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如梦令·春景,秦观,宋词三百首

【作品简介】
    《如梦令·春景》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小令题为“春景”,情因景生。“风弄一枝花影”,以动写静,妙绝。
    【原文】
    《如梦令·春景①》
    作者:秦观(一作“曹组”)
    门外绿荫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②。
    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一作“风动一庭花影。”)
    【注释】
    ①曾慥《乐府雅词》及黄升《花庵词选》以为曹组作。
    ②金井:雕饰华丽的井栏。
    【赏析】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有摇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此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写伤春情怀。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写思妇念远之情。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这首词中的主人闻鸟鸣而起,起而独行踽踽,盖亦怀有无聊意绪,而意蕴句中韵流弦外,有言锯余之妙。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其间见“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风动花影”而已因此一“动”,更显其“静”。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词牌简介】
    〔题考〕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或云:「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此调复加一迭者,名﹝如意令﹞,盖唐武氏有﹝如意曲﹞词名两袭之。(见毛氏【词学全书】)考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或谓苏轼以其词中有「如梦如梦」迭句,而改为﹝如梦令﹞,是此调始于五代,已无可疑,惟调名﹝如梦令﹞,或创于宋,未可知耳。此外本调复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作法〕本调三十三字。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本词「绿」字,盖以入声作平声也。且此二句例用对偶,故于平仄尤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则更工矣。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四句及末句,与第一、二句相同;惟第三字宜用仄声,第一字宜用平声耳。第五、六为两字迭句,叶韵;通篇扼要之句,最宜注意。
    【格律对照】
    莺嘴琢花红溜
    ⊙仄⊙平平▲(仄韵)
    燕尾剪波绿皱。
    ⊙仄⊙平⊙▲(叶仄韵)
    指冷玉笙寒,
    ⊙仄仄平平(句)
    吹彻小梅春透。
    ⊙仄⊙平平▲(叶仄韵)
    依旧,
    平▲(叶仄韵)
    依旧,
    平▲(迭句)
    人与绿杨俱瘦。
    ⊙仄仄平◎▲(叶仄韵)
上一个                 下一个
                    收藏收藏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10 19:1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2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