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他吗?他曾经是“拳击”这项运动的代名词,曾经是令人生畏的“野兽”。如今,却只是一个臃肿苍老的平凡男人,一个中年丧女的可怜父亲,他就是前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尔·泰森。
    这个已经被人遗忘了数年的名字,在今年5月开始的一轮纪录片电影巡演中重新被记起:电影《泰森》(终极版)在北美上映,几乎创造了近20年来纪录片在美国市场的最佳票房。
    做个有尊严的人
    在电影《泰森》的首映式上,人们看到的泰森大腹便便,精神萎靡,没有丝毫锐气。
    接受采访时,泰森平静地说:“我永远地放弃拳击了。”记者问他:“ ...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您掌握的知识数倍于我们,您回答的问题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怀疑呢?”
    芝诺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两个一大一小的圆圈,说道:“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们的要多。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都不知道的部分。而且,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的无知范围比你们的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多怀疑的原因。”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理物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 ...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 ...

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一代宗师李叔同,三袭衲衣,一肩梵典,埋名遁世山林,他在青岛讲课期间杜门谢客,当时该市市长沈鸿烈等政要慕名拜访,三请不赴席。
    最后只写出一帖交给来人,其中两句是,“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词句委婉恳切,辞却了对方的盛情相邀,显示出不趋名利的品格,令人崇敬。

东汉时,在河南郡有一个叫乐羊子的青年,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就远离家乡四处寻师求学。谁知,他才去一年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见丈夫一事无成地回来了,非常愤怒,从屋里拿出一把菜刀,走到织布机前对乐羊子说:“这机上的布是从蚕茧里一根根抽出来的,然后又拿到机上一寸一寸地织,最后才织成一匹布。如果现在截断,那就会前功尽弃。你在外求学,也应该像织布一样,随时积累自己的知识,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懂的地方,多向先生请教,如果半途而废,岂不太可惜!”说完,她举刀割断了机上的布。
    乐羊子觉得万分惭愧,马 ...

“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物理学家,教育家),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 ...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学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难受。看着童第周的那股难受劲,全家都为他着急。
    一天,童第周从外面回来,满面春风,他兴冲冲地告诉夫人叶毓芬,说他发现了一个宝贝。很长时间没见到过丈夫 ...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美名在民间传开了,这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于是举华佗为“孝廉”。通常被举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门贵族,被举为孝廉,就有希望做官。像华佗这样的平民百姓能够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难得。
    乡亲们得知华佗被举为孝廉时,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却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了;忧的是如果华佗做了官,谁来为乡亲们看病呢?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却不见华佗有丝毫离开的意思。“难道消息是假的吗?”有乡亲问华佗。
    “不,是真的。”华佗说,“但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纨 ...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骆宾。他善于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绿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
    鹅、鹅、鹅,曲颈向天 ...

爱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十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
    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十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 ...

1920年春,年仅十六岁的任弼时,为了追求真理,毅然告别双亲,踏上北去的列车,来到十月革命的故乡——俄国。
    列车在“赤白交界”的俄国境内一个小站停住了。这时,一伙俄国白匪军以检查传染病为名,将旅客赶下车厢进行检查。实际上是勒索财物,抓捕到莫斯科去的革命者。
    当检查到任弼时的时候,一个高个子白匪兵见他脸色发红,呼吸也有些费劲,就一把抓住他的衣襟,推到一旁说:“啊——这个人,一定有鼠疫病!”任弼时知道这伙人是故意在找茬儿。于是,他不慌不忙地用俄语回答说:“我没有病。”白匪兵见这位年轻人懂得俄语,吃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29 12:54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