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城里有一间小杂货铺,铺主姓杨。杨掌柜平日里咋咋呼呼的,守不得半点秘密。他有个儿子,名叫杨垒,读书非常用心,颇有学识。这年,杨掌柜病倒了,每天都要花银子喝药,等他病愈之后,家中的积蓄已全部花光,不但杂货铺开不下去了,而且都快揭不开锅了。
    这天,杨掌柜在家中徘徊一番后,下了决心似的对杨垒道:“今日我便动身去庐州城,等我回来时,咱家的日子便能过下去了!”说着,他背起一袋干粮,上了路。
    徽州城距离庐州城有八百多里,杨掌柜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在半个多月后赶到了庐州城。他来到了一座大宅前,扣响了 ...

城里有一家大富户,主人叫海爷,他的女儿叫晚秋,出落得水灵灵的,眼下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要说海爷的女儿,那还不是想攀龙就攀龙、想附凤就附凤的主儿?可海爷愣是把她嫁到离家上百里地的一个姓李的人家!这姓李的虽有些资财,但比起海爷,那真是挺着个肚子还没他小指头粗。大奶奶不乐意,就在海爷跟前一哭二闹。海爷烦了,说:“你个小脚女人懂啥?你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就不想树大也招风?自古朱门是非多,家阔孽也重。小门小户的,只要知书达理,衣食无忧,晓得疼她,那就是好的。你说,一个闺女家,还图个啥?”
    大 ...

北宋时期,江宁府乃南方名城,福春街则是城内最繁荣的一条小吃街,食客云集,生意红火。
    可这日,“清欣阁”酒楼的刘亦德掌柜愁眉不展,坐在大门口唉声叹气。这时,一个伙计背着包袱从酒楼里走出来,安慰道:“大掌柜,您想开点,大伙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也得回乡下伺候老娘去了。”“都走吧……”刘亦德喃喃自语。
    当年“清欣阁”在整个江宁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卤味尤负盛名,一年四季生意兴隆。可今非昔比,两年前的一次地震,让“清欣阁”一锅秘制老卤水统统洒尽,菜品味道大不如前。眼下酒楼萧条冷落,让刘亦德心如刀绞。 ...

很早以前,有个叫水瓮的老汉。水瓮有四个儿子,按照排行顺序,依次叫大缸、二缸、三缸、小瓦罐。水瓮家里有一块地,种了玉米,大家总是轮流侍弄这块地。
    一天,水瓮带着四个儿子去玉米地里薅草。
    进玉米地之前,水瓮给儿子们作了具体分工:“大缸、二缸、三缸跟我一起薅草,小瓦罐在地头河坡上放羊。”分工之后,他特意交代大缸说,“看好小瓦罐,看好羊。”说罢,就钻进茂密的玉米地里薅草去了。
    爹一走,大缸就对二缸说:“看好小瓦罐,看好羊。”说罢,也钻进玉米地里薅草去了。
    二缸听了大缸的话,转身向三缸作了 ...

遗言
    凉州有个书生叫李宽,满腹经纶,30岁考取秀才,40岁中了举人。奇怪的是,这年他赴京会试,不但没中榜,还突然被朝廷革除了全部的功名。妻子沈氏问是啥原因,他却只字不答。
    李宽50岁那年,沈氏生了个男娃,取名李五十。李五十周岁生日那天,家里人在炕上摆上算盘、笔等东西让五十抓周,他径直爬过去一把就抓住了笔。沈氏十分高兴,连说,五十将来肯定是个读书的料。
    谁知,李宽却干脆地说:“不许他读书!”
    李五十7岁那年,沈氏想让他进学馆,李宽仍然不答应。
    沈氏不解地问:“你为啥不让儿子去读书?”
  ...

民国初年,山东某县大张村有个无赖叫张三。他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还经常出些损招欺负老百姓。
    一天,张三牵着一头母驴在村里转悠,转到村西头时,突然看见寡妇李腊梅正坐在门口做针线活。张三急忙凑了过去,嘻皮笑脸、闲话淡话地说了一通。李腊梅是一个正经人,知道张三的德性,所以不管张三说什么,她都装作没听见。
    一看李腊梅不答理自己,张三又气又恼,就去和李腊梅拴在门口树上的一头公驴说话:“我说驴大哥,你想不想讨老婆呀?你要是想的话,我这就去给你找一个来。”说着,就把他的那头母驴牵了过来。说来也巧,他的 ...

清乾隆年间,陈州有家当铺,老板姓隋,人称隋家当铺。当铺是一深宅大院,四周围墙高耸,墙下布满了枣木桩,人掉下去别想活着出来。再加上当铺里养着一批武艺高强的保镖,更使当铺固若金汤。因此,当铺远近闻名,生意红火。
    这一年,陈州来了一位姓丁的知县。他上任第三天便登门拜访了隋老板,此后一来二往两人结成了朋友。当时陈州盗贼多,连县太爷的大印也差点失窃,丁知县为此整天忧心忡忡。为了保证大印的安全,他想出了一条妙计,每天天黑就把大印拿到当铺去当,第二天一早再赎回来。
    这一招果然奏效,一连几个月平安无事 ...

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与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结为伉俪,夫妻感情甚笃,相敬如宾。
    李清照四十岁的时候,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太守,未料中暑暴卒于赴任途中。没有多久,金兵入侵中原,狼烟四起,民不聊生,孤身一人的李清照被迫南逃避难。
    那一年,她流落在江南一个叫做板桥坞的小镇上,与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妪住在一处破旧的茅屋中。那时,李清照虽然生活清苦,人到中年,仍风姿绰约,楚楚动人。
    镇上有位财大气粗的员外叫林中山,是个老秀才,因为心黑手狠,贪财好色,人称“中山狼”,其父林虎外号“林中虎”。林中 ...

南北朝时,东魏末年的大丞相高欢死后,他的次子高洋逼魏主禅位,建立了北齐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齐显祖文宣皇帝。
    这个鲜卑族皇帝并不喜欢惯于骑射的鲜卑女人,却偏爱通文墨、善歌舞的汉家姑娘,他的皇后李氏,就是一位汉家女。李皇后虽然出身卑微,但她温柔善良、美丽绝伦,深得皇上的宠爱。这个文宣帝秉性乖戾,一生有两大嗜好:杀人和酗酒。他发起酒疯来可是不认人的,一次酒醉,皇太后教训他,把他惹毛了,大吵大嚷,声言要把这位守寡的亲娘,远嫁到异国去做胡人妇。那时,皇后娘家母亲正在宫中做客,她笑盈盈地前去劝解,这 ...

从前,有一个姓索的财主,这家伙是个守财奴,乡亲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索公鸡”,说他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
    这年,村里逢着罕见的旱灾,地旱得都裂了,村里的几口井也接二连三成了枯井。奇怪的是,村里的井都干了,只有索财主家的井水还挺充沛。原来,索财主家那口井正好打在水脉上,那水就是打不尽,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有。索财主很得意,说这是祖上保佑,每天从井里取完水,他就用一块大石板盖住井口,还拴两条大狗守着,不让任何人取一滴水。
    村里有个老太太实在是渴坏了,想拿个瓦罐打口水喝,水没打着,却叫索财主 ...

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立刻有人禀报了皇上,皇上还挺重视这件事,不一会儿,一群大臣簇拥着皇上赶了过来。
    怎样捉猫
    皇上细细地打量了母女俩一会儿,说:“有人说,民间藏有奇人奇技,看来这话不假,你们母女一定是捕猫的高手吧?”母亲说:“回皇上话,我们不是捕猫的,是做米酒曲儿的。我们做的酒曲儿,方圆几百里没有不说好的。”
    皇上“哦”了一声,一旁的大臣说:“皇上还有很多要紧事,这母女俩捉住了猫,按榜文给她们赏银算了,让她们早早出宫。”
    一个太监端来一千两银子,要交给母女俩,谁知母女俩却摆手不要 ...

从前,白州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姓王的财主。全村二百多口人,都是王财主家的佃户。
    这一年,当地大旱,王财主家门前有一口大池塘,几十年来水位从未降过,如今却也快见底了。王财主忧心忡忡,跑去后院找老管家商量。
    老管家已九十高龄,帮王财主家三代人掌过家,如今早就不管事了,被王家当老祖宗一样供奉着。遇上大事难事,王财主都会去向他请教。
    听罢王财主的话,老管家睁开半闭的双眼,说道:“我去瞧瞧。”他拄着拐杖站在池塘边,看了一阵,仰天长叹一声,对王财主说道:“八十年前,这口塘也干过一次,那年饿死了不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人轶事网  

GMT+8, 2025-4-19 14:42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51 queries .

郑重声明:本论坛资源均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原作者。

如涉版权,请发邮件admin@storyren.com,将立即整改。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