靳尚、子兰等人深恐横了解事实真象,性命难保,于是采取先发制人和恶人先告状的策略,借血缘之亲编造谎言,胡说什么屈原、昭睢等人极力欲立子兰为王,是他们执意不肯,坚决与之斗争,昭睢方被迫赴齐接回太子,等等。如此荒唐之言,不料顷襄王竟信以为真,于是罢黜昭睢令尹之职,以子兰为令尹。这真是,喜鹊窝生猫头鹰①,一窝不如一窝,倘说怀王头脑糊涂,那么顷襄王的头脑简直是昏庸了。
    ①在许多地方,视猫头鹰为主丧的鸟,心厌恶之。
    怀王死于秦,引起了楚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与社会骚动。人们知道做了令尹的子兰是害死怀王的罪魁祸首,都纷纷责骂子兰,并写信给屈原,请他替名人轶事人民表达要求追究责任的心愿。无比的沉痛和愤怒,使诗人的心一刻也难以得到平静,他狠狠地诅咒奸臣们的卖国,说上官大夫和子兰等人,正像有毒的莠草杂于香花之中,使人难以分辨。
    顷襄王执政后,虽然为了给怀王报仇,开始也执行过一段联齐抗秦的政策,但他经不住群小的怂恿与盅惑,不久便认贼做父,当了秦王的乘龙快婿。这真使屈原失望和痛心,他多么希望顷襄王能够牢记国耻家仇,永远断绝与秦的来往,在国内亲贤能,远小人,实行变法图强的政策,振兴楚国,以统一天下呀!他不顾群小的打击与陷害,又给顷襄王写了一份奏章。在奏章里,他批评了顷襄王所执行的错误政策,揭露了几年来群小与秦国勾勾搭搭、狼狈为奸的种种罪行,劝谏顷襄王坚决为楚国、为怀王报仇雪恨。他还写了许多诗篇,揭露奸佞们的贪心与丑恶。
    屈原的奏章落到了子兰的手里,子兰读后恨得咬牙切齿;加以屈原的诗迅速在民众中流传,百姓都在纷纷怨恨子兰的行为,称颂屈原的仁德,子兰觉得如不从速设法把屈原除掉,自己的地位就很难保住。他把靳尚找来说道:“上官大夫,近来国内局势很不稳定,对我等极为不利……”
    靳尚抢着说:“是呀,万没料到,先王客死于秦,倒给屈平脸上贴了金,听说诸臣正强烈呼吁,要大王重新起用屈原……”
    “嘿嘿嘿!”子兰冷笑着说,“还让屈平再来搞得乌烟瘴气吗?真他娘的异想天开!我看大王断不会喜欢这个异乎寻常的怪物,不必多虑。不过,我所担心的倒是咱们跟秦国的那些事,一旦败露,你我和母后可都要身败名裂,无容身之地矣……”
    靳尚狞笑几声说道:“令尹且请放宽心,我等跟秦国的那些事,鬼也不会知晓。屈平在奏章里虽也提到过几件,结果如何?这奏章不还是落在咱们手中吗?依愚之见,需迅速办屈平个死罪,看有谁再敢为他歌功颂德!”
    子兰点头笑道:“好,好,英雄所见略同,此事全都仰仗上官大夫,事成之后,我绝不会忘记你的好处。”
    靳尚将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屈原新作搜集起来,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又将屈原的那一奏章加以巧妙的改造,去掉那些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东西,乔装改扮之后,一齐拿着上殿面君,参奏屈原。靳尚大礼参拜之后说道:“大王与秦恢复友好,此乃荆楚之幸,故万民称颂不已,唯屈平坚决反对。他四处惑乱民众,骂大王认贼做父,卖国求荣。如吾主不信,这是屈平写的奏章,请大王过目。”
    靳尚说着将屈原的奏章呈与顷襄王。顷襄王挥手问道:“屈平于奏章内所言何来?”
    靳尚展开奏章,故作审阅,说道:“屈平以出身贵族,与王同姓为恃,自官降三闾大夫之后,一直对先王怀恨在心,近来又斗胆攻击大王,胡说大王名为秦之快婿,实则傀儡也。”勒尚故意停顿,假装读奏章说:“大王请听,屈平于奏章内写道:‘大王忘记先父之仇不报,即为不孝;不派兵收复失地,便为不忠’……”他故意将屈原在奏章里规劝顷襄王不忘家仇国恨、民生艰难的话歪曲成顷襄王不忠不孝。
    顷襄王根本不肯看奏章,听到这里气急败坏地拍案而起道:“疯子,简直是疯子,让他立即去死!……”
    话是这么说,但顷襄王不敢公开杀害屈原,他知道,百姓爱戴屈原,齐、赵诸国同情屈原,如果杀死屈原,百姓会暴动,会造反,山东各国也会出兵干预。公元前296年盛夏一日,顷襄王颁旨,免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立即放逐到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南荆榛未辟之地,无王命宣召,永不得回郢都。
    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沉重的打击向屈原袭来,但屈原依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他想的是朝廷之事一时难以挽回,想的是在这媚外求荣的君臣统治下艰难生活、痛苦呻吟的黎民百姓,想的是被敌国骗去,终于困死于秦的怀王,想的是自己无法施展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他这样想着,想着,不禁心痛欲裂,泪如雨下……
    屈原回顾了自己多半生的所作所为,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决不屈服,决不变节,决不玷污自身的皎洁,决不向媚外求荣的官僚贵族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低头。他不再幻想,不再眷恋,催促着众人赶快整理行装,尽快动身离开这群卑鄙龌龊的小人。整理行装,既无金银细软,亦无箱箧古玩,只有几件破旧的衣物和卷帛书简——这是他朝中为官半生的所有家当。睹此,在场的人无不失声痛哭,不约而同地在心里说,尊敬的三闾大夫啊,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天下的统一,你操劳奔波了多半生,你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难,蒙受过多少不白之冤,当你开始流浪生涯的时候,却只有这一堆破坡烂烂。你为官半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你忠肝义胆,心里装的是天下、宗国和人民,唯独没有你自己;你主持正义,坚持真理,和那些卖国的奸臣们势不两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才屡遭陷害,才有今日这悲惨的结局。尊敬的三闾大夫啊,愿苍天保佑您,一路平安,健康长寿!……
    一切收拾停当,当驭手套好马车,婵娟和年迈的仆夫催促他上车启程的时候,他却又犹豫起来了:我就要离开郢都了,这一去即是永别,这难道是真的吗?郢都,这座古老的城市,经过几代先王的惨淡经营,艰苦缔造,浴血奋战的保卫,才有今日之繁华与美丽,未来她将是如何呢?屈原不敢想下去……
    屈原步于庭院,仰望夜空,天如悬釜,黑沉沉地压了下来,空中没有一丝风,人如处蒸笼中,躁热,憋闷、窒息,凭经验他知道,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他伫立于庭中良久,静听那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的涛声,这是多么熟悉的郢都那甜蜜幸福的鼾声啊!……
    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接着便是震耳发聩的炸雷,狂风怒吼着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汉平原上奔跑,像雄狮,若猛虎,似野狼。雨点大若铜钱,大雨似倾盆,若瓢泼,仿佛天汉掉底,银河里的水一古脑落了下来。狂风吹着雨丝,像千万条鞭子在抽打惩罚这不公平的黑暗世界。屈原站在当院,仰面朝天,任狂风撕扯他的衣裳,让暴雨将他浇成了落汤鸡,室内的人千呼万唤,他却纹丝不动。他在想,为何在这仲春三月,竟会有这样一场暴风雨呢?是上苍的挽留?是送行的洗礼?还是天地鬼神愤愤不平而震怒呢?……
    天亮了,暴风雨毫无减弱的趋势,“天亮前必须离开郢都”,最后的时刻到了,圣命难违,他必须出门远行了。
    当仆夫拉开街门的一霎那,屈原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暴风雨中伫立着数千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缙绅大夫,有布衣平民,有箪食壶浆的,有秉烛焚香的,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呼天号地,更有的一步一跪首,有的膝行而前。见大门洞开,形容憔悴的屈原跨出门槛,扑通一声,数千人一齐跪倒在泥水里,并且千人一口,万人一词,悲壮地唱道:
    悲兮,悲!……
    老天悲兮响惊雷,
    大雨滂沱云低垂。
    大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悲兮浪涛飞,
    前浪奔腾后浪追。
    鬼神悲兮阴风吹,
    摧枯拉朽荡污秽。
    苍生悲兮处处泪,
    肝肠寸断魂魄飞。

    屈原见状,感动得热泪纵横,急忙抱拳施礼道:“列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如此深情厚意,我屈平真是担当不起!”
    尽管如此,送行者依然长跪不起,屈原无奈,也向众人跪倒,垂泪不止。有顷,有一老者奔向前来,先劝众人起身,然后躬身双手将屈原搀扶起来。
    广场上一片呜咽,一片抽泣,这悲怆的哀痛之名人轶事声盖过了暴风骤雨,盖过了万钧雷霆……
    一位箪食壶浆的瞎婆子来至老者面前,将酒壶和酒杯递给他。老者斟了满满一大杯米酒,双手捧着献给屈原,情深意切地说道:“三闾大夫呀,百姓敬您水酒一杯!……”
    屈原接杯在手,举过头顶,泪似泉涌,一字一句地吟道:
    千般情万般意兮尽在此杯,
    恰似那琼浆玉液兮润心扉。

    吟罢,面向众人,感情真挚地说道:“列位父老乡亲,我等华夏民族,炎黄后裔,一脉相承,勤劳繁栖,纵然是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山易主,朝代更替,依然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全靠那高山河海,苍天大地的无私养育,屈原愿以此酒来祭。”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愿与三闾大夫同祭!”
    屈原双手擎杯,虔诚而恭敬地泼酒于地道:“这第一杯酒祭苍天!”接着吟道:
    天若有灵兮明是非,
    千钧霹雳兮惩奸贼!众人跟着一齐高声吟诵:

    天若有灵兮明是非,
    千钧霹雳兮惩奸贼!

    老者又递上一杯酒,屈原照样泼酒于地道:“第二杯酒祭大地!”接着吟道:
    地若有情兮育百姓,
    年年丰熟兮稻粮肥!

    众人跟着一齐高声吟诵:
    地若有情兮育百姓,
    年年丰熟兮稻粮肥!

    屈原第三次泼酒在地说:“这第三杯酒祭高山!”接着吟道:
    山若有知兮草木盛,
    虎踞龙盘兮显神威!

    众人齐声高吟:
    山若有知兮草木盛,
    虎踞龙盘兮显神威!

    屈原最后一次洒酒祭奠说:“这第四杯酒祭大海!”吟道:
    海若有意兮常呼啸,
    当鉴民心兮不可摧!

    众人齐声高吟:
    海若有意兮常呼啸,
    当鉴民心兮不可摧!

    吟罢。屈原向众人深施一礼说:“列位父老乡亲,请接受屈平临行一拜!”
    拜过之后,热泪模糊了屈原的视线,他正欲登车启程,瞎婆子抛掉手中的竹篮与酒壶,疯疯癫癫地扑了过来,声嘶力竭地质问道:“忠臣贤良为何无好报?奸臣贼子为何福齐天?世事为何不公平?我捶胸顿足,问罢大地问苍天!……”
    瞎婆子的话言犹未尽,天低云暗,其黑如漆,人们相对而立,难辨眉高眼低。雪亮耀眼的闪电蜿蜒即逝,惊雷在人群中炸响,大雨如注,顿时沟满壕平,街道水深没膝。人们或低声抽泣,或大放悲声,用滔滔泪水送屈原上路,远行……
    马车出了郢都的东门,两匹马懂事似的放慢了脚步,最后竟渐渐停了下来。伤心已极的屈原热泪纵横,湿透了衣衫。雨虽说比先前小了许多,但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如幕似帘,漫天乌云笼罩着悲泣的郢都,原野里传来了断断续续哀怨的歌声,侧耳细听,正是自己修改过的《国殇》——
    ……(……
    天时怼兮威灵怒,只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
    严杀阵兮弃原野。全军将士捐躯沙场。
    出不入兮往不返,有出无入,有去无还,
    平原忽兮路超远。路途遥远战场迷茫。
    带长剑兮挟秦弓,佩长剑挟强弓英勇奋战,
    首身离兮心不惩。身首异处斗志更旺。
    诚既勇兮又以武,勇敢顽强而又英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坚毅不可凌辱意志如钢。
    身既死兮神以灵,人虽死啊精神永存,
    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威武要做鬼中之豪强。)

    疲弱的马拖着业已陈旧的车子缓缓地向南,向南,随着离开郢都的路程不断遥远,屈原的愁思愈来愈深,在颠簸着的车子里,他有时放声吟诗,有时低头落泪,婵娟苦苦劝慰,但却无济于事。
    一天,马车来到一个高岗上,前边不远就是大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屈原下了车,缓步来到一棵松下的青石上,向后边那走过的道路望去,那崎岖的山路,那稀落的茅屋,那挂着伤心泪水的流浪者……自己离开左徒的位子这才几天,荆楚大地便这般满目疮痍。雾啊,你为什么这般浓,这样重?郢都啊,您在何方,您在哪里?阵阵东风吹来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乌云,凄凄松涛夹杂着长长的叹息,婵娟站在义父的身后遥望着自己的家乡,竟也忍不住泪似把抓。
    起风了,电闪了,雷鸣了,狂风抓着雨鞭狠命地抽打着这一行无家可归的可怜的人们。仆夫催促着赶快上路。等他们赶下高岗,全都被浇成了落汤鸡,无不颤若筛糠。夜幕慢慢地落了下来,旷野一片漆黑,他们只好寻到了一家茅草房住下来。主人听说来者是三闾大夫屈原,热情得像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火,亲近得似一盆胶,急忙给他烫了一壶酒暖暖身子。
    屈原换了件衣服,喝了点酒,还是觉得浑身冷。夜深了,跋涉了一天,疲惫不堪的人们相继入睡,斗室里只有屈原一人面对孤灯闷坐。夜雨绵绵,一阵大一阵小,感情的潮水在屈原的心中汹涌起伏。不知为什么,这一夜他的脑海里总是翻腾着自己与怀王相处的那一场场,一幕幕。倘说在此之前,屈原对怀王确也有过一些怨艾与不满,主要是恨铁不成钢,那么,今夜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他只记得怀王的知遇之恩和二人配合默契的成就。怀王辱死于秦,他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骨是归葬于郢了,但他的灵魂依然留在荒蛮的西北,这不行,他要写一首诗,将其招回来,招至楚宫,这才是他立命之地,安身之所。
    冷过之后,屈原又觉得躁热,身子软绵绵的,且周身酸疼,仿佛正有人在抽他的筋骨,但他挣扎着拿起笔来,千万句话,千万般感情一齐涌于笔端,澎湃激情顺着笔尖流淌,写下了《招魂》一诗。
    “招魂”是古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所形成的一种迷信活动,在崇尚巫术宗教的楚国,这种活动更为盛行。当时的人们认为,每个人除了“肉体的我”外,还有一个“精神的我”,而这个精神的我就是“灵魂”。灵魂寄居在每个人的躯体上,是无形的神秘物;人在睡眠时,灵魂就离开躯体出游,当它转回来时,人也就醒了。肉体是要死亡的,但灵魂永存;当肉体死亡时,灵魂就离开躯体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或为神,或为鬼。灵魂可以脱离躯体单独存在,且能像活着的人一样生活,所以古人以及传下来的遗俗,在招魂时,必须招之以美味、佳人、华屋、轻歌曼舞,诱其归来。
    一般说来,每一首楚辞都由三部分组成,篇首为引言,相当于今之序言或序幕;篇末是乱辞,相当于今之尾声;中间一大部分是正文,是作品的主干和中心部分。《招魂》也不例外,引言部分用幻想的形式叙述招魂的原因;乱辞部分追怀与怀王一起打猎的盛况,也写出了作者招魂的心情与环境;正文可分两部分,先外陈四方之恶,后内崇楚国之美。
    诗人用神话传说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构成四方之恶。从一般的招魂目的看,是为了威吓灵魂,使它不敢滞留他乡。灵魂是肉眼看不到的,招魂时上下四方都要招到。作者从上下四方来描写,保持了民间招魂形式的完整性。但作者在招上下四方时,重点突出了西方这一节,暗示了怀王死于秦(秦在楚之西)。用笔严谨,用意细致而深微。“幸而得脱”等句,又与怀王逃秦走赵而赵不纳之事相合。
    “内崇楚国之美”,目的是召唤灵魂归返故居。被招者乃怀王之魂,因此按照王者的身份来描写。在招魂过程的描写中,诗人将楚国当时的经济、文化生活的高度成就作了形象的集中的描绘。怀王生前喜好声色,既然为其招魂,就不能不用其生前所好诱其灵魂归来,因而偏重于腐化享乐生活的刻画摹拟,相继描绘了房屋的结构、室外的景色、宫中的装饰与布置,宫中的美名人轶事女、酒席馔肴之盛、歌舞娱乐场面、游戏,赋诗及唱和之酒后余兴等,这些描绘都用极大胆的夸张和层层铺叙展开,特别诱人,令人向往。
    屈原一气呵成了《招魂》,搁下笔,闭上眼,静心地又想了想,终觉言未了,意未尽,情未竭,于是重新泼墨挥毫,又作《大招》。大者,因招君王之魂也。
    《大招》的第三部分,屈原直接招之以“美政”,以思念故君之情,直抒胸意,毫不隐讳地将政治蓝图呈现出来:(1)祝楚王保寿养性,亲爱家族,富贵兴旺;(2)听察神明,广施仁政;(3)开发田园,人昌物盛,有宽有严,赏罚得当;(4)开拓疆土,以广声威,使贤者来归;(5)举豪杰,斥佞人,施德政,禁苛暴;(6)尚武艺,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礼让,朝诸侯,天下归一,继三代而兴。这是治国安邦的纲领、政策、礼仪,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美政”思想,他欲以此来激励生者雪耻报仇,立发奋图强之志,共同振兴楚国,因此,《大招》的主题是《招魂》的扩大、延伸和深化。
    五雷轰顶的沉重打击,沉郁悲愤的心情,旅途的劳顿,秋雨的浇灌,致使屈原高烧若烫,加之一夜不曾合眼——这一夜,屈原是在泼洒激情和心血啊!待写完了《大招》的最后一句,他便一头栽倒在案,昏迷不省人事……

举报

第26章洞庭凭吊君山怀古
    却说屈原写完《大招》之后,一头栽倒在案。他并非是突患重病,而是连日来过于伤情和疲劳所致,将养三五日便渐渐好转起来。
    屈原离开郢都以后,先往访鄂渚旧友,然后顺水路南下洞庭,凭吊安眠在那里的商之贤大夫彭咸和虞舜之二女宵明和烛光。
    商朝国王姓子,据说是帝喾后裔契的子孙。相传契母简狄吞燕卵而生契,尧舜时期做司徒,掌教化百姓之职。契部落居商丘,到第十四代的汤灭夏前,商已是个兴旺的小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远比夏朝进步,因此造成代替夏朝兴起的形势。
    汤从商丘徙居于亳(今山东曹县),作灭夏的准备。他用伊尹做右相,仲虺做左相。伊尹是汤妻陪嫁的媵臣(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仲虺是夏车官奚仲的后代,居薛(今山东滕县南),是旧部落的酋长。汤得伊尹、仲虺的辅助,国力愈益强大,相继征服了附近的许多小国,最后灭夏,汤自称武王。至第六代中丁开始,众兄弟之间争夺王位,相互侵凌残杀,政治衰乱。传至太戊,用伊徙(伊尹之后)、彭咸治国政,国始复兴。然而,太戊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便居功自傲,荒淫奢侈起来,圈民田以成园囿,造宫室以广收天下美名人轶事女。彭咸数谏不纳,商之社稷大有倾颓之危。彭咸万般无奈,弃官南逃到洞庭,投水而死。彭咸是耸立在屈原心灵中的一座丰碑,他在诗作中曾多次讴歌赞颂,并愿以身效法,紧步其后尘。
    “洞庭”系楚之方言,当弥漫天地、无边无际讲。楚国人庄周所写之《天运篇》中,有“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一句,后人作注将洞庭解释为“天地之间”;古人把今之湖南省的洞庭湖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苏省的太湖均称作洞庭,皆有夸耀其充塞天地之意。
    洞庭湖位于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中游,在今之湖南省境内,是华夏第一大淡水湖(因长期淤塞和人工围垦,现已沦为第二大淡水湖,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它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以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纳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之水。站在湖边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漂浮在水面上,后世有诗人望洋叹道:“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屈原一行乘船从三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口入洞庭湖,这里是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与湖的汇合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水混浊,湖水清澈,混者似乌云密布的苍穹,清者若一碧如洗的夜空;混者像满脸肃杀的冬婆婆,清者犹轻歌曼舞的春姑娘。二者泾渭分明,水火不能相容,你吞我吐,你侵我伐,你推我搡,颇具情趣。
    洞庭湖是座“日月出入其中”的大湖,因其太大,游览起来,不似“百顷西湖十里源”那样方便,以致极少游者有幸领略到它的全部风光。今日屈原来此,虽说并无游览的兴致,却有凭吊先贤的感情、志趣和义务;虽说他正处放逐之中,但毕竟不同于解押的罪犯,相对来说较为逍遥,有充裕的时间;他欲借机深入湖区民间,采集深埋在那里祭神歌舞中保存有古九歌的丰厚遗产,以便修改他的《湘君》、《湘夫人》、《河伯》和《云中君》,因此,凭吊之外,他还要到洞底湖西北部的华容一带的河网地区和西南部益阳、桃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一带的丘陵地区去漫游。
    屈原购置了足够的饮食和丰盛的牺牲祭礼上船,并请来了一位被称作“洞庭通”的老渔翁作向导。一切准备就绪,木船启碇扬帆向湖中心驶去。时值仲春三月,风和日丽,茫茫镜湖,一碧万顷,波澜不惊。倘说它像蓝天,那么湖面上那点点白帆便是漫天飘浮的云朵;倘说它像夜空,那么湖中的山丘岛屿便是皓月当空天幕上历历可数的星斗;倘说它是绉缬着的万匹锦缎,那么水中的游鱼、空中的沙鸥、洲渚上的草木,便是锦缎上明暗相间的花纹。湖水是那么清,那么蓝,清得让人透凉,蓝得令人心醉。因其清,水中各色各样的游鱼,或摇头摆尾,或倏然而逝,或追逐嬉戏,或侵凌相残,俱都一目了然,看得真真切切。鱼之外还有贝类、藻类和庞然的龟、鳖、鼋、鼍。纷纭的水底世界有似人类社会,强凌弱,众暴寡,弱肉强食,大约天地之间难寻一块干净的绿洲。因其蓝,便给人一和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馨、神秘感,和善得像情人的眸子,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馨得似新婚洞房,神秘得若童话世界;因其蓝,又给人一朦胧感——朦胧的幻梦,朦胧的希望,朦胧的追求和幸福。有时会吹来阵阵南风,湖面上微波荡漾,涟漪片片,船稍有些起伏颠簸,这会使你想到儿时躺在摇篮里的情景,颇具韵律的哗哗水声,是妈妈哼着的摇篮曲;也会使你回忆起小时候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伏卧在母亲的胸膛上的滋味——坦荡、柔软、甜蜜、幸福,船儿的起伏是母亲的心脏在跳动,咝咝风声是母亲匀称的喘息。
    “歪船烈马”,船只有歪斜着跑,才行驶得快。舟子是个在洞庭湖上航行了四十余年的老把式,今日有幸给三闾大夫驾船,心情格外激动和兴奋,船在他手中,玩具一般,常常操得以帮为底,船上的人和物,几乎就要倒到湖里去了,令人心惊肉跳,但他要大家尽可放心,保险不会有丝毫闪失。每当这种时候,你尽可伸手湖中,戏水赏心。这湖水柔软、滑腻,似抚摸着少女的面庞。或者探下身去,双手掬水入口,细细品尝,这水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乎乎,甜丝丝,香喷喷,如吻着情侣那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润的嘴唇。
    湖中的鸟类甚多,野鸭、白鹅、苍鹭、捉鱼郎、戏水鸳鸯、各色各样的鹤,它们多是成双成对,或游于湖面,或翔于空中,或戏于洲渚,孑然一身者绝无仅有,尤其是那羽毛漂亮的鸳鸯,总是相依相偎,永不拆对。也有数十只为一群者,或在空中翱翔,引颈长鸣;或戏于渚洲之上,舞姿翩翩,远远望去,像繁花,似白雪。水鸟中最健飞的是沙鸥,它们整日跟随着航船飞转,总也不知疲倦。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跟人们十分友好,有时站在桅樯的顶端,有时三五成群地落到甲板上,甚至蹲于人们的双肩或头顶,歪着头,转动着机灵的红眼睛跟你逗趣,嘎嘎地叫着,似有所询问。
    用不上个把时辰,航船便会遇见一座孤岛或一处连绵的渚洲,这些湖心陆地,多小巧别致,或尖顶浑圆,或平铺水面,因其土质肥沃,俱皆植被丰茂,蓊郁翠绿,远眺似漂浮的荷叶,耸立的荷箭。待来到近前,无不古木参天,葛藤盘绕,茂竹修篁,傲然挺拔,繁花似锦,阵阵飘香。因为人迹罕至,这些岛和洲多为无名氏,偶有涉足于此者,习惯依形而命其名,如鹤渚、马洲、牛岛等。时近中午,前边又见一岛,巍然高耸,上白下苍,甚是怪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船离岛愈来愈近,岛上的风光亦愈见其清楚明了。这是一处在洞庭湖中司空见惯的水上洲渚,因其上质肥沃,故而林丰竹茂,苍翠墨绿。令人惊讶的是,烟雾似的密林之上,竟有一头鬃毛左披的石狮在低头思过。这景致让人纳闷:四周皆为平原沃土,为何竟会有石狮高耸于此呢?如此庞然大物,其重怕在数万斤之上,竹梢树枝,如何承受得了,而不坠于地?“洞庭通”看透了众人的心思,忙作解释。此岛原名砥砺洲,言其平坦如砥似砺,绝无凸凹与皱折。天宫之太上老君的坐骑是一头雄狮,因在天廷犯禁,被贬来此洲反省思过,方有这高耸的石狮山,为此这里便改名狮子岛了。满山遍是竹木,远地里望去,可不就像狮立丛林枝头一般。景致奇特,故事也蹊跷,诱名人轶事惑力极强,大家殷切希望岛上一游。屈原是个明察秋毫的政治家,怎会看不出众人的心情,吩咐岛上午餐小憩。舟子奉命,紧划桨,船靠岸,缆绳拴在一棵合抱粗的樟树上,待船停稳之后,众人相继登岸上岛。谁也不熟悉这狮子岛的情况,恐有万一,屈原谆谆叮嘱道:“为防禽名人轶事兽侵害,万不可深入林中,只在左近转转,且需结伴而行。”
    “洞庭通”摇手微笑说:“三闾大夫莫要过虑,众人可尽兴畅游。自从石狮来到这砥砺洲后,洲上不再有任何禽名人轶事兽出没,大约都望而生畏,远避他洲去了。”
    这倒有趣,闻后众人将信将疑,但考虑到“洞庭通”决不敢以关天的人命为儿戏,更不会在三闾大夫面前弄虚作假,于是约定好了会合的时间,便兴高采烈地雀跃而去了。
    这狮子岛上的自然景观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林密竹茂树高,株与株之间几乎是相挨相挤,枝干挺拔,参天而上,林中阴暗潮湿不见天日;二是多藤萝,左右缠绕,纵横攀爬,似绳索,若网缆,株株相接,棵棵相连,织成罗,组成网;三是林中奇花异卉遍地,这是个奇怪的现象,既缺阳光,又不透风,按说花卉难以生存,这里却一反常态,大约是有一种神秘的灵气在起作用;第四,正如“洞庭通”所言,这里绝无禽名人轶事兽栖息,莫说是狼虫虎豹,鹰雕鸷鹫,便是野兔和麻雀,也难寻觅,这就使美丽的小岛大杀风景。看来组成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缺一不可。
    石狮处于岛的正中,往前走,步步登高,愈走坡愈陡,既至来到近前,人已居高临下,可以鸟瞰茫茫湖光山色了。“洞庭通”所言极是,这石狮不是从地下生长出来的,而是从上天坠名人轶事落于此,因为它无根无基,无连无绵,孤零零的垂头低首立于此间,毫无威风凛凛的姿态和神气,看来是在诚心思过。
    因为上了年岁,屈原与艄公并未与众同游,简单的午餐之后,二人便以洞庭为话题拉起呱来。屈原盛赞洞庭湖的辽阔、富饶与美丽,尤夸其性情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和,说它“像少女一样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柔,如妻子一般善良,似母亲一样和蔼。”
    艄公听了微微一笑道:“三闾大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每当春和景明之际,确如大夫所言,但到了梅雨汛期,却又是一番情形。”于是艄公向三闾大夫讲述了自己三年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夏季的洞庭湖像一个后老婆,总是阴沉着脸,而且说翻就翻。梅雨一到,湖上烟笼雾罩,阴雨连绵,数月不开;阴森的东南风像一群群猛兽,在湖面上狂奔着,怒吼着,将湖水刮混,掀起山岳般的惊涛骇浪,天地不分,山水难辨,日月无光,茫茫宇宙浑然一体,像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洪荒时代。每当这种时候,渔船不敢出湖,商旅不敢启碇,八百里洞庭变得萧条冷清,变成了一个死湖。顷襄王元年六月十四日,忽然刮了一夜西北风,刮得云消雾散,天晴月朗。十五日清晨,当一轮红日跃出湖面的时候,无边无垠的洞庭湖水全被染醉,像平铺着的霞色锦缎。闷在阴雨中一个多月的洞庭儿女,像突然走出洞穴一样心扉大敞,豁然开朗,纷纷奔向湖边,欢呼雀跃,像从未见过江湖的异乡人。谁也顾不得吃早饭,纷纷启碇出航,茫茫洞庭顿时欢快活跃起来,渔船、商船、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通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派喜庆繁忙景象。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午时过后,西北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片靛青色的乌云。此刻东南风正盛,这恶魔似的乌云竟然逆风而上,在迅速地扩展弥漫,其色如乌盆,似锅底,其厚如山岳,似峰峦,其速如兽奔,似潮涌,铺天盖地而来。既来之后,狂风挟着暴雨,皮鞭似的抽打着湖上的船只和辛劳善良的人们。闯荡洞庭的人们都知道,这是罪恶的龙卷风的先兆,急忙做着各种不测和应急的准备。过了有一顿饭的工夫,这风果真旋转了起来,将汹涌混浊的洞庭水旋上空中,变成一根根浑然参天的水柱,苍墨,迷茫,凶恶,令人悚惧。湖中的各种船只,轻者樯倾楫摧,重者船打人亡,更有甚者,船与人俱被卷上了高空,抛得不知去向。待风暴过后,荡漾的湖面上漂着桅樯、楫桨、船板、网具、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其状惨不忍睹。今天驾船这位艄公,当时亦船翻人落水,危急中捞到了一块船板,方幸免一死,却也在湖中漂泊了两天一夜,为人所救。
    这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呀。
    听了老艄公这浸着血泪的介绍,屈原不禁想到了官名人轶事场的险恶,自己的宦海沉浮,多么相似乃尔!怎不令其唏嘘感叹……
    由于林密藤缠,行走艰难异常,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寻常的几倍时间,付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代价,所以当屈原的从人观石狮归来,已经是日落黄昏时刻了,而且一个个累得腰酸腿疼,浑身的筋骨散了架似的,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看看时间已晚,解缆启程是不可能的了,幸亏岛上有遮风挡雨的天然场所,索性在岛上过夜,明晨一早赶路。
    时值望日,太阳刚刚没于湖中,夕照的余辉尚未散尽,一轮明月便在东方露出水面,其大如轮似盖,其圆虽规难画,其光柔和圣洁,其美不亚于旭日东升,只是不像日出那样壮观辉煌,但却比日出含蓄多情。虽然大家早已疲惫不堪,但却毫无睡意,望着这轮渐渐升上中天的明月,听着那动情渔歌的对答,全都陶醉在这月色湖光之中,仿佛自己便是那月里的嫦娥和吴刚,正密切地关注着人世间的疾苦和冷暖。天上没有一片云,空中没有一丝风,湖里没有一星雾,皓月千里,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闪耀,明月映在湖水深处,像沉在湖底的一个硕大的玉盘。此刻,天与湖,月与影高度的和谐统一,人处此间,难舍难离。是呀,人类社会能够永远这样,该有多好啊!……
    大约太上老君贬坐骑于砥砺洲思过有一定的年限,过既悔之,也就是召回天廷应差去了,故后世很少有见石狮低头俯首于该洲者。此是后话,不必深究。
    第二天中午,屈原所乘之船来到离君山不远的彭陵堆,这里是彭咸长眠之地,整个小洲便是一座坟丘,小巧而浑圆,像一个斑驳陆离的馒头。相传彭咸投水后漂来此地,一天王母娘娘在园内指挥仙女采摘蟠桃,欲待众仙,忽一低头,发现洞庭湖内正有鱼鳖虾蟹在争食彭咸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她不忍心一位忠良之臣冤死后又遭此孽,急命仙女取来一只食钵,投于湖中,将彭咸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罩住,于是洞庭湖内便有了这个坟丘似的小洲,依习惯人们称它为彭陵堆。这小洲也颇具特色,全洲只有一棵几经枯荣、三五人扯手难围的梓树,且挺立在坟丘正中的圆顶上,其余皆花,而且全是兰花。仲春三月,正是兰花盛开时节,清幽的异香飘得很远很远,浸脾醉心。兰花的种类繁多,各呈异彩,有雍容华贵的君子兰,有浓妆艳抹的紫头兰,有朴实憨厚的大叶兰,有婆娑多姿的吊兰,有默默无闻的麦兰,有甘愿做陪衬的韭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下船登洲,简直不敢迈步,唯恐毁了这如火如荼的兰花王国。
    虽说这里是彭咸的陵墓,但却无享殿,无石坊,无甬道,无石兽,无墓碑,连个墓门也没有。围绕着坟墓转了一圈,亦无他人来凭吊祭祀的痕迹,只好在正南方择一花草较少之地,摆出牺牲祭礼,众人长跪于地,屈原依古礼而祭——燔柴、献爵、奠帛、行礼、读祝,其庄重、肃穆、哀凄的程度不亚于郊天祭地。“读祝”时屈原读的是一篇祭文,或者是《吊彭咸赋》,读着读着竟然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了,可以想见那内容和感情该是如何,只可惜读完后便随火而化了,未能保存和流传下来,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拜别了彭陵堆,屈原一行径往君山进发,前往凭吊帝舜的二女宵明和烛光。
    《山海经》中称君山为“洞庭之山”,这是座富于神话色调的岛屿,屹立于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连接口西侧,与今之岳阳市隔水遥相呼应。岛不大,总面积不过二里见方,呈椭圆形,周围高,中间低,形成一个小小水上盆地。岛上约有七十二峰,风姿绰约,风光秀丽,峰头云蒸霞蔚,烟笼雾绕,恍如仙姑沐浴于瑶池之内,巨轮航行于浊浪之中,蓬莱漂浮于烟波之上,故后世有诗赞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①这是个神奇的宝岛,其上有三大特产,这便是竹、龟、茶。竹有宛如泪痕的斑竹,有方方正正的方竹,有形如龟背的龟背竹,有节似罗汉的罗汉竹,有腹中不空的实心竹等;龟有其背高耸,花纹奇特,边、板和头两侧呈金黄色的金龟,乃上乘之礼品;茶有君山银针,沏茶时,茶在杯中先是全部冲出水面,悬空而立,如笔朝天,继而上下窜动,然后徐徐下沉,似群笋出土,茶水杏黄净明,其味甘醇可口。
    屈原与众人遍寻帝舜二女宵明、烛光之墓不见,只在君山东侧的萋萋芳草之中,竹枝簇拥之下有一大墓,因无墓碑,难知墓中所眠何人。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答曰:“此乃虞帝二妃之墓。”并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
    ①唐代诗人刘禹锡诗。
    墓中所埋,系尧之二女、舜之二妃娥皇与女英。舜在一次出巡南方途中,不幸病死于苍梧之野。由于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通不便,信息无法及时传于帝京,娥皇、女英见丈夫久出不归,相骈来南方寻找。她们刚刚走到洞庭湖口,就听到丈夫的疆耗,二人悲痛欲绝,双双投入湖中,死后精灵不散,变成了洞庭水神,称为“湘妃”、“湘君”或“湘夫人”。当她们极度悲痛的时候,泣泪为血,泪血挥洒竹林,将竹身染成紫褐色的斑点,称作“斑竹”,因为这是湘妃挥泪所染,故又称“湘妃竹”。
    听了老者津津有味的解说,屈原虽诚心相谢,未置可否,但内心深处却有几分苦涩,因为这个不符合史实的故事必将以讹传讹,遗误后人。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屈原本该予以纠正,但考虑到,既然大家都这么说,这么传,怕是早已约定俗成了,靠一两个人出来纠正,恐无济于事。仔细想想,又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好比一泓清池,人皆赞其洁净,你又何必定要说池底有淤泥,将这些淤泥清除之后,水会变得更清,且无后顾之忧,从而为清除淤泥而将水搅混呢?
    其实,从凭吊古圣先贤的角度讲,墓中所埋何人,并不重要,因为帝舜之妃也好,二女也罢,她们有着共同的品格和行为,都是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的楷模。因此,屈原虔诚地向这座大墓敬献了牺牲与祭礼,恭恭敬敬地拜谒,行三拜九叩之大礼。然而,就在这顶礼膜拜的过程中,他的胸中却翻腾着那个“墓中所埋究竟何人”的故事
    追溯渊源,《山海经》中明明记载着:“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渊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讲的是“帝之二女”,未言“帝之二妃”。
    帝舜于四十二年冬,率群臣泰山封禅,礼毕之后,文臣武将各自先归,他带领几个从人,先到诸冯山省墓,然后漫游各地。一日来至鸣条,爱其山水清幽,便命人造了几间房屋,就此住下,不再回京都蒲坂。他这是效法帝尧造游宫于成阳的办法,避开都城,好让伯禹独行其志,省得他有事不敢做主,总来禀报商议。
    转过年的春天,一连发生两件事,一件是南方的崇山出现了一个怪物,这怪物人面兽身,乘着两龙,据帝舜与伯禹分析,很可能是火神祝融现世;第二件是被封在有庳国为君的象生命垂危,弥留之际十分想念自己的哥哥。祝融降于崇山,南方之地讹言朋兴。三苗之国本来就好乱而迷信鬼神,帝舜深恐因此而有所变故,需要前往镇抚;象弟病重,危在旦夕,骨肉之情,理当前去探望。这是此番帝舜南巡的原因和使命。
    此刻的帝舜业已高寿百岁以上,太后娥皇,十二年前就已仙逝;爱妃女英,今犹健在;又娶一登北氏,生有二女,大的宵明,小的烛光,年岁都在二十左右。帝舜以如此高龄南巡,谁能放心!满朝文武及宫中的每一个成员,无不竭力劝阻,但谁也改变不了他的意志,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万般无奈,伯禹只好多派护卫,伴他一道南下。帝舜为何愈老愈固执,难道派别人去就不行吗?不错,此番帝舜南巡旨在镇抚南蛮,维护国家安宁;探弟之病,以尽手足之意,但更主要的、这也是包括伯禹在内的所有人不曾识破的意图,是远离京都,把国政全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给伯禹主持。泰山封禅以后,帝舜虽说在鸣条另筑新居,不再回蒲板,但二者相距太近,客观上依然在掣伯禹之肘,束缚他的行动,因此今番要远走高飞。有学者认定,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愈老愈专权。由尧舜观之,并非尽然,关键在于思想意识,这不是生理规律。
    准备就绪,帝舜与家人及群臣告别,带了许多从人,越过中条山和嵩山,径向南行,直到云梦大泽。有苗国君得到了消息,大为震惊,不知帝舜此来何意,忙集群臣计议。这时谋臣成驹已亡,继任者颇有远见卓识,当下说道:“放他过去,不必刁难。”有苗国君说:“虞舜久不巡守,前几次均由伯禹代行其事,这次忽然亲来,难保没有阴谋诡计。”那继任的谋臣说:“有庳国君是他的胞弟,听说正患重病,虞舜必为探病而来。既无重兵护送,必无他意,倘有刁难,于理不通。”国君正要答应,旁边一个臣子谗言道:“上钩之鱼,为何不钓?等他来了之后,拘禁起来,要挟伯禹平分天下,他必答应,岂不更好!”谋臣反驳说:“虞舜向来以德服人,四方诸侯多拥戴之。况且他又系天下共主,年岁已高,如今轻车简从的来到此地,并无不利于我们的行迹,我们无端拘禁,必遭四方诸侯之强烈反对,而且伯禹必奉词伐罪,与我们为难,岂不糟糕!依臣之见,不仅不能拘禁,还要出城郊迎,盛情接待,礼节甚恭,以表明我们并无不臣之心。”国君极口称是,依谋臣之议而行,各地诸侯亦纷纷赶来欢迎,帝舜在衡山盛宴各路诸侯答谢,然后径到有庳国去。既至帝舜赶到零陵,象已气绝,在其灵前恸哭祭奠一番,自不消说,然后命其长子承袭君位,并训勉了他几句。自象死后,帝舜一直郁郁不乐,从人恐其发病,纷纷都劝他出游散心。帝舜依了他们,就向东南而行。一日行至九疑山下的苍梧之野,天空中忽起音乐之名人轶事声,顿时异香扑鼻。从人抬头仰望,渐见西北角上彩云缭绕,云中似有无数仙人,各执乐器,中间几个像是上仙气象,又与群仙不同。后面又有瑶车、玉軿、羽盖,四面簇拥着,冉冉径向帝舜而来。帝舜见状拱手相迎,当中一个上仙向帝舜拱手道:“某等奉上帝钧旨,以汝在人间功德已满,着即脱离尘世,还归上界,就此去吧。”帝舜听了,稽首受命。说完随即上车,那瑶车、玉軿渐渐上升,由群仙簇拥着飞驰而去。从者目睹帝舜上升,初时惊疑骇怪,如痴如梦,口不能言。既至帝舜去远,望不见了,看那先前帝舜上车的地方,却躺着他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面色红润,神态安详,熟睡一般,不禁一齐扑上前去,大放悲声。时值六月盛暑,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体不能久放,一边派人火速赶回帝都报告,一边在山上择了一块风光秀丽的地方将帝舜安葬。
    自帝舜南巡以后,女英、登北氏及宵明、烛光等亲人非常怀念,所幸帝舜沿途发信报告平安,略可放心。自从到了零陵,闻象死信之后,心绪不佳,信遂少写,后来竟然音信全无,消息杳然,全家人都忧虑起来。忽一日,身染重疾的帝舜之妹颗首着人来请女英过府,说有事要谈。女英闻请,以为颗首病情恶化,急忙来至她的榻侧。颗首告诉女英说:“我昨夜梦见二哥,乘着一辆瑶车自天而降,告诉我他已不在人世了,让我和二嫂及侄女们说,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分别的那一天……”寥寥数语,女英如闻惊雷,不知怎样劝慰了颗首几句,返回府去,如实一说,全家哭作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哭得死去活来。哭过之后,商议办法,宵明、烛光执意要到南方去实地考察一番,弄个水落石出。两个女儿像她父亲一样倔强执拗,谁苦苦劝阻都是无益,伯禹只好一方面派人护送帝之二女南去,一方面热锅上蚂蚁似的等候随帝南巡者的消息。宵明、烛光及伯禹所遣之护卫人员一路南行,因不知帝舜仙逝之所在,又不识途径,曲曲折折走了许多冤枉道,竟然来到了洞庭山。一日他们正欲寻船出洞庭湖,遥见一只小船倏然而来,停靠岸边,有一人跳下船来。此人野服黄冠,嚼沙啖尘,疯疯癫癫。宵明一行正愁无船出岛,见有船来,返回又是空载,急忙令一能言善辩之卫士前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涉。卫士奉命上前,向船家言明了两位公主的身份以及此行的使命,求他摆渡出湖,情愿多付货币。登岸的那位疯癫者闻听此二女为帝舜的两位公主,正为寻父而来,急忙转身自我介绍,并指点了帝舜仙逝的地点及前往的路径。此人姓方名回,是帝舜幼时的好友,娥皇、女英下嫁,是他做的媒人。虞舜富贵之后,他避而不见,现已年近百岁。日前闻听帝舜升仙,便赶往九疑山凭吊,此刻正从九疑山归来。至此,宵明、烛光方信父亲升仙之事属实。父亲虽是升仙,但做子女的从此不能再依偎膝下,并见面而无从,这种终天之恨,如何消释?想到这里,不禁号啕大哭起来,只哭得山悲水泣,天低云暗,泪尽继之以血,连鼻涕都色呈猩红,这泪血挥洒竹上,竹色大变,后来别成一种,斑痕点点,故名斑竹。按照方回的指点,宵明一行出了洞庭湖,径向九疑山而去,待行至潇水与湘水相会处,天色大晚,就此借宿一宵。由于心绪不宁,晚饭后姐妹二人面烛而坐,无言以对,甚感无聊。忽闻空中有音乐之名人轶事声,宵明疑心道:“莫不是父亲下凡来与我们相会吗?”烛光说:“是呀,我们到外边去望望看。”说着二人起身出门,径往船头。众护卫别宿一室,听到声音亦随后跟来。时值九月望后,一轮明月高挂中天,与水中的月影相映。二女上得船头,不知为何竟然站立不稳,双双跌下水去,“扑通”一声,浪花四溅,护卫们大惊,纷纷借船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捞救,三天后在洞庭山左近捞得了二女的服饰,葬于山上,就是眼前所谓的“二妃墓”。潇湘洞庭一带的人民景仰二女的孝行,说她们死后变成了洞庭、潇湘、沅澧一带水域的水神,并尊宵明为“湘君”,烛光为“湘夫人”,于是斑竹便又名湘妃竹了。
    后来的人都以为湘君、湘夫人便是尧之二女娥皇和女英,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莫说“帝舜三十年葬后于渭”,娥皇早已经去世,即便不死,那时已在百岁以上,白发老妪哭其夫婿,血泪斑竹,以至殉身,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屈原长跪于地,正在默默地怀念古圣先贤,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将众人浇成了落汤鸡。莫非是屈原的悼念勾起了宵明与烛光的旧情,又在大发脾气,因而才这般风暴雨狂吗?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15 12:3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6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