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宋幼林调任肃宁知县。肃宁首富管员外差人来请他吃饭,并送给他一封银子,宋幼林欣然接受了。
    几天后,宋幼林把管员外叫到府衙,高兴地告诉他,知府裘大人想在本地种植蜜桃,好上贡给朝廷。凡是种植桃树的田地,三年之内不收赋税,还给一部分补偿。这等好事,他首先想到了管员外,请他带头种树。管员外一听,眼睛就亮了,立刻千恩万谢地答应了。
    宋幼林说到做到。很快,他请来了师傅教大家种树,还免费给大家发放上好的苗木。当地百姓都很高兴,纷纷栽下了桃树苗儿。
    到了第三年,桃树苗儿已经长成了桃树, ...

从前有一个秀才,父母双亡之后,因生活无依无靠,只得寄居在一个远房叔叔家。时间一长,叔婶老两口不高兴了,就决定想个法子赶他走。
    老头说:“依我看,赶侄儿走,千万不能发生争执,以免让街坊邻居耻笑。应该说些刺激他的话,旁敲侧击,让他产生自知之明,主动滚蛋。”
    老太拍拍胸脯说:“你看我的吧,保准几句话就能把他打发走。”说罢,便直奔侄儿的房间。
    侄儿见老太进来,忙说道:“婶婶,您请坐,有何话对侄儿讲?”
    老太阴沉着脸,说:“想不到咱家出了内贼了,我今天才发现娘家给我陪嫁的一对玉镯子不见了, ...

清末,河北永年县新来了一个县太爷,名叫吴其友。上任后,他把自己的父母接到永年,想让二老享享清福,可没料到半个月后,在一天之内,两个老人前后脚地驾鹤西去。
    吴其友悲痛至极,出殡回来,走近县衙时,突然听到附近笑声连天。吴其友心中不由“噌”地升起一股无名火,心说:老爷我家中办丧事,却有人大行其乐,谁与我这么过不去呀?来人,给我查!
    不一会儿,衙役禀报:是那通轩茶铺新来了两个说相声的,一个逗,一个捧,把众多茶客听得是捧腹大笑。
    吴其友丧事在身,在气头上,就下令把那两个艺人抓了来。一看,两人 ...

比比孝心
    徽州城里有一家叫“满堂春”的糕点作坊,一向生意兴隆。最近,作坊主人刘掌柜有了一件烦心事。
    刘掌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刘家继,小儿子名叫刘家承,都已二十多岁。自古以来,兄弟大了要分家,而且,刘掌柜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到了该将生意交给儿子的时候了。让他感到烦恼的是,家产可以一分为二,但“满堂春”的招牌却只有一块,该将它交给谁,他实在是心里没底。
    “满堂春”作坊里,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伙计,名叫鲁秋生,他不但勤快,而且脑子灵,深得刘掌柜的信任。刘掌柜的烦恼没能瞒过鲁秋生的眼睛,这天 ...

大洪山深处有一座小山村,村里有个女孩叫青青,正读小学五年级。青青爸爸每年过完年,就坐火车去广东打工,家里只剩下青青与妈妈相依为命。妈妈犁田种地,风里来,雨里去,很快就累病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讲,这是风湿性关节炎,给开了几服草药,可妈妈吃后仍不见效,得依靠一根拐杖才能挪动几步。看到妈妈痛苦的样子,青青哭得很伤心。
    这天,村里的阿三公对青青说:"可怜的孩子,去泡一瓶三蛇酒吧!村里的老辈人传下来一个方子,用三样不同的毒蛇泡酒,可以让你娘扔掉拐杖。只是这几种毒蛇轻易抓不到,还必须是病人的子女亲手抓来 ...

清朝末年,大别山南面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姓刘的大户人家,刘老爷的富有,方圆百里都赫赫有名。
    刘老爷的发家史很传奇。年轻时的刘老爷家境贫寒,一天他上山砍柴,正干得起劲,冷不防从树上落下一柱水来,正淋在他头上。刘老爷伸手一抹,居然还有股刺鼻的怪味。他抬起头一看,只见树杈上站着一只猴子,正叉开两腿对着他。
    刚才那柱水,是这猴子的尿啊,刘老爷很是恼火,捡起一块土坷垃砸那猴子。那猴子躲过土坷垃,跳下树来,一边跑,一边朝刘老爷扮鬼脸,好像在故意戏弄他。
    刘老爷一路追赶,也不知追了多少路,猴子“嗖 ...

惹大祸
    清末那会儿,凉州城出了一位画家,姓李名松,擅长画虎。但他却有个规矩,自己的画只赠有缘人,谁要是上门索要,或者是出钱买,对不起,一律不画。
    这年秋天,凉州新来了个王知府,听说李松的画十分有名,便想弄一幅送给总督大人。府衙赵通判得知后,觉得这是个巴结上司的好机会,便径直来到了李松家索要。
    赵通判进了李府,往太师椅上一坐,跷着二郎腿说:“李先生,新任知府王大人听说你虎画得不赖,打发我登门来拜访,能不能破例给大人画一幅啊?”李松听后,不卑不亢地回答说:“真不巧啊,昨晚去茅厕时,不小 ...

民国年间,归州城新开了一家“一阳当铺”,当铺的东家姓巫名阳,似乎很有钱。据他自己说是北京城的人,见归州既有水码头又有旱码头,就想先在归州开家当铺,试试行情。
    巫阳聘请了当地最有名的老掌柜孙掌柜,本来,孙掌柜年纪大了,在家颐养天年,因为巫阳给的薪俸丰厚,就重新出山。不过,孙掌柜有言在先,如果碰上价高而又拿不定主意的东西,他必须请能人帮忙鉴定,这费用,由巫阳出。巫阳爽快地应承下来。
    孙掌柜是个好掌柜,对瓷器、书画、金银器都有研究,不出半年,为巫阳挣了不少钱。
    这天,孙掌柜差人找到巫阳, ...

明朝嘉靖年间,保定府有个叫钱高林的到一家新开的药铺做伙计。这家药铺门前挂着三个铜壶,只在晚上开门。掌柜的叮嘱钱高林,要时刻注意这三个铜壶,莫要叫坏人算计。
    有一天,一个泼皮拿着一根细竹竿来到药铺前,要把铜壶挑下来,钱高林看到后制止了。晚上,钱高林就问掌柜的:“为何我们店前要挂三个铜壶,为何有人来捣乱要摘铜壶呢?”
    掌柜的捋了捋胡子,说道:“你听说过‘悬壶济世’的故事吧?铜壶的多寡代表医术的高低。如果药铺门前挂三个铜壶,就表明任何病都能治。同行是冤家,这三个铜壶一挂,其他药铺掌柜心里能好 ...

南宋年间,临安城突遇怪病侵袭,百姓上吐下泻,找郎中医治虽能暂时克制,可没过几天病又复发,总是无法根除。一时间临安城内人心惶惶,临安知府也是忧心忡忡。
    这天,知府得到禀报:最近城里来了个道士开坛施法,说临安之所以发生怪病,是因为百姓对上天不敬,故而遭到惩罚。若想根除怪病,须服用道士施加了神符的神水。每桶神水,要白银十两。知府听完,气得鼻子都歪了。这不明摆着是装神弄鬼、坑害百姓吗?
    当天,知府便赶到法坛,朝道士喝道:“大胆妖道,谁让你在此装神弄鬼?”
    道士淡淡地说:“原来是知府大人,贫 ...

清咸丰年间,陶然任新城知县。这天,陶然听到有人击鼓鸣冤,便来到大堂,开堂问案。
    衙役带进来一个年轻后生,是乡下农人打扮。那后生来到案前,跪下行了礼,然后递上一张状子。陶然接过来一看,原来,这后生乃是城东小李村的李二憨。昨天中午,他到城里的望江楼去吃饭,点了一道叫脆皮鱼的招牌菜,不想被鱼鳞卡到了喉咙,故而来告望江楼。
    陶然看完状子,不禁哑然失笑,对李二憨说:“是你自己吃鱼不小心,让鱼鳞卡到了喉咙,还来告人家,也太无理了吧?”
    李二憨争辩道:“大人,他家的招牌上写着,这脆皮鱼酥脆可口, ...

宋朝初年,江州有个郑家村,村头有座破庙,庙里有只通人语、又通人性的灵雀。一天,灵雀见一个小孩晕倒在庙门前,估计是饿的,它急忙衔来浆果,将孩子救活。那孩子见灵雀会说话,起初十分害怕,但看灵雀并无恶意,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它。
    小孩叫郑男,十岁,是郑员外的独子。不想半年前,父母意外双双离世,留下的房子却被叔叔郑觉虎霸占。郑男无家可归,只能以乞讨为生。这次出去,他一连两天滴水未进,才昏倒在庙门前。
    灵雀听了很是气愤,它让郑男在庙里等着,自己飞进村里,找到郑家,见一个大胡子和一个胖婆子在忙前忙后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18 04:45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52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