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上海日报》在沪发起竞选“电影皇后”之举。结果,栖身两坛的金嗓子周璇以绝对优势被誉为1941年度的“电影皇后”。公告发布在《上海日报》的电影专刊上。
    这位“皇后”从走街串巷的报童的叫卖声中惊悉这份殊荣的降临。面对醒目的大字,周璇漠然一笑,随即便提笔写下了一条启事:
    “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西方戏剧之一,在“五四”时期曾引起过巨大的轰动,许多青年女性都是在娜拉的影响下,离开家庭,摆脱束缚,走上自立自强之路的。但人们一定想象不到,作为娜拉形象原型的劳拉·基勒,却因此剧而遭受了莫大的委屈,这里面的恩恩怨怨,倒是别有兴味的。
    劳拉·基勒是挪威的一位女作家,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据她后来回忆说:“我从小就认识易卜生……当他的《布朗德》出版时,我亲眼看到它在当地像挪威的其他地方一样发生了很大影响,它使得许多人变得疯狂了。那时候我虽然只有18岁,竟 ...

苦禅先生出生在山东高唐李奇庄,打小干农活,是个穷苦雇农出身,一口浓重的山东乡音,为人厚道率真豪放任侠。
    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他一生没有教授派头,更不喜当今某些“家”们的做戏一样的外包装。走在街上,也就是普通的人罢了。
    解放初期中央美术学院没有国画系,只有个彩墨画系。李可染先生那时只是教水彩画课。文人画被说成是没落阶级文人士大夫的颓废玩艺儿,大写意画那是不可能列入教学的,八大山人的冷逸、狂怪,当然与革命的主题性绘画格格不入。
    大气候如此,再加上小环境之内的某些人的推波助澜,苦禅先生给 ...

德国女总理安哥拉·默克尔是当今世界上令人瞩目的女政治家之一,她的那种处变不惊的铁娘子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生于1954年7月17日的安哥拉·默克尔从小就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她思路敏捷,兴趣广泛,在学校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4岁那年,小安哥拉满怀信心地参加学校学生会主席职位的竞选,可是,从前被视作天之骄子的安哥拉却遭到了惨败,同学们指责她不苟言笑,缺乏亲和力;思想保守,缺乏创造性,完全不适合担任学生会主席。小安哥拉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伤心得好几天连学校都不愿意去。安哥拉的父亲卡斯纳尔,是一名知识 ...

清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竟然悬挂的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除了让别人书写,乾隆自己也禁不住提起笔来。他素来好舞文弄墨,每到一地、每经一事都要吟诗作赋,挥笔题字正是手到擒来,至今乾隆留存下来的诗有一万多首,虽说精品不多,但身为皇帝,才气已然相当不错。他的 ...

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约翰·彼得·古斯塔夫·勒热纳·狄利克雷,Dirichlet,Peter Gustav Lejeune 1805 - 1859)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数学,他经常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数学书籍,母亲看了,便说道:“这么难的书,你看得懂吗?”但他回答说:“我看懂为止。”
    迪利克列不善于社交是出了名的。他妻子出自于音乐世家,才气横溢,同时又是一位漂亮的社交家。妻子经常邀请一些朋友到家里来,使得一向不善实际应酬的迪利克列深感困扰。据说,到最后,一有客人来,他就干脆把自己锁在书房里,不愿出来见人。此外,迪利克列笔下功夫的差劲也 ...

柏拉图极推崇几何学,在他开办的学院挂了一块牌子:“不懂几何的人,请勿入内”。
    德国化学家罗伯特·本生(下图)获得许多勋章和奖章,但他说:“这些东西对于我的价值,全在于它们能使我的母亲高兴,可惜她已经去世了。”
    普法战争爆发时,巴斯德把德国波恩大学的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学校,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
    意大利画家米·安基罗回答旁人所问因何不娶妻时说,“我以前人的绘画为妻,以自己的画为子;此外再没有需要了。”
    英国文学家查尔斯·兰姆向公众演说时,有人故意发 ...

肖伯纳送给朋友一部新作,后来他在旧书铺发现这部赠书,即把它买回来,重新送给这位朋友。朋友收到这部书时,见扉页上又写了几个字:“肖伯纳再赠”。

一个傍晚,德国著名胚胎学家冯·贝尔前往病休在家的潘德尔家中探望。
    两位学者一见面就热烈地讨论起学术上的问题来,一直谈到深夜都毫无倦意。这时,潘德尔夫人送上两份点心,并且用非常巧妙的方式有礼貌地向客人暗示,时间太晚了,该告辞了。谈兴正浓的贝尔领会了女主人的暗示,无可奈何地站起身来,摊开双手,遗憾地对潘德尔说:“真对不起!不想一下子谈得这么晚了。哦,你身体不好,不要紧,我送你回家吧,欢迎下次再来聊聊。”
    主人和主妇听后,一时愕然,继而哈哈大笑。冯·贝尔愣了愣,等弄明白自己是客人时,也哈哈 ...

1889年旧金山《检查人报》的编辑告诉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名叫卢雅特·吉卜林(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小说家、诗人,1865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作者说,他的投稿“使任何知识平庸的旧金山人都觉得荒谬”。
    吉卜林拒绝修改他的文章,不久以后离开了这城市。
    1907年《检查人报》获悉,卢雅特·吉卜林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 亚·马尔克斯回答他如何开始写作时,曾这样说:
    有一天晚上(当时我在学院学习),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读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说集。回到我住的公寓,我开始读《变形记》。读了第一行,差点没使我从床上掉下来。我异常惊讶。书上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 尔·萨姆沙做了一个令人惊忧不安的噩梦后醒来,他发现自己在被窝里变成了一只可怕的大甲虫……”读了这一行,我就想:“难道可以这样写吗?”如果我早点知道可以这样写的话,我早就干写作这一行了。因此,在读了卡夫卡的作品后,我立即开始写小说了。

1810年3月1日,“钢琴诗人”肖邦诞生在波兰。他年幼时就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在他12岁时,华沙一家报纸曾醒目地以大字刊着:“上帝把莫扎特赐给奥地利人,把肖邦赐给了波兰人。”
    19世纪30年代初,肖邦来到了欧洲文化中心巴黎,他的第一场音乐会就征服了这座城市。结果请柬纷至沓来,他成了沙龙的常客。在这些社会的交往中,肖邦总是流露他那种以艺术为尊的艺术家气质。据说在一次宴会后,主人指指钢琴又指指肖邦,意欲让他演奏一曲作为“餐后的节目”来助助兴。肖邦感到他那艺术家之心受了莫大的污辱,大为不快,冷冷地对主人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4-11-22 20:11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5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