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只绣花鞋引起夫妻口角,妻子想不通竟然悬梁自缢。夫君怕娘家来讨人,将妻子尸体丢入古井,县老爷为了办案,派人到井中捞尸,可捞上来的不是红装女人,而是个光头和尚!要破解这桩奇案,还得从头说起。
    九龙江畔水头村农民林阿龙,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娶了水尾村姿容亮丽的石秀英为妻,对她管束很严,竟不让她与街坊邻居说话。怕她抛头露面,招蜂引蝶。林阿龙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一切杂务事,都由石秀英一手操劳。她对林阿龙母子非常怨恨,深感嫁到林家好像一只鸟被关进了鸟笼,出入讲话都不自由。她近日想回水尾村去 ...

明朝天启七年,熹宗突然驾崩,思宗即位。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京城九门提督袁玉喜更是如坐针毡。屋漏偏遇连阴雨,这些天,京城里连连出现怪事,让他这个九门提督应接不暇。原来近来京城达官显贵家中连连发生失窃事件,盗贼不是什么江洋大盗,而是一群毛猴。袁玉喜什么场合没见过,抓大盗、抓刺客那是手到擒来,可是遇上毛猴,袁玉喜就像是隔着靴子抓跳蚤,有劲没处使。那些猴子能飞檐走壁,能爬树蹿房,你就是拿出弓,还没等你搭上箭,那猴子早没影了。
    昨天,九千岁魏忠贤的手下来到提督衙门,说九千岁准备献给思宗 ...

漳州东门外有个桥仔头圩,每逢三、六、九是圩日,四邻八乡的农民商贩都到这儿赶圩。
    这年四月初六,正是圩日。天才麻麻亮,早已人声鼎沸。忽然,圩场外来了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挑着一担畚箕,唱着闽南儿歌,颤悠颤悠地向圩场走来。
    “白鹭鹚,看我挑畚箕,
    问我想要搭罗(那里)去?
    我说要赴桥仔圩,
    赶早市!
    白鹭鹚,问我担里挑什么?
    担里两颗人头血淋漓,
    要送县堂去,
    老爹(老爷)看了便知机(知道)。
    大家定睛一看,果然畚箕中放着两颗鲜血淋漓的人头!
    “哎哟,吓——死— ...

清朝光绪年间,在墨城府衙的北首,一字溜儿排着十余家古玩店。程家经营的“聚宝斋”便位列其中。“聚宝斋”跟旁边的那些老字号相比,只能算是孙子辈。可是,“聚宝斋”的发迹,在墨城商界绝对是一个奇迹。
    “聚宝斋”的老掌柜姓程名十九。他起先在“天蕙阁”里做徒工,手脚勤快,且为人机灵,因而深得“天蕙阁”卢老掌柜的赏识。
    有一年夏天,程十九陪“天蕙阁”的少掌柜一起到南方购货。途中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那老乞丐脚下放着一块数十斤重的石头,言称石头里面藏有宝玉,愿意五十两银子出手。
    老乞丐的怪举, ...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御案上的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被盗。乾隆非常生气,在皇宫内明查暗访了很久也没有查出夜明珠的下落。乾隆便派和珅去找一位算命先生掐算。这和珅出了皇宫便带人一心一意去寻找那算命不灵的,他们在离京城很远的一个山庄里找到了一位小名叫做黄青蛙的算命先生。和珅把来意一说,那黄青蛙便口口声声说自己算命不灵,那和珅正要寻找这样的人,现在碰上一个怎能轻易放过?于是他忙令黄青蛙即刻进京掐算夜明珠。这黄青蛙虽然双目失明,但聪明过人,他心想:皇帝的夜明珠不见了,一定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做的手脚 ...

人有三六九等,菩萨中也有好坏与贫富之分。话说大别山某地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一个菩萨和一位贴身小童。由于庙小,来这儿上香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小庙就成了穷庙,菩萨也成了穷菩萨,不仅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也是有上餐没下餐。
    这年正月初一,有个叫张三的到庙里拜穷菩萨。这张三以卖菜为生,脚有点跛,单身一个人住在离庙不远的小街上。张三进得庙来,跪在地上拜道:“菩萨在上,求菩萨保佑我今年卖菜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到年底若能发个小财,我一定用鸡鸭鱼肉,外加一坛好酒酬谢您老人家!”穷菩萨听了心想:难得这个施主孝敬 ...

清康熙年间,永定溪南里锦丰村的王氏家族,突然接到广东嘉应州松源乡新科翰林王某某的“请帖”,上写:“来者贪食、不来者嫌弃。”锦丰王姓八大房房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集中村中才子商讨对策。在讨论中有的双手托腮,愁眉苦脸;有的拖着长袍,背手踱步,心急如焚;有的翘起大姆指自豪地说:“梓叔高中,吾辈沾光,岂有不光临之理!”有的坚决反对:“就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就这样争论了大半天还争不出个结果来。
    房长王宾生随带的13岁小孙子,名叫见川。他聪明、好学,喜读诗书。这时他自个儿在厅堂外吟诵诗对, ...

清朝道光年间,湖北出了个学识渊博又很幽默的怪才叫陈二郎。因为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又敢作敢为,所以达官贵人都不喜欢他,尽管他一肚子学问,也因此在科举考场上屡屡失意。但老百姓却很喜欢他,都亲热地叫他“二郎”。
    有一年秋天,农民汪老大来找陈二郎,哭诉他租了“赵老虎”的五亩稻田,因年成不好交不起租,赵老虎就要喂他吃屎。他要陈二郎想个办法救救他,也救救乡亲们。
    “有这种事?”陈二郎大吃一惊。
    “二郎,我没骗你。”汪老大胆战心惊地说,“何狗儿、冯竹根,还有秋癞子他们好几个,因为交不起租,已被赵 ...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无赖混混叫谭三,这人生得五短身材,整日里好吃懒做、嗜酒如命,所以大家都叫他“酒坛子”。
    这日,谭三又喝得酩酊大醉,正摇摇晃晃地往家走。由于喝得太多,谭三实在走不动了,正巧路边有一座破庙,谭三便一个趔趄摔进了庙里,呼呼大睡起来。
    不知睡了多久,谭三被一阵响声弄醒,揉揉眼睛一看,原来是脚下一个破坛子被自己踢倒了。谭三捡起坛子一看,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酒”字。
    谭三活到这么大,除了“谭”字之外,就认得这个“酒”字了。谭三往酒坛子里一摸,“哎呀”,竟然摸到了一坨人屎。
     ...

清朝雍正时,杭州有个名叫何云的书生,非常勤奋好学,人又聪明,是远近闻名的人物,可他生性耿直,不愿意攀附权贵,因此一连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都未能考上,他一怒之下便决定永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养家糊口,他在涌金门外摆了张桌子,专门给人写字。
    这一天,何云照例把桌子放到了涌金门外坐定。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在他的桌子前停住了。他看了看何云摆放在桌子前的字,不由得连连赞叹:“好字,好字!”
    何云一听,瞟了中年人一眼,不以为然地说:“字好能怎样?文章写得好又能怎样?有一腔爱国之心又能怎样?”
     ...

民国年间,鳅仙岭下有一位著名的祖传风水先生叫石甲。
    这年春,他老母病逝,兄弟四人皆听他安排一切后事,停柩七日为老母办个热热闹闹的丧事。叫亲友邻里们纳闷的是:停柩六天了,一不见石甲择葬址,二没人上山开墓穴,难道这棺柩埋葬在家里不成?
    第七天一早,抬棺柩班子的十六位师傅把棺柩抬上了大桥,石甲才叫人抬着一架水车直奔鳅仙岭前的荒山嘴。据说这是光绪年间一位富商寡妇施善毕用八千两银子买下这片荒地,给乞丐和无处葬身的穷人安埋遗体的义山,荒冢座座,水坑连连。石甲让人在山嘴正中一个大水坑边架上水车排干积 ...

在山东潍县的一条巷口边,住着个叫王大发的年轻人,他开了个剃头铺。
    有天,剃头铺里来了个剃头的。剃着剃着两个人聊了起来,聊的都是些家常事,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像是老朋友了。王大发对这个自称叫“张长庚”的人充满了好感。
    剃完头张长庚问王大发,都二十好几的人了,为啥还没老婆?王大发说,只因老爹死后老娘悲伤过度,不久就随老爹去了。双亲在世时,曾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可二老死后,他还欠着人家几十两银子的丧葬费,哪还有钱娶老婆?而今,女方父母想悔婚,说年底如果还娶不起亲,他们家可不能养老闺女,那就别怪他们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20 09:5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5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