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胡适教授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宣传白话文的好处。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白话文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秘书。我不愿意从政,不想去,为这件事我回了一份电报拒绝,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这个意思,用文言文拟一则复电,看看,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15分钟以后,胡适让同学们举手报告电文的字数,然后他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电文稿,总共12个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电文确实很简练 ...

(非实事,博君一笑)李鸿章去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中途想上卫生间,向服务人员打听好了去处。进去一看,人家用的都是抽水马桶啊,李中堂没见过,不知道该在哪儿方便呀。可是偏又憋得不行,唉哟,这个急啊。
    最后没辙了……唉,有了!李中堂穿的是大褂,袖子宽大,于是他就拉在袖子里,然后向上一甩,给甩天花板上去了。正在这时,一位外国大使进来了,抬头一看,嗯?
    李中堂满脸尴尬,急忙把大使拉到一边,掏出一枚沉甸甸的中国金币,低声说:“我送您一枚金币,您可千万别把这件事儿说出去啊。”
    老外也低声说:“我给您十枚 ...

开心词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现场采访一位节目观众,问:“在你心目中你最崇拜哪个女主持人?”
    观众说:“是你呀。”
    王小丫问:“为何如此说?”
    观众说:“因为你长得有点像杨澜!”
    (无据可考,只是一个笑话)

一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同事们搞了一场自演自娱的小型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大家推荐崔永元等人表演一个小品,小崔也不含糊,扮作“新娘”粉墨登场。
    担当“新郎”一角的是新闻评论部主任。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新娘”手里比别的新娘多了一个小宝宝。于是,晚会主持人白岩松就上前采访“新娘”崔永元:请问新娘为什么带着个孩子?生孩子的感觉怎么样?
    “新娘”崔永元假装不解地反问白岩松:“难道你不知道吗?”白岩松老实地回答:“不知道。”
    崔永元又问:“你真的不知道吗?”
    白岩松再次肯定地回答:“ ...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
    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
    金庸号称“从未醉过”。很多人以为他酒量过人,而实际情形是他很少喝酒,或喝得很少,那就当然不会醉。
    有一次,他对一个女孩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女孩听后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示她小时候长得难看。

三十年代初,南开大学教授张弓在报刊发文,指北大教授郭绍虞所著《修辞学》一书,大半抄袭他的旧作。
    郭闻之乃在津报登大幅广告,列举两书不同点,说明决非抄袭,最后称:“君名为张弓,亦不应无的放矢。”

当年气功大师严新在清华很火,曾想乘势弄个名誉教授当当,就托一个教授去找当时的校长张孝文(一个很有修养的老先生)。
    被托教授的面子甚大,张校长也拗不过,就给了张登记表,严大师很快就填完交了回来,请校长盖章。
    张校长说:“我的章就在保险柜里,严大师如真有功夫,把章从柜里搬运出来,盖上,我便认账。”被托教授悻悻而去。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
    范长江对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1940年,潘光旦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务长,他同时研究优生学与心理学。当时云南多鼠,潘教授深受其苦,只好张夹设笼进行捕捉。一日捕得硕鼠10多只,便斩头剥皮,弃其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块状,请夫人做成莱。
    夫人皱眉问道:“我们伙食虽不算好,也常有鱼有肉,今天为何叫我做这苦差事?”
    潘光旦解释道:“我这是为了学术研究,请你一定要帮助我。”夫人无奈,只好勉为其难。夫人一向善于治撰,煮熟后果然甘香扑鼻。教授大喜,随即邀来共同研究心理学的同事和学生数人,诡称偶获野味,欲与诸位分享。
    鼠肉端上桌来,潘先生带头 ...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精于书法,尤善草书,求他的字的人很多。有一天,有人特备酒筵请他写字,饭后拿来纸笔,于右任在酩酊之中挥毫,留下一行“不可随处小便”而去。
    第二天,那人拿出这行字请教于右任,于右任知道自己酒后失笔,连声道歉,沉思良久,似有所得,于是叫人取来剪刀,将一行字剪成几块,重新拼排、说:“你看,这不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吗?”
    那人一看,禁不住大笑,再三拜谢。6个字重新安排,原来是:“不可小处随便。”

张伯苓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撤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譬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司马光:《资治通鉴》,案例教学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事件】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24 14:1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