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在线阅读,屈子传电子书

第12章南后钟情左徒拟法
    屈原自幼博览群书,在书中接触过形形色色光辉女子的形象,包括天下的仙女在内,没有一位像眼前的南后这样光彩照人,她像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熊熊燃烧的烈火,令人神乱目眩,欲罢不甘。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烈火愈烧愈旺,烧成了一只火凤凰,展翅腾空,朝着那轮初升的朝阳飞去;烧成了漫天云霞,这云霞染醉了山,染醉了水,染醉了华夏大地;烧成了灿烂的花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锦簇,把神州装扮得五彩纷缤;烧成了和煦的春风,熏风徐徐,拥抱亲吻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烧成了甜嘴的蜜,醉心的酒,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烈火在继续燃烧,陶冶着每一个人,屈原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尾红鲤鱼,栖身于九曲黄河之中,游来游去,是那样自名人轶事由自在,那样舒心惬意,一日来到龙门山下,腾身一跃,跳上了龙门,变成了一条金翅金鳞的火龙,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抑或变成了一缕烟云,浮于蓝天,鸟瞰大地,随风而动,无拘无束,飘飘悠悠,无牵无挂,好不安闲自在;化作一条彩船,而那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燃烧着的烈火则是汹涌的潮水,掀拥着彩船在湛蓝的夜空中,在如水的月光下航行,似水中的鱼,离弦的箭,不颠不簸,无遮无拦,一直驶向广寒宫,在吴刚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上,喝的是桂花蜜酒,嫦娥带领众位仙女,舒展广袖,载歌载舞,玉兔则敬献上了常生不老仙药……面对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熊熊燃烧的烈火,屈原这位饱学大师,娴于辞令的舌辩之士,竟然变得窘迫无措,木讷寡言。
    郑袖见招,美目流盼,仪态万方地向怀王和屈原走来,她自然得体,落落大方,先轻舒素缟长袖,向屈原施礼问安,然后手捧金樽为屈原斟酒,口中念念有词,多是颂扬赞美之语,连敬三盏。屈原仿佛面对强敌,只有招架之功,毫无回手之力,原本细腻白嫩的肌肤,经酒一激,犹若朝霞夕照,如血的残阳。他尤其禁不住郑袖那灼铄的目光,在这咄咄逼人的目光下,自己似乎在颤栗,在缩小,在融化。他使劲低垂着头,极力回避这目光,以使自己不致过于难堪,因而只能消极应酬,决不敢主动攀谈与搭讪,故难成热烈的气氛。郑袖心灵透亮,眼皮薄,最善看风使舵,见机行事,她不愿让自己敬重的人处境尴尬,更不肯自讨没趣,礼节性地敬让之后,又应酬性地让过子椒、靳尚等几位同席重臣,便翩然离去了。郑袖既去,屈原如释重负,偷偷喘了一口粗气,渐渐恢复了常态。
    郑袖毕竟大屈原几岁年纪,又在楚宫混了多年,见多识广,因而比屈原深沉老练,城府更深,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她不动任何声色,回到深宫之后,却心潮起伏,情波汹涌。虽然只有短暂的相处,几乎只是匆匆一瞥,屈原的光辉仪表,却给她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他身材魁梧,四方大脸,两道剑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身着长袍,腰系博带,带佩陆离长剑,头戴切云高冠,英武俊秀,文雅标致,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是天下少有、世上罕见的伟丈夫,美男子。郑袖聪明透顶,睿智过人,且满腹经纶,因而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分析力和鉴赏力,她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由点滴生发开去,借助渊博的知识进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绚烂的意境。那么,郑袖通过屈原这非凡的仪表都看到了些什么呢?看到了他的品质纯洁高尚,他的意志坚韧顽强,他的气质淳朴激烈,他的胸怀宽阔坦荡。他有高深的知识,丰富细致的感情。
    由屈原那羞赧的面容,红彤彤的脸膛,郑袖想到了那轮初升的朝阳,她圆而大,红而美,慈祥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和,同时她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勿需多久,她必放射着无限的光,散发着无限的热,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这光,这热,这能量,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暖着大地,沐浴着万物,给世间带来了勃勃生机。倘若没有了这轮红日,世间的一切——喘息的生命,绿的生灵,奔腾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河,蜿蜒的山脉,平展展的土地……便不复存在,残留的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
    由屈原那切云高冠,郑袖想到了巍峨的泰山,它有千峰万谷,奇松怪石,飞泻的瀑布,深邃的龙潭,茫茫云海,辉煌日出,漫天星斗似的奇景壮观,星罗棋布般的名胜古迹。它规模宏伟,气势磅礴,阅历深远,物产丰富,实乃天下第一山也。
    由屈原那丝绦博带和宽阔的胸膛,郑袖想到了黄河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它辽阔绵长,奔腾无羁,是生命的源泉,华夏的摇篮。航行,灌溉,提名人轶事供丰富的鱼虾资源,它是中华民族的功臣。千支万派汇注一流,滔滔东去,决不回头,它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志向。汹涌咆哮,摧枯拉朽,涤荡一切污泥浊水,它扬善惩恶,有着回天之力。
    由屈原那明亮的眸子和深邃的目光,郑袖想到了天幕上那晶莹闪烁的明星,群星拱月,无论它怎样明亮,是决不会越俎代庖的。北斗七星一把勺,它给人们指方向。寅时过后,夜空虽然繁星点点,但却渐趋黄昏。又过一刻,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一颗硕大的明星,它闪烁生辉,耀人眼目,这便是启明星。顾名思义,它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出现后不久,新的一天便开始了。
    屈原的出现,也给郑袖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她决心利用他,占有他,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成功的以往使郑袖变得十分自负,她自问有这个能力和把握。
    郑袖这样想着的时候,心中并不甜蜜,而是有一种难言的苦涩。她是在将怀王与屈原相比,愈比心里愈不是滋味,妊娠期反应似的,阵阵恶心欲吐。怀王,虽称不上糟老头子,但因沉于酒色,未老先衰,知天命之年便躬腰曲背,颇似一只大虾米。最令郑袖生厌的是他那一身鱼鳞皮,与之接触,疤疤瘌瘌,扁锉一般,早晨起床,满铺皮屑,仿佛落了一层薄雪。
    宴罢,怀王径直来到南宫过夜,南后艳妆相迎。经过精心设计和装扮,今夜郑袖变成了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初相见,连怀王也不敢相认了。他揉揉惺忪的醉眼,仔细端详,只觉得面前这位妙龄女郎比花更艳,比叶更翠,比蜜更甜,比水更清,比太阳更光焰,比月亮更皎洁,看着看着不由得心潮波荡,欲火中烧,饿虎扑食似地窜将过去,将郑袖搂于怀中,抱上床榻,就要为之解衣宽带,成就鱼水之欢。郑袖既顺从又忸怩,娇滴滴地说道:“嘴边的肉,口中的食,大王何必如此性急!臣妾有话跟大王商量……”
    “莫摆迷名人轶事魂阵。”怀王满嘴酒气,含含混混地说,“昨夜朕中了你的圈套,竟然喝得酩酊大罪,不得云雨之欢,今夜你又……”
    郑袖急忙解释说:“昨夜臣妾知罪!只见大王为屈原即将进宫欣喜若狂,便陪大王多饮了几盏,不想竟害得大王龙床辗转。倘说臣妾意在设圈套,施迷名人轶事魂阵,欺骗大王,实在是天大的冤枉!难道臣妾就不愿与大王共享露滴花开之欢吗?为明心迹,臣妾请撞死于大王面前,以效忠贞……”
    郑袖说着汪然出涕,泪如雨下,并以目斜视朱漆圆柱,张开双臂,飞起霞红锦缎披肩,就要向那宫柱撞去。说时迟,那时快,怀王见状,飞速车转后退,以身掩柱,郑袖撞到了他的怀抱里。也是怀王机敏,稍有迟疑,郑袖便要以头触柱,血染寝宫身亡。这一吓非同小可,怀王喝了一晚上的酒,顿时化作浑身冷汗,淋漓而出。他将郑袖紧紧拦于怀中,赔罪似地说:“寡人开句玩笑,爱妃何必如此认真……”
    郑袖将头使劲贴于怀王的前胸,两肩耸动,泣不成声地说:“这等玩笑,臣妾可担当不起……”
    怀王轻轻拍着郑袖的背安慰道:“寡人有失检点,今后决不再开类似玩笑,寡人初犯,万望爱妃恕罪!……”
    怀王话声未落,郑袖“扑哧”一声,破涕为笑了。
    作一代王妃也真不易,要姿色超群脱俗以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要能歌善舞以媚君,还要能假戏真做以欺世。郑袖具备这诸多条件,故不仅能够获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不衰,权主六宫,还要控制整个楚国和天下。千军万马未必能征服一个大国之君,郑袖的恶作剧却将怀王治得服服帖帖,他主动问郑袖:“爱妃不是有话跟寡人商量吗?快快请讲。”
    郑袖见问,倒反吞吐起来,似乎所要说的话十分碍口,故作思量再三才说:“臣妾有一事相求,不知大王肯应允否?”
    怀王慷慨地说:“爱妃所求,有何不允,哪怕肝脑涂地,朕亦乐而从之!……”
    郑袖卖足了关子后说道:“臣妾所求,实为大王,何需大王肝脑涂地。”于是她将请屈原教子兰的想法及根据说了出来。子兰是郑袖的独生子,时下十六七岁,年龄不大,个头不矮,这也许与父母的遗传和营养有关。原拜令尹子椒为师,子椒老朽昏聩,以其昏昏如何能使人昭昭?况且他很不以教育公子为念,既不传道授业解惑,又不加管束,任其所为,久而久之,岂不荒废了公子的学业!郑袖早就对子椒不满了,但苦于无更佳的人选,便一拖再拖,直至今日。不意屈原突然进宫,岂不天赐良缘!屈原不仅知识丰富,学问渊博,而且道德高尚,洁身自好,子兰以之为师,必能学有所成,出息成胸有文韬武略,行能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材。这是郑袖欲让子兰拜屈原为师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至于她的隐私,自然不会向怀王吐露分毫。听了郑袖这些颇有见地的精辟分析,怀王大加赞赏,夸她有眼力,识真金,不愧是当今女中之豪杰。原来怀王也有此意,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呀。事情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讲定了,次日颁旨屈原,令子兰行拜师入门之礼。
    郑袖如愿以偿,欢天喜地地服侍怀王上床,共享鱼欢水乐之美,露滴花开之甜。然而郑袖却是在强作欢颜,她及早地吹熄了能让人辨别真伪的灿灿烛焰,这样以来,匍匐于自己凝脂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玉般胸膛上起伏摇荡的仿佛不再是那个皮屑飞散的大虾米,而是一位峨冠博带的美男子,于是她使出一个淫荡女人的浑身解数,助其兴,成其欢,销其魂,失其魄,成就其甘美……
    应该承认,郑袖所谈的那些理由和根据是存在的,也是真实可信的,除此以外,她还有另外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一,她看得很清楚,用不了多久,屈原的声誉和地位必超过子椒和靳尚,子兰既是他的弟子,必支持将来废长立庶之举,这样,子兰继承王位便有把握了;第二,通过子兰与屈原的师生关系,自己接触屈原就方便得多了,由接触到频繁来往,直至胶漆难分,最后达到占有的目的。
    根据屈原爱橘的特点,怀王下令将左徒府移至楚宫身后一处多橘的园林内,并御笔亲书“橘园”两个金灿灿的大字,悬于园门之上。橘园内有山,有河,有湖,山光水色,相映成趣,风光甚是秀丽。奇花四处点染,异卉遍植园中,每当仲春三月,溪水潺潺,绿柳抚堤,繁花似锦,百卉弄姿,莺歌燕舞,鸟雀争鸣,好一个神境仙界!夏天则是荷花的王国,避暑的圣名人轶事地——池与池相连,塘与塘相挨,池塘内,碧绿的荷叶平铺水面,荷叶上粒粒晶莹的水珠在闪耀,在滚动,似星斗,若珍珠;荷箭高耸,荷花盛开,或红,或白,或粉,争奇斗妍,芳香四溢;乘小舟池中一游,绕荷转悠,采菱摘莲,观花赏叶,好不舒心惬意!橘林片片,枫树行行,深秋季节,枫红橘黄,又是一番景致,令人赏心悦目。橘园与楚宫的御花园毗邻,中间只有一道蜿蜒的矮墙相隔,两园的游玩观赏者,倘登高鸟瞰,彼此均可相见,甚至可招手致意,高声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谈。
    子兰拜师入门之礼在橘园敬贤堂举行,怀王与郑袖都曾大驾光临,以示对屈原的敬重。朝中文武,郢都贤达,纷纷莅临观光,规模之盛大,气氛之热烈,贽礼之丰厚,世所罕见。自此,子兰常来橘园受业,接受屈原的点拨教诲。子兰长得一表人材,既有怀王风名人轶事流倜傥的风采,又有南后标致俊俏,眉眼传情的神韵,可谓各取其长,龙凤合脉,只可惜跛着一只右足,拐着一只左臂,走起路来一颠一簸,一瘸一歪的,甚是不雅。南后常为此暗自伤心流泪,虽遍访天下名医诊治,但却毫无疗效。
    自从屈原进宫,怀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国宴;自从子兰拜师入门,南后与郑袖出席了隆重的拜门仪式;自从两次与屈原相会,见其仪表,观其风度,视其气质,郑袖便患了一种心病。这病仿佛是圆而软的血块,堵在她的胸口,上不去,下不来,难以排解,使其憋闷,令其窒息,只有肆无忌惮地发泄一通——仰天大笑,痛哭流涕,破口大骂,纵名人轶事情歌唱,疯狂舞蹈,毁坏器皿,严惩下人,才舒心一些,好受一些,因而她常生活失节,仪容失态,喜怒无常,她甚至敢向怀王使性逞强,捋着他的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子哈哈大笑。她尤其轻恼易怒,无端逞凶。有一宫女,不慎摔破了一只玉碗,她命人剁去宫女的右手;有一内侍,在听命时翻了一下白眼,她下令挖去了内侍的眼珠;一日午餐,她嫌厨师烧的菜不合口味,派武士割去了厨师的舌头……人的容貌和心地很难统一,而且往往成反比,尤其是表现在女人身上,容貌愈美,心倒反愈黑,愈狠,南后郑袖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怀王很为南后的病焦心,他怕这朵水灵灵的花会憔悴凋零,派太医轮流诊治,总不见有多大转机。
    这病经常幻化成那位峨冠博带美男子的身影,萦绕在郑袖的心头,伴随在她的前后左右,驱不走,赶不散。每当这种时候,郑袖便心气和平,和颜悦色,甚至常无可名状地微笑,坐于梳妆台前精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梳妆,一修饰便是半天。有时独自一人在室内倾情地弹唱,或者翩翩起舞,精疲力尽而后止。
    御花园内有一座假山,名“荆舒”,意为登上这座荆山,放眼楚天,心情舒畅。荆舒为园中的制高点,占地数顷,气势恢弘,奇峰高耸,怪石嶙峋,林丰草茂,禽名人轶事兽满山。郑袖常登山西跳,愣怔怔地望着橘园出神,毫无疑问,她是在望那位峨冠博带的美男子,这是她们母子的希望。时间一长,她摸出了屈原的行动规律,每天,当晨曦染醉了枫树橘林的时候,他必在橘子湖畔舞剑,雄鹰展翅,燕子穿云,鹞子翻身,闻鸡起舞……一招一式是那样英武洒脱,干净利落,优美传神,令观者魂摇神荡;上午的巳时和下午的申时,他必到溪畔林荫散步,身着白色便衣,巾帻,手执帛卷,或逍遥,或行吟;他书房的灯光常亮至深夜,或通宵达旦。郑袖既把准了屈原的生活规律,便单等他活动于园中的时候,方登山西眺,常常看得如醉如痴。为了观屈原舞剑,她改变了睡至日上三竿方才起身的生活习惯,每日黎明即起,甚至起得更早,为的是能观赏到屈原书房里那橘红色的烛光和那个模糊不清的剪影。晨风吹乱了云鬓秀发,朝露打湿了锦缎斗篷,她全然不顾。那分隔两园的蜿蜒矮墙,虽说并不能遮挡视线,但却使她可望而不可即,依然觉得讨厌。一日,她乘怀王兴致正浓,说道:“兰儿橘园读书,每日出东门,绕南路,甚是遥远。虽说有内侍相伴,车乘迎送,但颠颠簸簸,耗费时光……”
    “依爱妃之见该当如何?”怀王是个急性子,打断了郑袖的话说,“难道能让左徒来后宫教授不成?”
    怀王愈急,郑袖愈缓,她慢条斯理地解释说:“何需劳动左徒大驾,两园只有一墙之隔,倘在御花园的后墙开一便门,情同一园,兰儿前往左徒处受业,不过园中走走,岂不方便……”
    怀王闻听,乐不可支,休看她近来迂迂道道,癫癫狂狂,倒是颇有心计,这个主意想得好,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和车马,何乐而不为!
    不久,后宫墙便开了一个便门,跛脚的子兰橘园受业,确是方便得多了。既有门,自然不会专供子兰一人出入,其子可通,其母也就可过。一日清晨,郑袖照例起得很早,攀上荆舒山观屈原舞剑,看着看着,竟不由自主地走下山去,踱向那个新开的、并不大的、少有人出入的后园门,门旁有小太监把守,但并不盘问——有谁敢盘问南后呢?跨过门去,郑袖径向舞剑的屈原奔去,屈原正聚精会神地舞剑,未发现南后来到身边,依然舒展身姿,挥动长臂,前进后退,左跨右迈地舞个不停。郑袖也不惊动他,隐于一株橘树后边窃观,目不转睛地盯着陆离长剑那寒光闪闪的剑锋。屈原的剑实在是舞得太精彩了,大蟒翻身,白猿献果,银燕入林,苍龙折尾,鹞子钻天,丹凤回首,猛虎下山,雄狮啸天……郑袖看得出神,兴奋不已,竟然情不自禁地喝彩起来:“屈左徒的剑舞得好,真乃专诸转世,要离再生也!……”
    屈原闻声,不由得心慌意乱,满脸飞霞,急忙收束了舞姿,放下陆离长剑,上前见礼:“南后早安!臣不知南后驾到,未能相迎,万望恕罪!”
    郑袖款款上前,十分平易地微笑道:“屈左徒不必如此多礼,您是兰儿的恩师,国之太傅,按民间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俗,我等同辈人也,今后相处,随便些为好。”
    郑袖先给屈原松了松弦,然后解释说:“我习惯于早起散步,园中走走,呼吸些新鲜空气。见左徒正在舞剑,便过来了,一则为左徒之精湛技艺所诱,二则想了解兰儿跟先生受业的情况,是否常惹先生生气……”
    郑袖邀屈原溪畔走走,屈原只好从命。首次单独相处,不可能谈得太多,太深。屈原介绍了子兰学业上的长进,多是些阿谀赞扬之辞,诸如聪明睿智,肯于用功之类。郑袖则希望屈原对子兰严加管教,不能娇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同时又说,子兰身子骨单薄,又跛着一只右足,实在是可怜……
    此后郑袖又到橘园来找过两次屈原,均因屈原外出而未能相见。接着便是屈原忙于拟订各种法律,出使诸侯。这情形郑袖是知道的,她不是那种堕于情网不能自拔的女人,她胸中装着整个楚国,楚国的现在和未来。她知道,现在树立屈原在满朝文武和举国上下的威信是多么样的重要,因而当他忙于国家大事的时候,决不应该打扰。郑袖是个理智能够控制感情的女人,她放眼未来,极力压抑着感情的波动,收敛了放荡的行为。但是,她依然经常命子兰带礼物给老师,吃的,穿的,用的,可供观赏的珠宝,更多的则是各种有价值的书籍,她猜测得出,屈原定然嗜书成癖,爱书如命。
    刚刚安顿下来,屈原便投入了拟订各种法律的紧张工作。这是一项继往开来的浩大工程。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阅资料,先在楚之守藏室①泡了一个多月,翻阅查找,将有价值的书籍资料全都搬进了橘园的藏书阁,以供随时参考;然后又到周都洛阳、鲁都曲阜、齐都临淄等天下藏书最丰富的各大守藏室去安营扎寨,孜孜不倦地查找、阅读、抄录、摘要,因为这是异国他乡,这里的书不能带走。他当了一年书蛀虫,读的书浩若烟海,翻阅的资料车载船装。他曾下大工夫,费大气力,倾注全部心血,研究魏之李悝、楚之吴起、秦之商鞅的变法改革,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①守藏室: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博物馆。
    魏国地处中原,黄河从西北疆蜿蜒穿过,南邻楚国,东与宋、齐接壤,北与赵国毗邻,西邸函谷关,隔黄、渭、洛三水与秦国相望。这里一马平川,是中原水陆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通的要道,全境除黄河以外,无险可守。它处在战国七雄的中心,周围都是觊觎它的强敌,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公元前44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文侯虽然夺取了政权,但却很不巩固,四境以外的强敌不断侵扰,威胁着魏国的安全。在此形势下,魏文侯决定对魏国的政治实行改革,打击归贵族的势力,刷新政治,巩固新生政权;富国强兵,以御外侮,保卫新生政权。他下令求贤,聚集革新人才,师事子夏(孔子弟子)、田子方(子贡弟子)、段干木(子夏弟子),重用李悝、西门豹、翟璜等人,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变法改革。
    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魏文侯时曾任过北地守,后来任魏相,其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在政治上,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即取消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新的封建官僚制度,对新兴地主阶级人士按功劳的大小授予爵位和俸禄;按其才能的大小授予职位,实行赏罚严明的制度。李悝还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徕)四方之士”,他说,父亲有功而使儿子食禄,这是无功而食禄,而且出门就乘坐车马,穿着美丽的皮毛袍子,以为荣华富贵,回家时则有乐队奏乐使其子女安乐,这样就乱了地方上的礼教。有这种情况,就该剥夺贵族之子的世袭俸禄,用这些来奖励外来之士。
    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和“平籴法”。李悝为一般五口之家的农民算了一笔账,认为他们种田百亩(合今三十亩左右),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待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完租税,留足口粮,支付各种费用后,就所剩无几了,连添制衣服也感到困难,若遇上疾病、丧葬等事或国家增加苛税,就更没有办法了。李悝提出“尽地力”的办法来解决农民的困难,这就是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他设想每亩若增产或减产三斗粮食,全国就相差很大的数量。
    李悝主张实行的“平籴法”,用以保障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农民的生活稳定。其办法是:丰收之年,国家按平价多收购余粮;歉收或灾年,国家仍按平时的粮价出名人轶事售粮食。这样以来,即使是灾荒之年,粮价也不会抬高,农民就不会因饥饿而逃亡了。
    “尽地力”和“平鹮法”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
    在法治上,李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保护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总结了春秋以来各国的法律,著《法经》六篇。他认为国家最重要的政事莫过于防止和惩办盗贼,以保证百姓的财产不受侵犯。因此,他把《盗法》和《贼法》两篇放在《法经》的前面,其次是《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总之,《法经》打击的主要对象是盗贼,以维护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
    李悝的这些改革措施,巩固和发展了新生的魏国政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吴起正是在李悝变法期间从鲁国来到了魏国,文侯知其能,任以为将。吴起不负文侯之知遇,西击秦,拔五城以报,巩固了魏国的西部边境;后又与乐羊共伐中山,大获全胜。中山之役后,魏文侯因吴起功大,于公元前406年任命其为西河守。吴起在西河推行李悝的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归结起来可有如下三个方面:一、在政治的上下级和伦常的上下级关系(君臣、父子)上建立起一套封建制的新秩序;二、改革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风俗、旧习惯,教育人民建立封建社会的新风俗、新习惯;三、在经济上发展生产,使府库充实,为边防军提名人轶事供充足的粮草,为魏国的强大提名人轶事供了物质基础;四、改革军制,创建魏“武卒”,以法治军。另外,他还主张“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即任人唯贤。他在西河大胆地从下层提拔了一批拥护改革的新兴地主阶级官吏和军队将领,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他在西河改革的顺利进行。
    公元前383年,吴起因受王错馋害,从魏国投奔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虽然幅员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舟楫、灌溉和渔猎之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旧贵族权力太大,分封的贵族太多,这些人专横跋扈,对上威逼国君,对下欺压百姓,政治腐败,国力衰弱,国内常有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政治上很不稳定,国外则常受因变法改革而崛起的魏、韩、赵诸国的侵扰。在这危难之中,楚悼王即位,他对楚国的落后状况非常担心,目睹“三晋”通过变法逐渐强盛起来,认识到改变楚国面貌的唯一途径是进行社会改革。吴起在魏的功绩,楚悼王早有耳闻,十分钦佩他的政治、军事才能,马上召见之,给予最高的礼遇,任其为令尹,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
    (1)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明法审令”,使大家都知道国家的法令,以便贯彻执行。吴起在楚所行之“法”,基本上是《法经》的内容,用法律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利于在楚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
    (2)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新法规定,分封的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第四代不再享受世袭特权。废除那些远房公族的世袭特权,为在楚国普遍建立郡县制开辟道路。降低大臣的地位,削弱大臣的权力,从而使楚国出现了统一的局面,加强君主集权。
    (3)打击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主贵族。废除了分封制的世袭制度,把剥夺旧贵族的爵位和俸禄给予新兴地主阶级人士。原来楚国的旧贵族大都住在京都,有豪华的住宅,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凭着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互相勾结,朋比为奸,肆无忌惮地破坏变法改革,严重威胁着郢都的安全。吴起用强有力的政治手段,下令严禁私门请托,树立楚国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楚国政治开始清明,官吏逐渐廉洁。吴起又使公私分明,不能以私事妨害公事,不受谗言的迷惑,保证忠良之臣不遭诬陷。不听随便附和的话,不用苟且容身于世的人。办事只要求符合道义,不管别人对此是毁谤还是称赞。把住在京城的旧贵族迁徙到边远的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的荒芜地区,用政权的力量强迫他们离开自己的世袭领地。这对旧贵族是疾风暴雨的扫荡,割断了他们与封地的联系,弄得这些人狼狈不堪,叫苦连天。
    (4)在对国家机关的改革中,吴起坚决执行“用人唯贤”的方针。他雷厉风行地改革楚国庞杂、臃肿的官僚机构,下令“罢无能,废无用”,裁减那些不急需的、可有可无的官员,并且减少官吏的俸禄,把这笔钱拿来俸养那些新选拔出来的军士。
    >
    当时,楚国存在着不少游手好闲的策士和说客,他们不仅不从事生产,反而到处盅惑人心,破坏变法,扰乱社会秩序。吴起下令“禁游客之民,精(纯洁)耕战之士”,使人民安居乐业,从事农业生产。同时,还把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主贵族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开垦荒地。这样以来,农业生产的人数有了保证,社会秩序安定,生产积极性能够发挥,从而使楚国的封建经济获得发展。
    >
    为了改变楚国国贫兵弱的局面,吴起提出“厉甲兵以时争于下天”的主张,用裁减政府的冗员和减损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主贵族的俸禄的经费,“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他要为楚国建立一支魏“武卒”那样的军队,以法治军,奖励军功,提倡耕战,把兵权集中由国君统一指挥。经过这些改革,楚军战斗力大大增强,南征北战,逐鹿中原。
    吴起一方面搞军事改革,另一方面从备战观念出发,加强了都城鄢郢的保卫,把原来只有二版的城墙加高到四版。①
    ①四版:相当于今天二丈二尺左右。
    经过上述这些变法改革,楚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不仅无人再敢觊觎,而且不断向外扩展,使许多国家闻名丧胆。十分可惜,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因楚悼王突然死去,遭到旧贵族的疯狂破坏而夭折了,所以楚国这次强盛只是昙花一现。秦国在东周时期,是个文化落后的国家。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立,下令求贤。卫人公孙鞅(仕秦有功,封于商,号商鞅)应募入秦,得秦孝公信任,变旧法创立新法。秦的旧势力较小,因而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使秦成为七雄中的第一强国。
    公元前359年,商鞅进行了第一次变法,其要点为:
    (一)组织民户。重编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什伍各家互相纠察,一家作奸犯法,别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同受重罚。
    (二)加强劳动力。户主如有两个儿子,儿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分家各自独立谋生,否则加倍出赋税。
    (三)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各按功劳大小受爵赏;私斗的人,各按犯罪轻重受刑罚。商鞅制定秦爵分二十级,一至八级为民爵,九级以上为官爵,安民立功得爵,受各种优待,有机会成为中小地主。
    (四)崇本(耕织)抑末(商贾手工业)。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超过一般人产量的得免徭役。工商和游手贫民,连同妻子没入官府做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婢。
    (五)变领主为地主。无军功的宗室(贵族领主),一概废除他们的名位,按军功重新规定尊卑爵秩等级,各依等级占有田宅臣妾(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
    秦国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不穷乏)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农村)邑(城市)大治。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变法,使秦国更进一步的地主政权化。
    (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二)开辟阡陌封疆(田间分疆界的土堆),承认各人新辟土地的所有权,按各人所占土地面积定赋税。
    (三)划一斗、桶(斛),权、衡、丈、尺,全国货物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易,有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四)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革除残留的戎狄旧俗。悬赏招徕邻国农民到秦国种地,给田宅,免兵役,使专力耕织。秦民服兵役,轮番出战,常有余力。秦足食足兵,有战必胜。
    商鞅两次变法,破坏了领主的宗族制度,也限制了地主的家族制度,使秦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无比的统一国家。秦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即位,车裂商鞅,杀商鞅全家,但商鞅新法却基本上相沿不变。
    除此以外,屈原还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周礼;楚盛王之法制术数;赵烈侯的新法,“以仁义,约以王道”,“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以及申不害的“术道”等等。
    一切准备——主要是资料的准备——就绪,屈原便开始了拟订各种新法的紧张战斗。他基本上断绝了与外界的来往,一则新法公布前要绝对保密,二则排除干扰。他将床榻搬进了书斋,夜以继日地工作,困倦已极,蜷曲于床,曲肱而枕,和衣而寝,略作休息。在鄂渚时,屈原从强人手中救了一名少女,名婵娟,十六岁,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甚是可怜。应婵娟姑娘之苦苦哀求,屈原将其收为义女,留在身边,情同骨肉,相依为命。婵娟虽出身微贱,命运不济,但却聪明颖悟,轻盈玲珑,俊俏洒脱,且极其能干,每日照料屈原的饮食起居,真情实意,犹似贴身小棉袄。她既感激屈原的救命之恩,又十分敬重他的人品和学问,尊之若父,戴之若天,总以“先生”称之。为了节省时间,一日三餐,均由婵娟将饭送到书斋来吃,屈原每每一边工作,一边进食,或者干脆忘记了吃饭,婵娟提醒催促,无济于事,害得她一遍又一遍地为之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热,有时一天仅用一餐,且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经常出入屈原书斋,伴其工作的还有另一个青年,这便是助手宋玉。宋玉是怀王派来协助屈原拟订新法和改革方案的,他的任务是保管书籍,查找资料,抄抄写写,料理日常事务,犹今之文书或秘书之类。这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有着超群的仪表和出类拔萃的机敏,且酷爱文学,能写很漂亮的辞赋,这也许是怀王派他来做屈原助手的重要原因。宋玉深感怀王的隆恩盛德,决心借此机会向屈原学习,时刻以师事之。
    有了前人的成功经验,经过鄂渚一年的实地考察和工作实践,屈原对楚国的社会现实了如指掌。他人的先进经验与楚国的实际相结合,便是屈原所拟新法的内容。自幼博览之书犹一座高耸的巨峰,屈原矗立于峰巅之上,鸟瞰天下,放眼未来,所拟之法必将绚烂璀璨,映照得楚国大地一片光明。
    正当屈原拟订新法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的时候,忽有家丁乘风破浪从乐平里赶来,原来屈原那八十高龄的祖母就要离开人世了,弥留之际,嘴里总在含混不清地念叨着“平儿”的名字,大约不看这掌上明珠一眼,老人是难闭上眼睛的。为了随老人的心愿,也为了让老母亲少受一点病痛的熬煎和折磨,伯庸派家丁来郢都招屈原速归故里。
    屈府家丁的这些话是在书斋外跟宋玉说的,他欲找屈原,宋玉拦阻,他便风风火火地陈述了这必见屈原的理由。其时书斋内的屈原正攀在一个高凳上,探身去找那放在书架上的书简,闻听此言,突感热血上涌,头晕目眩,从高凳上跌落下来,额头撞在几案上,顿时血如泉涌……

举报

第13章法令出台朝野波动
    却说屈原攀在高凳上,正探身翻找书简,忽闻祖母病危,犹晴天霹雳,乱箭穿心,顿觉热血上涌,头晕目眩,竟跐翻了高凳,斜身摔于地当中,额头撞于几案上,血如泉涌。室外正在与屈府家丁谈话的宋玉,忽闻室内有重物坠地之名人轶事声,接着便是呼唤与呻吟。宋玉闻声闯进书斋,见状大吃一惊,忙命人唤太医前来缝合包扎。经过一阵忙乱之后,头缠绷带的屈原被安置在书斋内的竹床上静卧休养。虽说只撞了一道口,流了一些血,绝无性命之忧,但养伤期间,怀王、南后及陈轸、昭睢、景博民等文臣武将都曾来橘园探视过,宋玉、婵娟则侍于左右,昼夜不离,子兰也不时过园来问病请安。屈原的伤病不要紧,休息三五日便下床继续工作了,要紧的是如何回复乐平里来的家丁。祖母弥留之际盼孙早归,哪怕只看一眼,也可以瞑目心安,欣然离去了,因而他不能不归,况且祖母是位令人敬仰的长者,她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纵然家事、世事杂乱如麻,委屈、诬陷、攻击同时袭来,她也能够泰然处之,欣然应付,不乱方寸;她有泰山一样坚强的意志,哪怕天塌下来,她也不低头,不弯腰,不屈膝,不媚俗,我行我素,照样走自己的路;她春风一样和蔼,朝阳一样慈祥,儿子常年不在家,整个家族都靠她一个人维系着,亲戚、朋友、邻里的关系都处理得十分得体,她尤其好善乐施,肯济人贫困,宁可自己生活得拮据些,也要千方百计地周济他人,有借粮者,她总是大斗出,小斗入,无力偿还者,亦不讨要,故四乡八邻,有口皆碑。然而,草拟法令的工作刚刚开始,新法早一天出名人轶事台,楚国就早一天强盛;晚一天问世,就多一天受气挨打,被人欺凌,百姓就多受一天苦难。家事再大亦小,国事再小亦大,为了早救民出水火,为了大楚早一天富国强兵,更为了及早实现天下统一的理想,他必须抓紧草拟各种法令,不能在这关键时刻回家为祖母送终。祖母是通情达理的,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功于国,有惠于民,如今自己正在按她老人家的教导行事,相信她定会原谅自己的不孝。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愿以制法革新之伟业,来赎这不孝之罪。
    怀王颁旨下诏,命屈原速归,他甘愿承受抗旨不遵之罪,为的是新法早些出名人轶事台;臣僚们纷纷前来规劝,他一一婉言谢绝;宋玉、婵娟苦苦哀求,他谆谆教诲其要以国家民众为先。他压抑着满腔悲痛,饱蘸着辛酸的泪水给父亲伯庸写了一封长信,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来人带回。因为祖母重病在身,在自己尚未进京之前,父亲便离开郢都回家奉侍祖母去了,对郢都的近况不甚了解,因而屈原详叙进京后怀王知遇之恩,围绕着变法革新朝内所进行的激烈而复杂的斗争,怀王变法的决心,自己正奉旨草拟新法,不得分心,希望能得到父亲的谅解,并求父亲将这封信读给祖母听,相信她必能支持孙儿这种先公后私,先国后家的举动……
    屈原终究没有回家,他在抓紧赶拟各种新法条文。虽说撞伤早已愈合,但他总觉得头昏脑涨,力不从心,且眼前常冒金星,这也许是撞那一下,外伤虽愈,内伤未好;也许是祖母病危的消息对他的刺激太大,回去怕影响工作,不回去又总念念不忘;也许因近来拼得太狠,劳神太大,耗精太多,睡眠太少;也许兼而有之,不知道,反正他的身体一天天在消瘦,他的面容一天天在憔悴,他的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大家十分忧虑,都在担心他会垮下去,纷纷好言相劝,劝他休息几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却无济于事,他依旧埋身书简,伏案疾书。平时,他的脑海里总是跳跃着那些闪光的、古人和未来的法律条款,只有当精疲力尽,曲肱和衣略作休息的时候,面前才浮现出祖母那光辉的形象和对自己的隆恩盛德,这既是梦中的幻景,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令其永难忘怀。
    隔代亲,奶奶亲孙儿,没有二心,这是人的天性,家家如此,人人如此。然而,屈原的祖母柳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小屈平生来白白胖胖,像个瓷娃娃,十分讨人喜爱。尤其是他那对机灵的、水汪汪的大眼睛,能够表情达意,逗人情趣,惹得多少姑姑姐姐、婶子大娘禁不住要捧着他那胖胖的脸蛋亲几口。一周岁后他开始呀呀学语了,小嘴甜得抹了蜜似的;再过一两年,便成了笼中的鹦鹉,枝头的巴哥,常逗得人们笑岔了气,笑弯了腰。这样的孩子,谁个不亲,哪个不爱,简直成了祖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整日揣在怀里怕烫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时刻都捧在手心里。作为贵族,屈府虽说几世前就已经败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目下男仆女佣依然有十人之多,老太太却一直亲自带着这位宝贝孙孙,莫说奶娘、保姆、丫鬟,她不放心,就连孩子的生母修淑贤,她也觉得不甚牢靠,因而索性昼夜置于自己身边,白天抱着,夜里搂着。小屈平因在祖母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少有活动锻炼的机会,两岁了,还不会坐,人们都说:“让他奶奶抱尖尖腚了。”祖母跟屈平,仿佛血相通,脉相连,神经相系,屈平欢天喜地,祖母心花怒放;屈平愁眉苦脸,祖母闷闷不乐;屈平患病,祖母心痛;屈平发烧,祖母心躁;屈平不思饮食,祖母食不甘味;屈平失眠,祖母夜不安寝。夏天,屈平睡觉,祖母手摇巴蕉扇,为其驱赶蚊蝇;冬季,小屈平的腿脚冻得冷若冰雪,祖母就将其拉到自己的小腹上,用体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一点点给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热;有一次,屈平患了重病,一连七天七夜昏迷不省人事,水米不进,祖母命人请来了道士,为其念经祈祷,请来了巫师神婆,为其跳神驱邪,自己则将小屈平紧紧搂抱于怀中,默默垂泪,坐了七天七夜,臂膀都压得胀麻酸痛了,修淑贤欲替换一会,她严厉拒绝,直到七天后小屈平转危为安,她才一头栽倒在床……
    屈平愈想愈伤心,愈想愈惦念着祖母,愈想愈感到内疚。祖母病重期间,他只回去探望过一次,其时她已骨瘦如柴,但精神尚健,还能抓着他的双手谆谆叮嘱。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祖母如今怎么样了呢?他真想插翅飞回乐平里,飞回祖母的身边,一头扑进她的怀抱,放声恸哭一场,从此不再离去,昼夜守候服侍,喂水喂饭,煎汤熬药,端屎接尿。然而,当他刚刚打了一个盹,或者矇矇眬眬睡了一小觉,睁开惺忪的睡眼,回到清醒的现实中来,静下心想想围绕着变法改革所进行的激烈斗争时,只好将梦中的酸甜苦辣吞咽腹中,毅然决然地走到宋玉为他备就的清水盆前,躬身撩几把冷水浴面,使自己变得更清醒些,精神抖擞地重又投入紧张的工作。
    经过近三个月的昼夜拼搏,一系列新法终于草成,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怀王御览钦定,怀王面前呈现着漫漫坦途,一片光明。新法出名人轶事台,似一声炸雷响过,风在呼啸,云在奔涌,雨似瓢泼,大地在震颤,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河在奔腾。面对着这同一件事,在同一时间里,有人在欢呼歌唱,有人在奔走相告,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暴跳如雷,有人策划于密室,有人四处扇风点火,有人在秘密串联……
    为了统一思想,不顾屈原的阻挠,一日早朝后,怀王将子椒、靳尚、陈轸、昭睢、景博民等左右楚之朝政的重臣留下,就是否需要变法改革,应该怎样进行变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唇枪舌剑无异于刀光剑影,争辩得十分激烈。景博民是在屈原进京不久便被调于朝中任莫敖之职的。怀王首先讲话,他说:“楚自先祖庄王称霸以来,至今二百八十余载,时漫漫,路漫漫,楚一直在墨守陈规,因循苟且。时至今日,七雄并起,强秦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大楚这块肥肉,不断侵凌骚扰,弄得我西部边疆民无宁日。先君悼王曾任用吴起变法,一年大见成效,国势骤强,南收百越,北并陈、蔡,还打退魏、赵、韩的进攻,向西打过了秦界,后又攻魏,战于州西,出于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惜乎悼王早崩,吴起惨死,变法失败,楚又一天天沦为衰落。当今诸侯纷争,弱肉强食,法古之学,已不足以制今。倘再不思变革图新,总有一天,我们将面临亡国灭族之祸!值此礼乱兴邦之时,望诸位爱卿与朕风雨同舟,共襄盛举!”
    这里,怀王定了调,调了弦,法是一定要变的,希望众卿与自己同心一德,共推新法,但代表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主贵族利益的一伙,还是按捺不住地要站起来反对,他们似乎要力挽狂澜,坚决阻挠变法改革的实行。靳尚首当其冲,他说:“陛下,变法是关系到社稷百官之大事,还需审慎以行。”
    似睡非睡,眼半睁半闭的子椒附和道:“上官大夫所言极是,要权衡利弊,多方思虑,以保万无一失。古人云: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依臣之理解,古人此言之意是:无百利不变,利少弊多不变,有利有弊不变,利多弊少亦不变,总之,要有十分的把握。倘轻易变法,改弦易辙,民心则必浮动,国势则必削弱。”
    屈原听了这些反对变法改革的陈词滥调,很是气愤,但他却并不激动,慢条斯理,但却义正辞严地驳斥道:“令尹此言差矣!商汤周武所以称王,正因其勇于革除旧制,不墨守先王陈规陋俗;殷纣夏桀所以灭国,正是由于其陈陈相因,不思改革。古人云:‘三代不同礼而王,五强不同法而霸。’先祖庄王在位二十余载,灭国二十六,扩地三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正是变法改革的结果。由此可见,王道霸术,贵在变法,富国强兵,势有必然!”
    子椒那半闭着的小眼突然睁大,以老卖老地高声斥道:“够了!一个乳臭未干的黄牙小儿,竟然在大王与众位尊长面前大谈变法,真不知天高地厚也!谈什么庄王称霸,悼王变法,你知道多少楚国的历史!……”
    怀王听不下去了,他声色俱厉地说道:“请令尹放尊重些,自古‘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屈爱卿年齿虽轻,却系朕所任命之当朝左徒。屈爱卿奉朕之命,遵朕之旨而拟新法,新法既成,朕钦定后方宣,你这样讲话,将朕置于何地?如此孤傲狂妄,楚廷这潭浅水,还能容下你这条大鱼吗?……”
    子椒虽老朽昏聩,倒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两只小眼眯成了一条线,脸臊得像红布,讷讷半天才说了句“臣知罪……”,这自然是言不由衷之语。
    怀王既然训斥了子椒,屈原也就不便再说什么,廷上沉默了许久。是屈原打破了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默,他说:“平不敢说深明楚之历史,倒也略知一二。远的且不说,先君悼王之后,变法中止。贵族拥兵自重,主君形同虚设;井田荒芜,民不聊生,公侯子弟无功受禄,能人贤士纷纷离去,故世有‘楚材晋用’之说;面对国库空虚,荒田遍野,兵甲怠战,民心涣散的危险局面,达官贵人却在歌舞升平,横征暴敛,完全置国计民生于不顾,长此以往,正如方才大王所言,必遭亡国灭族之祸……”
    靳尚终究是个狡黠之辈,当屈原这样侃侃而谈的时候,他那瘦削的瓦刀脸拉得更长了,两只豌豆似的鹞眼滴溜溜乱转,像是在搜寻猎物,又像是在玩味对方谈话的内容,搜索枯肠地研究对策,高耸而尖端带钩的鹰鼻不时地抽搐耸动,这大约是捕捉猎物前的本能动作,那鼻尖还一啄一啄的。他改变了主题问道:“新法说要治危图强,就得奖励耕战,立垦荒之令,求清正之官,去害民之吏,建忠勇神武之军。请教左徒,这些法令条文究竟何意?”
    靳尚的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弯,想打屈原个措手不及,仿佛一只绿头苍蝇,正在改变阵势找缝下蛆。哪知新法早已吃到了屈原的肚子里,咀嚼得稀烂,然后又吐了出来,靳尚岂能问住!靳尚的话音刚落,屈原便滔滔不绝地宣讲道:“垦荒之令便是将公田分给耕者,按亩纳税,有余归己,打破封疆之界,奖励开荒造田;所谓求清正之官,便是废除分封世袭之制,广开贤路,唯才是举;害民之吏指的是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巧取豪夺,敲骨吸髓之贪名人轶事官污吏,那些以权济私者亦在其列;建忠勇神武之军,就是明白地告诉国人:奖励公战,严禁私斗。凡杀敌立功者,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破格提拔;凡怯战不前者,即使公侯贵族之后,也严惩不贷!若依此法而行,国人定以公战为荣,私斗为耻,一支无敌无畏之军,便指日可待了。”
    子椒对新法怀着刻骨的仇恨,他自己称作“疾恶如仇”,因而尽管刚刚认罪不久,又怒不可遏地瞪大了半睁半闭的双眼,恶狠狠地说:“如依此法,势必使贵贱不分,上下颠倒,公族卑弱,社稷无靠。刁民将犯上作乱,为所欲为,天下岂不就要大乱了吗?”
    封人熊忠臣虽然只有三十几岁,思想却极其古板,对新法格格不入,他随声附和说:“近几年来,风不调,雨不顺,地震山崩,此乃天象示警,万不可变法。”
    靳尚看准了火候再加议论:“是呀,天意不可违,先王之法不可变,大王若一意孤行,必遭天下非议与指责。”
    陈轸素来十分稳健,不轻易发表意见,靳尚竟敢指责大王一意孤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正言厉色地说道:“常言道:‘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大王既已决定变法,就不必再与众人商议,这样七言八语,反倒容易动摇决心。变法已如箭在弦上,不可不发,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绝不徘徊动摇。每行一事,难免要遭人非议与指责,更何况变法改革之壮举呢?‘愚者请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既然变法改革利国利民,将使我荆楚富国强兵,何乐而不为!我主莫要顾忌庸臣愚民之七嘴八舌,成大事者不谋于众,锐意变法,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吧。”
    昭睢不愧为武将,开言吐语则必火药味甚浓,他张大了嗓门吼道:“汤武不尊古而强,殷夏不变法而亡,此乃历史之教训。大丈夫立世,当一展平生之愿,我主大胆变法就是,有胆敢挺身反对者,臣统率之十万大军必将其踏为齑粉!”
    顽固派是决不肯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也不会因为有人要将其踏为齑粉就畏缩不前,只是随机应变,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斗争策略罢了。子椒虽身为令尹,但却不敢与昭睢针锋相对,他避开了锐利的锋芒,再次将矛头指向了屈原。指向屈原不无道理,因为是他力主变法改革,是他盅惑怀王不顾祖宗的遗训,而且他刚进京,才任左徒,年轻毛嫩,毫无根基,在子椒看来,屈原远非自己的敌手,他气势汹汹地质问说:“屈左徒,你置先王之法于不顾,定要更改,居心何在?……”
    靳尚见子椒出言不逊,恐招惹灾祸,急忙提醒道:“令尹,请冷静点!……”
    子椒仿佛突然年轻起来,一改老朽昏聩之旧态;又似乎为了社稷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山之安危,早已将自己的死生祸福置之度外,他气冲牛斗地说:“社稷安危,在所必争,我冷静不了!”
    熊忠臣故作十分友好地说:“左徒,你不可违背众意,更不可违背天意!……”
    屈原欲义正辞严地反驳,忽有一阵香风飘来,接着便是叮叮当当的环珮声和窸窸窣窣的衣裙声,众宫娥簇拥着南后郑袖飘然而至,她款步来至怀王面前,深施一礼道:“变法改革之事令大王心烦意乱,臣妾心中不安,近日演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了一段新舞,不知可能为大王分忧解愁?”
    子椒、靳尚等人,个个锁眉凝宇,讨厌郑袖的这种举动,欲献歌舞,尽可到后宫去,朝堂之上,岂是嫔妃戏耍之所,真是不成体统!……
    怀王却不以为然,大约是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以为常之故,问道:“爱妃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何舞?”
    郑袖答曰:“长剑之舞。”
    郑袖这样答着,不等怀王表态,便命令殿后奏乐。随着一声令下,音乐渐起,隐隐军鼓声中,郑袖引长剑起舞,众宫娥伴舞,歌曰:
    一柄长剑兮一头鹰,
    相辅相成兮各逞雄。
    所向披靡兮斩邪恶,
    扶摇万里兮傲凌空。
    两强相遇兮智者胜,
    光照千古兮青史留名。

    显而易见,郑袖所颂之长剑与屈原的陆离剑不无关系,雄鹰究竟指谁,是怀王?还是她郑袖自己?令人费解,怀王却理解成除他莫属,哈哈大笑道:“光照千古,青史留名,好一个爱妃,你一剑挑破了一个千古不灭的真理。两强相遇智者胜,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字眼啊!”说着他拔出佩剑,当空一挥,寒光闪闪,阴森逼人,说道:“众位爱卿听着,变法图强,昌盛我荆楚,上合天心,下合民意,此乃秉承先公遗训,孝顺列祖列宗之举。”说着他擎起宝剑,将几案上一只碧玉酒樽击而破之说:“从今往后,有敢议变法之非者,有如此樽!……”
    事已至此,文臣武将,自然无敢再强谏者,朝廷之上,庄严肃穆,犹阴沉的天空,一场暴风骤雨,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荆楚大地。
    屈原主持变法改革,怀王授其龙泉剑一把,朝廷内外,举国上下,有敢反对实施新法者,先斩而后奏。
    怀王拜昭睢为大司马,统率全国军队,有敢割据一方,不行新法者,兴师讨之,以军权佐屈原推行新法。
    新法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利益,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意志。贵族中的大多数,从骨子里讲都在反对新法,但一个个都精得像鳖,谁也不愿做那先烂的出头椽子,都在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态度对待新法,故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新法之行犹风雨雷霆,锐不可挡,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汉平原,荆楚大地,山欢水笑,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然而,变法改革并非没有阻力,子椒父子便是变法途中的拦路虎,绊脚石。长子司马子玉,官为司宫;次子司马子银,官为新造塩;三子司马子金,官为监马尹。其实,兄弟三人全都是不学无术之辈,酒囊饭袋之徒,既无功于国,又无惠于民,靠着贵族的特权和父亲令尹之权势,方爬上这高官厚禄的宝座。
    一天,朝阳未露,霞光满天,染红了楚之荒城丘野。夏浦南门外,残垣断壁,遍地瓦砾,一根象征世袭权力的封疆神木,茕茕孑立地耸于今尹子椒的封地上。子玉、子银与家臣、家将十数人在神木周围徘徊。子玉阴沉着脸,手扶神木默默地望着远方,像似在对二弟子银,又像似在自言自语:“四处都在废井田,开阡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隶垦荒造田,贱民涌入军旅……一切全都乱套了!”
    子银翘首冀盼似的说道:“左司马甘龙呢?右司马乔柱天呢?他们为何还不及早动手,难道他们的兵器利刃都是吃素的吗?……”
    子玉解释似地说:“屈原办事雷厉风行,一夜之间,昭睢控制了整个兵权……完了!二弟,屈原马上就要来拔神木,废除我家世袭封地,把田分给百姓们耕种……”
    子银咬牙切齿地说:“不行!这神木是先公所赐,它是爵位的代表,权力的象征,决不能让他们拔除!传令下去,封地之上,所有人等,一律不得依新法行事,倘有违者,格杀不赦!”
    众家将齐声应“是”,分头传令督察去了。
    有一家臣名崔嵩,惴惴进言道:“新造塩,左徒三令五申,国家大权,均归主君,贵族大夫,无一例外,还望三思而行……”
    子银不等崔嵩将话说完,雷霆震怒,吼道:“又是左徒!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各为其主,你为何总为屈平说话呢?而且我并未侵犯国家大权,捍卫自家利益,难道那屈平也要干涉?”
    “这个……”崔嵩正欲申辩,说明司马氏之为正是在阻挠新法之推行,左徒不仅有权干涉,还要治罪。但是,话未出口,有一家将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奔来,禀报说:“这一顽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竟敢违背家主之命,依左徒垦荒之今,擅自垦荒造田,且不听劝阻,已被小人捉拿斩首,四乡之民,都不敢乱动了。”
    子银拍着这位提人头的家将说:“干得好,回头重赏,将这首级挂于神木之上,号令百里,以儆效尤!”
    家将奉命将垦荒者的首级悬上神柱。忽有嘚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子金打马疾驰而至,滚鞍下马,抱拳施礼道:“两位兄长都在这里……”
    “你来干什么?”子银见了弟弟,十分厌恶,强压怒火质问。
    子金诚恳地喊了声“二哥”,却惹得子银暴跳如雷:“我没有你这样的兄弟!司马家族出了你这么个叛逆者,帮虎吃食,助纣为虐,亏你还有脸来见我们!……”
    子金苦口婆心地劝诫道:“二位兄长,你们骂我,打我,都无不可,但我还是要诚心诚意相劝。屈左徒严刑峻法,令行禁止。昨夜于汉水之侧,亲自监斩反变法者数百,河水都染红了。弟念骨肉之情,特来禀告二位兄长,望兄长审时度势,权衡利害,以免不测!”
    子银嗤之以鼻道:“好一个怕死鬼,难怪会背叛祖宗!……”
    “二哥,变法改革,势不可挡,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再一意孤行了!纵然你自己不惧死,也要为这个家想一想呀!……”子金几乎是在哀求了。
    子银目瞪若铃,射出了两束蓝蓝的凶光:“家,你也配谈这个家?这个家完全毁在你的手里,整个司马氏完全毁在你的手里,祖宗在天之灵决不会饶恕你这个贼子!”
    子玉虽身为长子,但生性怯懦,素来胆小怕事,见两个弟弟剑拔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张,忙上前劝说:“自家兄弟,有话不能慢慢说吗?何必要这样大呼小叫呢?……”
    子银根本不听劝,依然怒发冲冠:“大哥,愿说,你在这儿跟他慢慢说吧,子银我心如铁石,决不与叛徒为手足!”说完,带领家将忿忿而去。子玉很显出左右为难的样子,有顷,追逐子银去了。不到黄河心不死,子金见状,高呼着两位兄长的名字,打马追去。
    陈轸、昭睢、景博民、夏浦郡守吴祖德及众兵将、侍卫偕屈原视察废井田、开阡陌的情况,从远处徜徉而来,陈轸赞叹由衷地说:“左徒安邦之才,果然收到了旋转乾坤之效,变法才几天,就使昔日颓败之荆楚,面目一新!”
    屈原的心情与陈轸相反,他并不满意所取得的成果及眼前的景况,他低声叹息道:“变法并非一帆风顺,垦荒令虽颁,可诸位请看,这荒山野丘,为何竟无人开垦呢?面目一新,新在何处?”
    吴祖德既惭愧又有些心惊肉跳地说:“垦荒令早已宣讲多次,并不时派员四处督促检查,但是……”
    屈原颇有些性急,他打断了吴祖德的话说:“我要看到青山满目,绿田遍野,不要‘但是’。命令你的下属照章执法,阳奉阴违,借故推诿之官吏,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罢黜不苟!”
    吴祖德羞红了脸,使劲低垂着头,且浑身在微微颤抖。景博民见状,忙为之开脱说:“夏浦系令尹子椒之封地,子椒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三个儿子亦皆朝中重臣,他们既处心积虑地反对新法,吴太守自有其为难之处……”
    忽有人高叫:“你们看!……”
    众人闻声举首望去,眼前威然屹立着一棵神柱,上边还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吴祖德介绍说:“这是令尹封地上的传世神柱……”
    屈原眯起双眼,愣怔怔地盯着这棵不可侵犯的神柱,自责似地自言自语道:“封疆神柱,传世之物……上边还挂着血淋淋的人头,难怪垦荒令在令尹的封地上行不通……”
    正当屈原这样聚神凝思的时候,有一位老人悲凉的哭声随风飘来:“天黄地绿,鬼哭神嚎……”一霎时,悲嚎的老人从路边的灌木丛中窜将出来,扑倒在神柱面前,伸出双手像是要抱那颗人头:“儿子……我的儿子!谁让你去垦荒?为什么要去垦荒?”
    吴祖德吃不住了,他上前一步,指着痛不欲生的老人斥道:“大胆贱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休得放肆!站在你面前的是左徒屈原大人。”
    老人闻听,先是一怔,左徒?继而扑向屈原,抱住他的双腿,撕肝裂胆地呼喊:“还我的儿子,你还我的儿子!都是为了你的垦荒令,他们才杀死了他,你抬头看看吧!……”
    吴祖德被弄得惊慌失措,命侍卫立即处死这个招惹是非的老家伙,屈原坚决制止了他,说道:“儿子的死对老人的刺激太大了,他的儿子为垦荒令而死,于是他便恨垦荒令,更恨我这位拟订垦荒令的左徒,此系情理中的事,无可厚非。”
    屈原是这样理解一位疯癫老人,但老人却丝毫也不理解他,依旧在大呼小叫:“告诉你,左徒,再也没有人相信你的新法了,全是些骗人的玩艺!……”
    面对着疯癫老人的高声叫骂,屈原毫不介意,却在询问大家对此有何感想。吴祖德唉声叹气地说:“变法,难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新法却推而不动,且激起先君老臣、公室贵族的纷纷怨恨……”
    景博民似乎看得比较全面些,他说:“不错,公族、大夫、贵戚中的大多数反对新法,这是变法的阻力所在,但据我所知,官吏和百姓却是欢迎新法,拥护新法的。”
    屈原低头不语,若有所思地走来走去。有一高个中年,仪表堂堂,既文静又洒脱,他鼓足了勇气说:“左徒,恕草民冒昧,欲法行无阻,贵在信诚。”
    屈原停住了脚,抬头望着面前这位眉清目秀的“草民”,似在咀嚼他的话:“信诚?”
    高个中年接着说:“此处百姓久居令尹封地,不得不遵行其家法。如欲使新法畅行无阻,左徒必先取信于民,而后方可驱万民实施新法。”
    “好,说得好极了!”屈原拍手叫绝,“请问尊姓大名?”
    “鄙姓张,单名一个‘庚’字。”
    “张庚,好响亮的名字!现居何职?”
    “令尹庄园一名公士。”
    “你认为垦荒令该如何推行?”
    张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易民而垦。”
    “怎么个易民而垦法?”
    张庚慢条斯理地说:“夏浦、鄂渚、鄢郢诸地,人口密集,且公族、贵戚、大夫、先君老臣多居于此,长期以来,他们盘居压榨,鱼肉百姓,百姓谈虎色变,如何敢执行新法,垦荒造田呢?为使垦荒令能够顺利推行,莫若放无功之公族贵戚到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南荆榛未辟之地垦殖,以自食其力;移穷乡辟壤、瘦山恶水之民来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汉平原垦荒造田,如此以来,垦荒必势如破竹。”
    屈原似在顾虑重重地问:“安土重迁,倘需移之公族贵戚及黔首百姓,不肯背乡离井以徙他乡,该当如何?”
    张庚冷冷一笑说:“恕草民不恭,左徒手中之政权,司马掌上之兵权,难道是供观赏之奇花异葩吗?……”
    好一个“易民而垦”!放无功之贵族垦于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南荆榛未辟之地,且用手中之政权、军权强令执行,屈原早就想到了,只是饭需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在新出名人轶事台的法令中不曾订上。今日张庚既然提出来了,何不支持他试行,来个自下而上,推向全国呢?至于移穷乡辟壤、瘦山恶水之民来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汉平原垦殖,他还真是不曾想到呢,这确是一项可行的措施。看来这张庚,真乃栋梁之材也,应该重用。想到这里,屈原果决地说:“张庚所言,不失为富强之策!”说着,他转向张庚:
    “你立即与我起草行文,布告万民!”
    张庚愣了,不知所措,左顾右盼,半天才说:“我系微不足道之公士,如何能发号施令呢?”
    屈原断然宣布:“我将这块土地,这里的百姓,全都授予你,自即日起,你便是夏浦郡守!”
    张庚愣怔了半天,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在梦中,看看眼前的天,眼前的地,眼前的人,眼前挂着血淋淋人头的神木,方觉此非虚幻,而是千真万确的现实,于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地说道:“敬受命!愿为国效力!”
    站在一旁的吴祖德脸色煞白,头冒虚汗,经霜枯草似的,使劲耷拉着脑袋。屈原瞅瞅他这模样,虽觉可怜,但却不能感情用事,微微叹息道:“吴祖德推行新法不力,本应削官为民,姑念你于今尹封地为官,确有难为之处,故降职使用,回府听候委任。”
    吴祖德战战兢兢地向屈原深施一礼说:“谢左徒宽容之恩!”
    屈原命张庚将神柱上的首级取下,并将四乡民众唤来。这个人是为垦荒而死的,便是维护新法的有功之士,要当众厚葬于此。
    张庚奉命,兴高采烈地前往四乡传唤民众,跟怒气冲冲而来的司马子银撞了个满怀,子银怒斥:“张庚公士,你瞎了狗眼!……”
    张庚滑稽地作了个鬼脸,不无戏谑地纠正说:“太守,二公子,你应该称我张庚太守!……”说完,以鼻嗤之,风风火火地奔四乡而去。
    子银大吃一惊,半天才回过神来:“太守?什么太守?……”
    屈原亦不无戏谑地说:“夏浦郡太守,怎么,不像吗?”
    子银似一只好斗的公鸡,昂首挺胸向前:“屈左徒,张庚是我的家臣,一个小小的公士……”
    屈原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左徒,有权任命下级官吏。你在楚廷为官多年,连这一点也不懂吗?”
    一句话塞得子银喘不过气来,焦躁不安地窜去跳来,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拔剑向前:“屈平,你欺人太甚!……”
    昭睢眼疾脚快,子银的佩剑刚刚出鞘,便一脚给他踢飞,同时上前抓住了他的前胸:“你要行凶杀人吗?……”屈原严峻地:“昭司马,放开他,看他还有些什么话要说。”
    昭睢顺手一扯,将子银扯了个趔趄,险些摔个嘴啃泥。子银定定身,静静神,暴跳怒吼:“这里的天,是我家的天,这里的地,是我家的地,这里的主人是我,是我!……”
    屈原平静如水,但却威严如山,他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之大权,统归主君!贵族子弟,无功不得为官。司马子银无寸功于国,从现在起,免去新造塩之职,并从贵族簿籍上除名!”
    当头一棒,五雷轰顶,子银那嚣张的气焰顿时熄灭。屈原的面孔板得铁青,似阴沉的天空,他命令昭睢道:“在你军队士卒的名册里,加上司马子银的名字。让他先学会怎样当一名士兵,待有军功之后,再行封赏。”
    昭睢抱拳应“是”。子银像注射了兴奋剂,突然精神回位,歇斯底里地指着高耸的神木叫喊:“这神木上刻的可是祖宗之法,这是先君给我家的封地,我既是司马氏之后,就是这封地的主人!”
    屈原轻蔑地一笑:“祖宗之法,不足为训!区区朽木,即刻除之!”
    子银色厉内荏地说:“你……你敢!”
    屈原又是轻蔑地一笑:“大丈夫言必信,行必果,一棍朽木,有何不敢!……”
    说话间,民众奉太守之命,纷纷从四乡赶来,愈聚愈多,将这棵神圣不可侵犯的木桩围得水泄不通。屈原见民众来的甚多,很是欣慰,指着神木高声讲道:“这根木柱不顺天意,不合民情,本官受天之命,顺民之意,要将它拔除。有遵令拔木者,本官将给以重赏!”
    场上先是死一般沉寂,继而众人面面相觑,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头接耳,议论纷纷。侍从持铜盘端赏金立于屈原之侧,屈原告诉大家,令出如山,决不食言!铜盘内的赏金在不断增加,由十两增至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无父无母、无妻无子的壮汉走出人群,奔向神木,躬身把柱,深深运气,将那威严的神木渐渐拔起,用力一推,木桩轰然倒地。场上一片欢腾,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欢呼与喝彩。屈原情不自禁地赞道:“好一个壮士!”说着走上前去,询问他的姓名。这位勇敢拔除封疆神木的壮士叫郭玉德,系令尹府上的一位家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他死活不肯收受赏金,屈原说:“你遵令有功,当受此赏。现任你为都尉,望以后伺机报国!”
    郭玉德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磕头谢恩。
    拔除神木之后,屈原下令,为众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开枷除锁,厚葬死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就埋葬在拔神木的那个坑内。屈原说:“为耕战而死,虽死犹生!愿你们勇于耕战,以报主君之大恩!”百姓们热烈响应,欢呼,跳跃,歌舞相庆,漫漫原野,形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欢呼,这雀跃,这歌舞,此起彼落,一浪高过一浪。
    曾几何时,司马子银的气焰是那样的嚣张,现在蔫了,他蹲在欢乐的人群外,双手捧头,叹息不已,淹没在变法改革的汪洋大海之中……

举报

第14章屈原使齐怀王主盟
    一粒粒种名人轶事子,看来是多么渺小,但它们的奉献却是伟大的,倘无过一粒粒种名人轶事子的繁衍滋生,便无绿的原野,花的海洋,丰收的大地。种名人轶事子从萌发到春深似海,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难与坎坷,墒情不好,地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不足,板结坚硬,瓦砾遍地,荆棘丛生,人踏兽啃,风雨失调。然而,世界毕竟还是花红叶绿,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禽名人轶事兽得以栖息繁衍,人类得以生存发展。花是艳丽而芬芳的,可是,有谁在游园赏花的时候,想到它是孕育于冰雪之中,经历了严冬的洗礼和春寒料峭的考验呢?屈原的变法改革,犹似这种名人轶事子和花,正在经历着种种艰难与困厄,但却是在推进,是在发展。
    拟法以来,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难以料测的风风雨雨,令屈原寝食失节,先前严格的生活规律被打破,许久无暇在橘园内的湖畔柳荫舞剑行吟了。推行新法以来,屈原几乎常年在外奔波,橘园内也就更少见到他那潇洒飘逸的身影。郑袖深知屈原繁忙劳累的程度,十分理解他推行新法急于求成的心情,也就不再朝朝暮暮登荆舒而西眺,因为难见屈原的英姿倩影,两眼茫茫,满心惆怅,徒受霜露之苦。她依然经常让子兰带礼物给老师,不过,如今的礼物由先前的珠宝古玩和书籍变成了高营养的滋补品,诸如人参、鹿耸、燕窝、鱼翅之类。他夜以继日地为国操劳,没白没黑地费心劳神,实在是太需要好好地补一补了。他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楚之社稷民生,也关系到自己的理想与未来,岂可漠然置之!
    ……
    一日,屈原视察夏浦归来,很为张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夏浦的翻天覆地变化所激动,兴奋得一夜不曾成眠。同是这块天,同是这块地,同是这方水土,同是这些人,吴祖德为郡守时,搞得半阴半阳,死气沉沉,新法每推一步,真比登天还难!倘全国的守、令都像吴祖德一样阳奉阴违,新法则非夭折不可。张庚才上任几天,他不惧豪门,不畏强暴,一心只在行新法,强荆楚,富万民,故能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随时准备为变法改革而献身,因而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虎豹居山群兽远,蛟龙在水怪鱼藏。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张庚脚跟站得稳,腰杆撑得硬,手段使得毒辣,公族、大夫、贵戚、先君老臣反倒畏而避之,不敢与之针锋相对,夏浦呈现着贵族狼狈,官吏工作得热火朝天,百姓高兴得载歌载舞的热烈局面。倘所有的守、令都能像张庚这样,倘举国上下都能像夏浦这样,民何愁不富,兵何愁不强,强楚统一天下,有何难哉!……既然睡不着,躺着活受罪,何不爬起来,到园中去活动活动筋骨呢?月末,下弦月高挂西天,月光如水,整个橘园似罩在薄薄的赫黄色轻纱之内,漂浮于淡淡的晨曦之中。屈原手持陆离长剑,徜徉于朦胧的月色里,直趋橘子湖畔。他摘下切云高冠,脱去宽大的绣袍,紧紧腰间的丝绦博带,挥剑起舞——白猿献果、金象卷鼻、黄莺叠膀、枯树盘根、回头望月……一招一式,虽像先前一样娴熟优美,但舞着舞着,却感不似以往那样从容自如,颇有些气喘吁吁,热汗涔涔了。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是精力衰竭,体质下降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显而易见,一是劳累过度,二是久未锻炼。这很使他警觉,看来今后无论怎样忙,不管走到哪里,严格的生活规律不能破,强身健体之举不能废。为了弥补以往的损失,也为了表示今后的决心,屈原有意地加大了活动量,舞了一通又一通,练了一遍又一遍,直舞至月色无光,星斗隐退;直练至旭日东升,霞光满天。
    说来真巧,郑袖许久不曾晨登荆舒观光赏景,排解心扉了,今朝一时性起,忽又五鼓未响而起床,夜色未退而游园,东方未红而登山。她伫立于五针松下,环顾于览胜峰巅,心事重重地等待,怅然若失地翘盼,她在等待谁,盼望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正当她愣怔怔地望着初升的朝阳出神时,忽一转身,那个熟悉的身影突又出现在眼前,这舞剑的熟悉身影化作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红雾在升腾,变作漫天霓霞;化作熊熊烈火在燃烧,烧红了半边天际;化作翩翩彩蝶在飞舞,把这个世界装扮得五彩缤纷;化作一坛蜜酒,她一饮而尽,只饮得热血上涌,神醉身酥。乘着酒兴,她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顾虑重重,勇敢地走下山去,跨过隔开两园的便门,径直奔向湖边舞剑的屈原,边走边想:为推行新法,屈原终日在外奔波,少有机会回郢都一趟;自己亦久未晨起登山,为何今晨偶登,便适逢他远出归来?这岂不是缘分!她愈想心中愈甜,似有密糖在慢慢融化,脚步也就变得急急冲冲。她仿佛心中正有千言万语要跟屈原倾诉,要高度评价他的新法;要热情赞颂他为变法改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要鼓励他胆子可以更壮些,步伐尽可迈得再大些,要衷心感激他对子兰的教育培养,近来子兰的学问大有长进;要关怀体贴他,劝慰他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不要累坏了身体……当她来到橘子湖畔的时候,不再隐于树后窃观,而是开朗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情地赞了句:“左徒的陆离剑舞得真好!……”
    屈原也不像先前那样拘束了,很随便地致了礼,笑道:“不及南后长剑舞万分之一!”二人相见的第一句话,便找到了最好的话题。
    屈原收好陆离剑,穿戴整齐,应南后之邀,陪其徜徉于园内的橘林之中。他的心态较前解放了许多,彼此间的距离也缩短了若干,且每每主动开言,滔滔不绝。他夸公子子兰聪明好学,将来必有造诣;他感南后常有所赠,无功受禄,十分惭愧;他赞南后的长剑舞精彩脱俗,出类拔萃。长剑舞固然技绝姿美,但最令屈原赞叹和感激不尽的还是南后舞的适时,她借献舞之际明确表态坚决支持变法改革,致使怀王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屈原心里清楚,怀王是个胸无定见,轻诺寡信的国君,那次辩论会上,反对变法改革的贵族佞臣对怀王形成了包围之势,陈轸、昭睢等人虽表面上站在变法改革一边,骨子里却都是些观潮派,骑墙派,因而说起话来,理不直,气不壮。屈原虽坚决顶住,但却力单势薄,倘无南后挺身而出,挥剑起舞,很难说会是怎样的结果,哪里还会有荆楚眼下变法改革之蓬蓬勃勃的局面!过去,屈原总觉得南后身上有点令人讨厌的东西,这东西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自打那次辩论会以后,屈原的感觉变了,他觉得南后是美的化身,完美无缺的象征,尽善尽美的标志。她花容月貌,堪称为举世无双之佳丽;她能歌善舞,聪慧过人;她有胆有识,有度量,有涵养;她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坚决支持变法改革,横眉冷对邪恶的势力,有政治家的胆略与胸怀。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能有这诸多优点和长处,实在是世所罕见,古今少有,怎不令人由衷敬佩!……两个人都急于表心迹,致谢忱,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谈自然十分融洽热烈,竟忘记了彼此的身份和地位,忘记了用早点,直谈至日上三竿霜露消,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从此以后,南后常与屈原园中漫步。
    从此以后,南后常请屈原为其写歌编舞。
    从此以后,南后主演或排练歌舞,常请屈原光临现场指导。
    总之,从此以后,屈原与南后的来往越来越频繁。
    楚之变法改革犹一辆破车,在荆棘丛生、坑坑凹凹的道路上辗转,摇摇晃晃,曲曲折折,异常艰难,但却总是在前进。像一只蠡船,风高浪急,明岛暗礁似拦路的野兽、偷袭的强盗,这就要求水手们既勇敢无畏,又谨小慎微,稳操舵,紧划桨,在波谷浪尖上颠簸前进。
    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即使通过变法改革,荆楚迅速变得富国强兵了,也无力统一天下,因此,在外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上必须联齐抗秦,合纵东方六国,并力西向。强秦既灭,剩下的六国也就垂手可得了。在此之前不久,洛阳人苏秦曾游说山东六国,合纵盟于赵之洹水,共推苏秦为“纵约长”,从此苏秦挂六国相印,总管六国臣民。应该说苏秦合纵联盟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此人心绪不正,以此为猎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整日玩弄权术,拨弄是非,制造矛盾,致使合纵联盟迅速解体,重又形成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如今屈原欲再次合纵六国,首先楚、齐结成强大的联盟,以此为核心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结其他四国,共抵强秦。屈原将自己的这个意愿与打算言于怀王,怀王自然欣喜若狂,于是派屈原出使齐国。
    公元前319年深秋,屈原率宋玉、昭汉等一行五人踏上使齐之路。昭汉是屈原在鄂渚任职时选拔的一位诚实的贤才。事实上,屈原的改革早在鄂渚任县丞时就已经开始了,在景博民的大力支持下,他裁减冗员,招聘贤才。一次纳贤考试中,在八百多名应试者之中,竟有九十九名成绩完全相同,应名列榜首,另有一名稍为逊色,名列第二。是鄂渚人材济济,还是通同作名人轶事弊?抑或是考题泄密呢?倘宣布考试作废,会失信于民;倘将这一百名全部收下,则又良莠不分,这很使屈原为难。也是急中生智,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复试的办法。他命下属连夜工作,第二天一早便张榜公布了初录的性名,榜后书道:“此榜乃为初录,明日巳时至县衙复试。”这复试的题目亘古未有:每人发一百粒谷种,带回家去播种,秋后回来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卷,谁收的子实最多,谁便得中。转眼到了秋天,九十九个在初试中荣获首名的试生请人背筐提篮,带着黄橙橙的稻谷,欣喜若狂地来到县衙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卷,他们所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子实的数目有的一万多粒,有的两万多粒,有的三万多粒,最多者竟达十万粒,而那位初试第二名者,却不足一土钵。他叫昭汉,是位青年农民,敦敦实实的个头,虎灵灵的大眼睛,有棱有角的脸盘,嘴唇略显有些厚,鼻梁也有一点塌,是一副十分憨厚的模样。复试的结果,只有昭汉一个金榜题名,其余的九十九名全都名落孙山。原来,复试时所发的一百粒稻种中只有三粒能够萌发生长,其余的九十七粒全都蒸熟了——屈原选拔人才将道德品质放在首位。
    过了徐州向北,再行三天便到了五岳独尊的泰山了,它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华夏东方,盘亘于齐鲁大地,东临黄海,西襟黄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风光旖旎。它峰峦嵯峨,溪谷纵横,植被茂密,叠翠的峰峦随着四季的更换而变幻无穷:每当东风送暖,大地回春,草木萌发,桃蕾初绽时,满谷芳香,春意盎然,泰山成了远足踏青的极乐世界。到了夏天,整个泰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那瞬息万变的气候,忽而阴云滚滚,忽而晴空万里,忽而狂飙大作,忽而大雨滂沱,那飞云叠瀑,群鸟争鸣,如入仙境,这时的泰山,处处是避暑的胜地。秋天,五角枫、菠萝树、野海棠等,在苍松翠柏中透出片片红叶,似锦绣绢织;山崖上的黄花菜、百合名人轶事欢、野葡萄、南蛇藤等,金灿灿,红艳艳,果累累,大自然的赏赐使人感到生活的充实。而每当严冬到来之时,那银装素裹的泰山,又呈现一派壮丽的奇观——殿宇在阳光下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异彩,犹如龙宫洞府;树丛上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像株株巨大的白珊瑚;那傲然挺立的松柏更显露出了泰山的风骨……同行的宋玉、昭汉等人苦苦哀求,在泰山逗留几日,登山览胜,赏岱顶奇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碧霞宝光。屈原虽说官为左徒,但却正当青春气盛,且又知识渊博,满腹经纶,岂有不思游若渴之理!但今番出使,重任在身,合纵六国需早日订盟,故几经犹豫之后,还是毅然拒绝了弟子们的请求,过泰山之麓而不登,迅速向齐国奔去。
    绕过泰山,便是齐国边境了。齐国是周王朝分封下的一个东方诸侯大国,它经历了西周、春秋和战国三个主要历史阶段,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它的都城。齐国的始祖是姜尚,其祖先曾在吕地(今河南南阳)为官,以封地为氏,故又称吕尚。姜尚是商周之际姜族的首领,周文王求贤遇见了他,尊其为师尚父。姜尚曾是文王祖父生前日夜盼望的人,遂又称之太公望,历史上便称其为姜太公。武王伐纣时,姜尚为军师,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周灭商之后,便把他封于齐。西周时期,齐首先兼并了周围的小国,国力开始逐步强盛起来。公元前678年,桓公称霸,挟周室以令诸侯,被推为五霸之首。公元前567年,灵公灭莱,国土扩大至东海,成为占有整个山东北部地区的强国。战国时代,齐国更加强盛,临淄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名都。公元前481年,田常杀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从此以后,田氏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86年,周承认田齐为诸侯,田和改本年为元年。对于这次出使,屈原满怀信心,因为新立的齐宣王①是位肯于纳谏,勇于改过的明君,这里有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
    ①一说齐湣王。
    宣王初执位,自恃其强,沉溺于酒色,在城内筑雪宫,以备宴乐;在城外圈民田为苑囿,以备狩猎。一日,宣王宴于雪宫,盛陈女乐。忽有一妇人,其丑无比——宽额深目,高鼻结喉,驼背肥颈,长指大足,发若秋草,皮肤如漆,身穿破衣,匆匆而来,声言“欲见大王”。武士见了,无不窃笑,举戈阻止曰:“丑妇何人,敢见大王!”丑妇回答说:“吾乃齐之无盐人也,复姓钟离,名春,年四十余,择嫁不得。闻大王游宴离宫,特来求见,愿入后宫,以备洒扫。”左右闻听,无不掩口而笑,忙奏知宣王。宣王召入,问曰:“朕宫中嫔妃如云,尔貌丑不容于乡里,岂能宫中伴千乘之君!莫非有异能乎?”钟离春对曰:“妾无异能,擅隐语之术耳。”宣王厉色曰:“汝试发隐语,为朕度之,若言不中用,即当斩首!”钟离春奉命,扬目,炫齿,举手再四,拊膝而呼曰:“殆哉,殆哉!”宣王不解其意,问于群臣,群臣面面相觑,俱莫能对。宣王命钟离春明言,钟离春施礼曰:“大王赦妾之死,妾方敢言。”宣王宣布:“赦尔无罪。”钟离春从容答道:“妾扬目者,代王视烽火之变;炫齿者,代王惩拒谏之口;举手者,代王挥谗佞之臣;拊膝者,代王拆游宴之台。”宣王闻听大怒:“村妇荒谬之言,寡人焉有此四失也!”喝令斩之。钟离春泰然自若地说:“乞申明大王之四失,然后就刑。妾闻秦用商鞅,国以富强,不日出兵函谷关,齐必首受其患,大王内无良将,边备弛懈,故妾为大王扬目而视之。妾闻‘君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亡其家’。大王内沉于声色,外荒于国政,忠谏之士,拒而不讷,妾所以炫齿为大王受谏也。王驩之徒,阿谀取容,蔽贤窃位;驺衍之辈,迂谈阔论,虚而无实,大王信用之,妾恐其有误社稷,故举手为王挥之。王大兴土木,筑宫囿,建台池,殚尽民力,虚耗国赋,所以拊膝为王拆之。大王四失,危若累卵,而偷目前之安,不顾异日之患。妾冒死进言,倘蒙采听,虽死何恨!”宣王叹曰:“倘无钟离氏之言,寡人不得闻其过也!”立即罢宴,以车载钟离春归宫,立为正后,号无盐君。重振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疏远嬖佞,以田婴为相国,以邹人孟轲为上宾,齐国渐治。
    屈原的堂堂仪表,屈原的聪慧天赋,屈原的渊博知识,屈原的道德文章,屈原的能言善辩,屈原主持下楚之变法改革,早已在诸侯各国传播得沸沸扬扬,有的崇敬,有的钦羡,有的畏惧,有的嫉恨,齐宣王则崇拜得无以复加,听说他将以怀王特使的身份来齐合纵,提前旬日筹备接待。屈原一行到达之日,宣王像不久前欢迎孟轲师徒那样,率文武百官于王宫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旌旗猎猎,鼓乐喧天,文武两列,躬身施礼,场面盛大隆重,气氛热烈肃穆。欢迎仪式之后是丰盛的国宴,既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之丰,又有灯红酒绿,觥筹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错之欢,自然也难免拳令笑骂,醉态百出之狼狈。
    齐宣王的相貌很有特点,给屈原一深刻印象和难以捉摸的感觉——他“过颐”,可以说是方面大耳,满脸福相;也可以说是脑后见腮,不可往来,后有反骨。他“豕视”,像猪一样看东西,表面上很糊涂似的,而实际上心中自有主张,很精明,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谈中不时地偷看两旁的东西。
    长途跋涉,车驾劳顿,接风洗尘宴会之后,齐宣王安排屈原休息二日,第三天方在明堂正式接见并与之会谈。“明堂”就是“明政教化之堂”,这是周初的建筑。明堂多建于天子的首都,系天子之庙堂,只有祭祀、朝会诸侯、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等意义重大的活动,才在这里举行。这是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崇高的意义和文化价值。临淄之明堂系周武王东征时所建,这既是周天子尊严的象征,亦是对齐祖姜尚之抬举与肯定。屈原不过是楚之一介使臣,能于“明堂”接见并与之会谈,这本身便是对他的推崇与尊重,在明堂会见诸侯使臣,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屈原以博古通今,明于治乱著称于世,自然知礼之轻重,颇有受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若惊之感。相互尊重,一片至诚,会谈的气氛也就友好热烈而融洽,迅速达成了共识,齐楚联盟应运而生。
    会谈由屈原唱主角,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娴于辞令的才华与特长,讲起话来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似高山悬瀑,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有时像洪峰巨澜,滚滚滔滔;有时如山间清泉,叮咚韵生。他论天下时势,诸侯称雄,强凌弱,暴凌寡,弱肉强食;他讲强秦暴虐无道,侵地掠财,杀人如麻;他谈东方六国合纵之必要,好比一只手,张着五指,扇出去,毫无力量,只有握成拳头,才能致敌于死地;他分析齐、楚两国的有利因素,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合纵的核心,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结其余四国,共敌强秦。
    屈原正视秦国的强大,他说,秦地处西北,其境(占有今之陕西及四川的大部分)关河险固,攻守自如。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奖励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提倡勇武战斗精神,对政治经济进行了巨大变革,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增长。继位的国君都能在孝公变法致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迅速国富兵强,锐意扩充,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六国进攻,特别是对强大的楚、齐两国,更是稳扎稳打,步步进逼,以图鲸吞。
    尽管如此,六国亦不必自卑,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实力,屈原一一进行了分析。
    万里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推开拦路的群山,闯过曲折的三峡,奔腾着,咆哮着,一直流向东南的洞庭湖。它越来越雄伟了,是那样的辽阔,那样的庄严。它载负着船舶,灌溉着良田,贡献出珍贵的水产。远处起伏连绵的山岗深青翠绿,那儿有用不尽的竹木柴草,猎不完的飞禽猛兽。山和水之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有山作屏障,有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作腰围,好一个锦绣山河!这便是最先的荆楚。如今的楚国,有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三峡之险,有名人轶事名人轶事汉平原之富,先后兼并了长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和淮河流域的近七十个国家,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马万匹,粟支十年,是七国中版图最大、军备最强、人口最多的国家。
    齐是东方第一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阜粮丰,绵长的海岸线可谓得天独厚,提名人轶事供了渔盐之利。齐南有泰山,东有瑯琊(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南),西有清河,北有渤海,真乃四塞之国也。齐都临淄,街道宽阔整齐,店铺林立高耸,店内陈列,琳琅满目,耀眼生辉,街头摊贩相衔如龙,叫买叫卖似潮。人烟稠密,大街小巷,人多如蚁,车轮相互碰撞,人们摩肩继踵,衣襟相连可成帷幕,同时举袖能遮蓝天,挥洒热汗则细雨濛濛。这些人俱都殷实而富,志高而扬,家家吹竿鼓瑟,户户击筑弹琴,处处斗鸡走狗,比比六博赐球……
    燕国地方二千里,兵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赵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韩国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皆出于韩。魏国南有鸿沟(今河南之荥阳县),东有淮水(今河南、安徽之淮水)、颖水(今河南颖水)、沂水(今山东沂水),西有长城(今河南荥阳、郑州西到密县一带),北有黄河,版图虽小,但却地处中原名人轶事名人轶事通要道,人烟稠密,繁荣发达。老实说,这些国家倘单枪匹马地敌秦,自然势单力薄,难以取胜,但六国合纵,并力西向,牧马贼喉咙再粗,胃口再大,必食而不得下咽矣!趁热打铁,屈原又分析了洹水之盟迅速解体的原因。
    屈原的一席话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或情真意切,说得那齐宣王连连颔首,啧啧称是,心悦诚服。在场的齐廷文武,俱皆佩服屈原对天下形势了解的是那样透彻,称赞他的雄辩才能和刚毅正直的品格,最后君臣一致同意订立齐楚联盟,并表示愿与楚一同名人轶事名人轶事结韩、赵、魏、燕等国,共同抗击秦国。屈原使齐之所以能够马到成功,除了他自身的辩才,也有公孙衍的鼎力相助之功。
    公元前318年春,怀王派使臣分别去请齐、魏、韩、赵、燕五国的君臣来楚之郢都会盟。楚是发起人,又是东道主,五国共推怀王为纵约长①,主持这次会盟。会盟开始,怀王昂首先登盟坛,齐、魏、赵、燕、韩依次历阶而上,各就各位。怀王对五国君臣说:“六国系山东之大国,皆为王爵,地广人众,实力雄厚。秦乃牧马贼夫,凭借咸阳要塞,不断发兵东进,侵吞各国领土。保国不如安民,安民不如择名人轶事名人轶事,向暴秦割地求和,最终还是战祸临头,国家危亡。今日请诸王来郢,就是要结为兄弟,刑牲歃血,誓于神明:秦攻一国,其他五国俱皆出兵援救。有违盟约者,五国共讨之!六国联合起来,以战止战,合纵抗秦,秦定然不敢再出兵东犯。”
    ①亦称盟长。
    五国的国王听后,心情振奋,齐声赞同。于是屈原捧盘,恭请六国君王依次歃血,拜告天地及六国祖宗。之后,屈原将事先写好的盟约分发给各国,请六国君臣赴宴。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15 10:2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