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竖子行医
    明朝成化年间,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位名医,姓刘名大魁。
    这天,刘大魁踏青时,遇到个放牛娃,刘大魁一见,便觉得这孩子聪明伶俐,寻问之下,得知孩子父母双亡,身世可怜,刘大魁顿时心生怜悯,把孩子带回了家中,平时让他帮忙做些杂活儿,偶尔教他些医术。
    没想到,这孩子聪明过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没两年工夫,居然把《千金方》、《神农百草经》等背得滚瓜烂熟。刘大魁暗暗吃惊,心想:此子如此悟性,将来定能成大器啊。刘大魁本也膝下无儿,便正式将放牛娃收为关门弟子,还给他取名刘中规。
    这 ...

北宋末年,汴梁城有一家叫做“聚德斋”的酒楼,因为掌柜朱老六经营有方,在京城很有名声,是达官贵人经常聚会的地方。这天,聚德斋来了位衣着华丽的少年,要了个包间,点了店里最贵的酒菜,说是有几位朋友要来。
    可菜都上齐了,却迟迟不见客人来。这位公子等得不耐烦了,把一桌子酒菜风卷残云般吃了个精光,然后对店小二说:“叫你们掌柜的来一下。”
    店小二马上叫来朱老六,这位公子拿出一颗珠子,对朱老六说:“我今天被朋友耍了,他们说好请客,叫我先来点菜,这些人却不来了,我身上没带足银子,想先将这颗珠子放你这儿押 ...

PART。1爱茶,散尽家底
    燕一哥生得仪表堂堂,爱读书却不爱功名,好厮混但不胡来,只有一样嗜好让他上心:喝茶。
    无论是何种茶、无论贵贱,他都要想方设法弄来尝上一尝,一只花了百两纹银买来的紫砂小茶壶,整天就托在手上东游西逛,到哪儿也忘不了啜上一口。
    父母年岁大了,眼见他整日不思正业不学农桑,唯以茶为念,不知苦劝了多少次,谁知燕一哥总是振振有词地回答说:“喝茶是赏心雅事,怎能叫不思正业?再说,单凭个喝茶难道还能喝光家产不成?”
    谁知贫富从来不由人,不久燕一哥的父母竟双双亡故,接着连年大旱 ...

贺府今日可谓双喜临门,除了是贺南天老爷的六十大寿,还是他新婚的好日子。
    原来,贺南天看中了前来府中祝寿献艺的姑娘,早年丧妻的他便命管家说媒,没想到这姑娘只是犹豫片刻,便答应了求亲。
    姑娘名叫张绮罗,原本跟养父流浪卖艺,现在她嫁为人妇,而养父因习惯了流浪生活,便独自离开了。
    拜过堂后,贺南天一高兴,便命下人找来爱子贺来,他笑道:“大师曾说过,双喜临门之日,就是你灾难化解之时,明日起,为父撤销你的禁令,你可自由出入府邸。”原来,前段日子,贺南天给儿子算了命,说贺来今年不宜成家,甚至不宜 ...

相传民间有这么一个规矩:祭祖时,神坛上要摆个老鼠牌位,跟祖宗并列祭祀,说起这个规矩,可有一段大来历……
    明朝正德年间,朝中有个叫刘义山的言官,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榆木脑壳不转弯,遇事强抗强谏,爱跟皇帝老儿唱反调,外号刘倔头。他历经三朝,皇帝虽知他是忠臣,但不太喜欢他。刘义山官不大,在朝中却很有威信,从天子到皇亲国戚,都有点怕他。
    这年,孝宗皇帝升了天,登基即位的是大明王朝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这小皇帝性格乖戾,行事怪异,贪财好色,爱玩新鲜刺激的玩意儿,是历史上最搞怪、搞 ...

李家庄有个李大牛,是个赌徒,一天到晚,心里别的事儿没有,光想着赌钱了。
    可他的手气又实在是太差,赌十回得输九回,往往是劳动了一年赚的钱,还不够他半个冬天赌的。
    输光了钱,他就把家里能卖钱的东西拎出去卖。他老婆陈水月要是拦一拦,这李大牛的拳头就恶狠狠地打过来了。
    陈水月和李大牛结婚十几年,年年都得让他给打上几回。陈水月心里委屈,可打落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谁让自己嫁了这么个男人呢?
    这一天天气阴阴沉沉的,像是快要下雪了。李大牛要把圈里的猪拎出去卖了赌钱,因为陈水月多了一句嘴,就又把 ...

清朝咸丰年间,河南张家庄首富张员外成亲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张员外是家中独子,又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他死后,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娇妻叶菊红,叶菊红只有十八岁哪!张家族人的眼睛都盯着张员外的万贯财产,他们纷纷以“延续张家香火”为由,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叶菊红,叶菊红婉言谢绝了,她说:“我还没有到二十岁就不幸成了未亡之人,若过继一个年幼的孩子给我,我没有抚养的经验;若过继一个年龄稍大的,又恐难避男女之嫌,所以,请再过二十年,那时我成了老妇,则唯命是从。”族人们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叶菊红说得 ...

有些人的承诺像云雾那样虚无缥缈,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得无影无踪;有些人的承诺像高山那样顶天立地,天翻地覆都无法使它改变……
    1、石正其人
    郑同和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在京为官,任礼部侍郎,后因袁世凯掌权,弃官回到了故土湖南常德,经营起祖传的一家染坊。
    有一天,郑同和去一个朋友家赴宴,乘轿回家时已是深夜,正是隆冬,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轿子在府门口停下,忽见雪地上躺着一人,仔细看了看,是一个老年妇女,探了探她的鼻孔,还有丝丝热气。郑同和赶忙叫轿夫把老妇人抬回家,又升炭火,又请郎中,一番救治 ...

卡姆普附近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对夫妻,丈夫彼得在外捕鱼和打猎,妻子格里特在家纺线,过着平常的日子。
    这天晚上,彼得出门去看鱼网和陷阱,走到半路上,却捡到一大袋钱。于是,他抱着钱迅速往家赶,准备给格里特一个惊喜,快到家时,彼得突然停住了脚步,他想:格里特太多嘴了,啥都藏不住,她要是知道我捡到钱,明天一大早全村的人都会知道。
    于是,彼得把钱袋藏到一棵大树后面,然后接着去看鱼网和陷阱。果然,鱼网里网了一条肥大的鲑鱼,陷阱里也套住了一只狐狸,他弄死鲑鱼和狐狸,再把鲑鱼放到陷阱里,把狐狸放到鱼网里 ...

PART。1赊账
    这事发生在古代,那时候群雄逐鹿,狼烟四起。伏牛山下有一座小城,由于地处偏僻,暂时还算太平。
    小城里开着一家不大的当铺,老板姓金,五年前为躲避兵祸来到这里,雇了个当地伙计叫吴仁,两人操持着这买卖,其实也就是糊个口。
    这天,吴仁独自在柜台里打瞌睡,忽然被一声大吼惊醒:“伙计,我当东西!”这声音就跟打雷似的,差点把吴仁吓得尿了裤子,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条彪形大汉,像一座黑铁塔似的。黑大汉手里攥着一个手镯,吴仁只看了一眼,就吃惊不已:这可是汉玉啊,起码值千两纹银!
    吴仁正打 ...

明嘉靖年间,一天,有个姓赵的小偷,偷了一个老太婆家的几只老母鸡,被老太婆的儿子阿强逮住了,一路扭送至县衙。
    近来,那一带偷鸡案频频发生,有人甚至睡在鸡棚旁昼伏夜守,却也难挡贼手。所以这一次,大家纷纷要求县令杀一儆百。
    县令听完陈诉,又看了看跪在堂下的赵小偷,叫赵小偷抬起头来,问道:“看样子你也是个精明的人,为什么会做这下三烂的事呢?”
    赵小偷想了想,狡辩道:“小人实在是因为生活所迫,万不得已啊!”
    “哦,”县令沉吟了一会,说:“如果确实为生活所迫,本官不妨为你指条生路。依本官之见 ...

清朝年间,有一个嗜烟如命的老农,早晨起床脸还没有洗,就先得抽上一口,要是上茅房,必得先装满一袋烟,抽完了才走出茅房,每顿饭后撂下饭碗总得过足了瘾才下地干活,用他的话说就是“来锅叶子烟,快乐赛神仙”。
    这老农手中的烟杆,可是一根有年纪的烟杆了,听说是老农的爷爷的爷爷辈传下来的。那烟杆已经被几代人的手磨得光滑油亮。大约是历经了岁月的烟熏,那烟杆早已通体发红,变成血一样的绛红色,还隐隐发光。更绝的是,晚上就寝,老农将烟杆挂在床前,烟杆里的烟油会顺着烟嘴口出溜出来,油光剔亮,稠得像蜜,牵成了丝,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7 09:03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53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