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吴文英,宋词三百首

【作品简介】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由吴文英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玉人伫立池边,怅望一弯纤月,妙在不写抬头望月,而写凝望水中之弯月。无限情思,俱从倒影中映出。下阕抒情,却不从眼前景入笔,而是从与江燕晓别写起,再叹红减春休,最后归到西风吹拂梧桐深林的深夜,回应上阕“月明池阁夜来秋。”写景清丽,回环往复。颇有清空之气。诚如周济所言:“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芝麻开门网)
    【原文】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作者: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注释】
    ①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②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黄庭坚《浣溪沙》词:“惊鱼错认月沉钩”。
    ③冷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④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蓑翠减,冉冉物华人。”这里借用其意。
    ⑤春休:春天结束。
    ⑥叶先愁:树叶先凋谢。
    【翻译】
    水波清澈的西湖象一面菱花铜镜,好象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那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讲解】
    水波清澈的西湖象一面菱花铜镜,好象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那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怀人词。上片写秋景,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风梧声声,一派秋意。生动地描绘出秋夜清冷寂寥之景,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纤钩”指月,“玉人”言风景之佳,形容倒映水面的一弯新月,奇幻幽美。“月明池阁”乃“下句醒出”。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分离话别时的情景,只是轻轻地将笔一点即止,而侧重以“水花红减”抒发美好事物难以永驻的怅叹。末句以秋风吹梧叶的萧瑟景象渲染悲凉气氛,表现悲秋怀人的哀思。笼罩全词的,便是这样一种凄凉的色调。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赏析】
    前人论吴词,多病其太晦,本词首二句,初读似觉晦涩难解,“波面”句,言水平如铜镜,又因水面涟漪如镜有花纹,故曰“波面铜花”,这还易解。次句言小月纤纤如鱼钩,黄庭坚即有词句“惊鱼错认月沉钩”(《浣溪沙),这更明了,至于为何言“玉人垂钩”,原因有二。一是以人喻景,陈洵云:“以玉人言风景之佳耳。”又云:“西子、西湖,比兴常例,浅人不察,则谓觉翁晦耳。”(《海绡说词》)。二是本篇为怀人之作,下片即追忆当日晓别情景,言“玉人”是为伏笔,实际上,为下片铺垫的不光是“玉人”二字,“波面”句以铜花设喻,也有明显的指向,所以说本词言辞幻而不晦,文情畅而不涩。(芝麻开门网)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号“词中李商隐”。在南宋词坛,吴文英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存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其《梦窗词》在数量上除辛弃疾外无人与之抗衡;就题材而言,这些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世之作,忆旧悼亡之作。
    【宋词英译】
    WUWenying–LyricstotheMelodyofSandyCreekWashers
    Themirror-likeripplingwatersurfacereflectseverytraceofthechill,
    Theresheisbythewaterasifshe'sanglingforacrescent,
    Moonlightwashesoverthepavilionbythepondasthenightlikeautumnfeels.
    Swallowsmakementionoftheirreturnawaitingtotakeoffatdawn,
    Thosewatersideflowersseemtohavelosttheirbrilliancefromspring,
    Aswesterliessoughthephoenixtreebythewellbeginstosheditssentimentalleaves.
    【词牌简介】
    浣溪沙(huànxīshā):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一个                 下一个
                    收藏收藏

举报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名人轶事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22 22:3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